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1 應急預案的基本內容與要求

應急預案編制可根據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進行。完整的應急預案主要內容應包括如下內容。

①總則 說明編制預案的目的、工作原則、編制依據、適用范圍等。

②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明確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突發事故應急響應全過程為主線,明確事故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善后處理處置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以應急準備及保障機構為支線,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責。

③預警和預防機制 包括信息監測與報告、預警預防行動、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及發布(建議分為四級預警)。

④應急響應 包括分級響應程序(原則上按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四級啟動相應預案),信息共享和處理,通信,指揮和協調,緊急處置,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群眾的安全防護,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突發公共事件的調查分析、檢測與后果評估,新聞報道,應急結束11個要素。

⑤后期處置 包括善后處置、社會救助、保險、突發公共事件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⑥保障措施 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監督檢查。

⑦附則 包括名詞術語、縮寫語和編碼的定義與說明,預案管理與更新,國際溝通與協作,獎勵與責任,制定與解釋部門,預案實施或生效時間。

⑧附錄 包括與本部門突發公共事件相關的應急預案,預案總體目錄、分預案目錄、各種規范化格式文本,相關機構和人員通信錄。

為滿足上述內容要求,對于可能發生重大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企事業單位要求做出可行的詳細的應急預案,具體預案內容如下。

3.1.1 總則

3.1.1.1 編制目的

簡述應急預案編制的目的。

3.1.1.2 編制依據

簡述應急預案編制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有關行業管理規定、技術規范和標準等。

3.1.1.3 適用范圍

說明應急預案適用的范圍,以及突發環境事件的類型、級別。

3.1.1.4 應急預案體系

說明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情況。

3.1.1.5 工作原則

說明本單位應急工作的原則,內容應簡明扼要、明確具體。

3.1.2 基本情況

主要闡述企業(或事業)單位基本概況、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周邊環境狀況及環境保護目標調查結果。

3.1.3 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

主要闡述企業(或事業)單位的環境風險源識別及環境風險評價結果,以及可能發生事件的后果和波及范圍。

3.1.4 組織機構及職責

3.1.4.1 組織體系

依據企業的規模大小和突發環境事件危害程度的級別,設置分級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企業應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依據企業自身情況,車間可成立二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生產工段可成立三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盡可能以組織結構圖的形式將構成單位或人員表示出來。

3.1.4.2 指揮機構組成及職責

(1)指揮機構組成

明確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擔任指揮部總指揮和副總指揮,環保、安全、設備等部門組成指揮部成員單位;車間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由車間負責人,工藝技術人員和環境、安全與健康人員組成;生產工段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由工段負責人,工藝技術人員和環境、安全與健康人員組成。

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根據事件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可以設置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職責。

(2)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責

①貫徹執行國家、當地政府、上級有關部門關于環境安全的方針、政策及規定。

②組織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③組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隊伍。

④負責應急防范設施(備)(如堵漏器材、環境應急池、應急監測儀器、防護器材、救援器材和應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設;應急救援物資,特別是處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學品物資(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的儲備。

⑤檢查、督促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督促、協助有關部門及時消除有毒有害物質的“跑、冒、滴、漏”。

⑥負責組織預案的審批與更新(企業應急指揮部負責審定企業內部各級應急預案)。

⑦負責組織外部評審。

⑧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⑨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⑩協調事件現場有關工作。

負責應急隊伍的調動和資源配置。

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上報及可能受影響區域的通報工作。

負責應急狀態下請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決策。

接受上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指令和調動,協助事件的處理;配合有關部門對環境進行修復、事件調查、經驗教訓總結。

負責保護事件現場及相關數據。

有計劃地組織實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的培訓,根據應急預案進行演練,向周邊企業、村落提供本單位有關危險物質特性、救援知識等宣傳材料。

在明確企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職責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明確總指揮、副總指揮及各成員單位的具體職責。

3.1.5 預防與預警

3.1.5.1 環境風險源監控

明確對環境風險源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預防措施。說明生產工藝的自動監測、報警、緊急切斷及緊急停車系統,可燃氣體、有毒氣體的監測報警系統,消防及火災報警系統等。

3.1.5.2 預警行動

明確事件預警的條件、方式、方法。

3.1.5.3 報警、通信聯絡方式

報警、通信聯絡方式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24小時有效的報警裝置。

②24小時有效的內部、外部通信聯絡手段。

③運輸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的駕駛員、押運員報警及與本單位、生產廠家、托運方聯系的方式。

3.1.6 信息報告與通報

依據《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有關規定,明確信息報告時限和發布的程序、內容和方式,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內部報告 明確企業內部報告程序,主要包括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事件信息接收、報告和通報程序。

②信息上報 當事件已經或可能對外環境造成影響時,明確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報告事件信息的流程、內容和時限。

③信息通報 明確向可能受影響的區域通報事件信息的方式、程序、內容。

④事件報告內容 事件信息報告至少應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圍,潛在的危害程度,轉化方式及趨向,可能受影響區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議等。

⑤以表格形式列出上述被報告人及相關部門、單位的聯系方式。

3.1.7 應急響應與措施

3.1.7.1 分級響應機制

針對突發環境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危害程度、影響范圍、企業(或事業)單位內部(生產工段、車間、企業)控制事態的能力以及需要調動的應急資源,將企業(或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分為不同的等級。根據事件等級分別制定不同級別的應急預案(如生產工段、車間、企業應急預案),上一級預案的編制應以下一級預案為基礎,超出企業應急處置能力時,應及時請求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并且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明確應急響應級別,確定不同級別的現場負責人,指揮調度應急救援工作和開展事件應急響應。

3.1.7.2 應急措施

(1)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應急措施

根據污染物的性質,事件類型、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需確定以下內容。

①明確切斷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②明確防止污染物向外部擴散的設施、措施及啟動程序;特別是為防止消防廢水和事件廢水進入外環境而設立的環境應急池的啟用程序,包括污水排放口和雨(清)水排放口的應急閥門開合和事件應急排污泵啟動的相應程序。

③明確減少與消除污染物的技術方案。

④明確事件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次生衍生污染(如消防水、事故廢水、固態液態廢物等,尤其是危險廢物)的消除措施。

⑤應急過程中使用的藥劑及工具(可獲得性說明)。

⑥應急過程中采用的工程技術說明。

⑦應急過程中,在生產環節所采用的應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藝流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事件發生時緊急停車停產的基本程序;控險、排險、堵漏、輸轉的基本方法。

⑧污染治理設施的應急措施。

⑨危險區的隔離:危險區、安全區的設定;事件現場隔離區的劃定方式;事件現場隔離方法。

⑩明確事件現場人員清點、撤離的方式及安置地點。

明確應急人員進入、撤離事件現場的條件、方法。

明確人員的救援方式及安全保護措施。

明確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及物資保障供應程序。

(2)大氣污染事件保護目標的應急措施

根據污染物的性質,事件類型、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風向和風速,需確定以下內容。

①結合自動控制、自動監測、檢測報警、緊急切斷及緊急停車等工藝技術水平,分析事件發生時危險物質的擴散速率,選用合適的預測模式,分析對可能受影響區域(敏感保護目標)的影響程度。

②可能受影響區域單位、社區人員基本保護措施和防護方法。

③可能受影響區域單位、社區人員疏散的方式、方法。

④緊急避難場所。

⑤周邊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辦法。

⑥周圍緊急救援站和有毒氣體防護站的情況。

(3)水污染事件保護目標的應急措施

根據污染物的性質,事件類型、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河流的流速與流量(或水體的狀況),需確定以下內容。

①可能受影響水體及飲用水源地說明。

②消除減少污染物技術方法的說明。

③其他措施的說明(如其他企業污染物限排、停排、調水、污染水體疏導、自來水廠的應急措施等)。

(4)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企業應結合自身條件,依據事件類型、級別及附近疾病控制與醫療救治機構的設置和處理能力,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置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可用的急救資源列表,如企業內部或附近急救中心、醫院、疾控中心、救護車和急救人員。

②地區應急搶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

③根據化學品特性和污染方式,明確傷員的分類。

④針對污染物,確定傷員現場治療方案。

⑤根據傷員的分類,明確不同類型傷員的醫院救治機構。

⑥現場救護基本程序,如何建立現場急救站

⑦傷員轉運及轉運中的救治方案。

3.1.7.3 應急監測

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環境應急監測小組或單位所依托的環境應急監測部門應迅速組織監測人員趕赴事件現場,根據實際情況,迅速確定監測方案(包括監測布點、頻次、項目和方法等),及時開展應急監測工作,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用小型、便攜儀器對污染物種類、濃度、污染范圍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斷,以便對事件及時、正確進行處理。

企業(或事業)單位應根據事件發生時可能產生的污染物種類和性質,配置(或依托其他單位配置)必要的監測設備、器材和環境監測人員。

①明確應急監測方案。

②明確主要污染物現場及實驗室應急監測方法和標準。

③明確現場監測與實驗室監測采用的儀器、藥劑等。

④明確可能受影響區域的監測布點和頻次。

⑤明確根據監測結果對污染物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和對污染擴散范圍進行預測的方法,適時調整監測方案。

⑥明確監測人員的安全防護措施。

⑦明確內部、外部應急監測分工。

⑧明確應急監測儀器、防護器材、耗材、試劑等日常管理要求。

3.1.7.4 應急終止

①明確應急終止的條件:事件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件隱患消除后,經事件現場應急指揮機構批準后,現場應急結束。

②明確應急終止的程序。

③明確應急狀態終止后,繼續進行跟蹤環境監測和評估工作的方案。

3.1.7.5 應急終止后的行動

①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周邊企業(或事業)單位、社區、社會關注區及人員事件危險已解除。

②對現場中暴露的工作人員、應急行動人員和受污染設備進行清潔凈化。

③事件情況上報事項。

④需向事件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

⑤事件原因、損失調查與責任認定。

⑥應急過程評價。

⑦事件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

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修訂。

⑨維護、保養應急儀器設備。

3.1.8 后期處置

3.1.8.1 善后處置

受災人員的安置及損失賠償:組織專家對突發環境事件中長期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提出生態補償和對遭受污染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的建議。

3.1.8.2 保險

明確企業(或事業)單位辦理的相關責任險或其他險種。對企業(或事業)單位環境應急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3.1.9 應急培訓和演練

3.1.9.1 培訓

依據對本企業(或事業)單位員工、周邊工廠企業、社區和村落人員情況的分析結果,應明確如下內容。

①應急救援人員的專業培訓內容和方法。

②應急指揮人員、監測人員、運輸司機等特別培訓的內容和方法。

③員工環境應急基本知識培訓的內容和方法。

④外部公眾(周邊企業、社區、人口聚居區等)環境應急基本知識宣傳的內容和方法。

⑤應急培訓內容、方式、記錄、考核表。

3.1.9.2 演練

明確企業(或事業)單位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進行演練的內容、范圍和頻次等內容。

①演練準備內容。

②演練方式、范圍與頻次。

③演練組織。

④應急演練的評價、總結與追蹤。

3.1.10 獎懲

明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工作中獎勵和處罰的條件和內容。

3.1.11 保障措施

3.1.11.1 經費及其他保障

明確應急專項經費(如培訓、演練經費)來源、使用范圍、數量和監督管理措施,保障應急狀態時單位應急經費的及時到位。

3.1.11.2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明確應急救援需要使用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內容。

3.1.11.3 應急隊伍保障

明確各類應急隊伍的組成,包括專業應急隊伍、兼職應急隊伍及志愿者等社會團體的組織與保障方案。

3.1.11.4 通信與信息保障

明確與應急工作相關聯的單位或人員通信聯系方式,并提供備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統及維護方案,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

根據本單位應急工作需求而確定的其他相關保障措施(如交通運輸保障、治安保障、技術保障、醫療保障、后勤保障等)。

3.1.12 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

應明確預案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要求。

①內部評審。

②外部評審。

③備案的時間及部門。

④發布的時間、抄送的部門、園區、企業等。

⑤更新計劃與及時備案。

3.1.13 預案的實施和生效時間

列出預案實施和生效的具體時間;預案更新的發布與通知。

3.1.14 附件

①環境風險評價文件(包括環境風險源分析評價過程、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性定量分析)。

②危險廢物登記文件及委托處理合同(單位與危險廢物處理中心簽訂)。

③區域位置及周圍環境保護目標分布、位置關系圖。

④重大環境風險源、應急設施(備)、應急物資儲備分布、雨水、清凈下水和污水收集管網、污水處理設施平面布置圖。

⑤企業(或事業)單位周邊區域道路交通圖、疏散路線、交通管制示意圖。

⑥內部應急人員的職責、姓名、電話清單。

⑦外部(政府有關部門、園區、救援單位、專家、環境保護目標等)聯系單位、人員、電話。

⑧各種制度、程序、方案等。

⑨其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们市| 毕节市| 石阡县| 香港| 宜宾市| 沁源县| 榆社县| 鹿泉市| 得荣县| 丁青县| 西充县| 南安市| 湘西| 廉江市| 北安市| 平罗县| 孝昌县| 满城县| 商洛市| 卓尼县| 长泰县| 腾冲县| 新巴尔虎右旗| 肥乡县| 即墨市| 美姑县| 庄浪县| 安泽县| 南澳县| 华宁县| 无极县| 张家口市| 英德市| 长武县| 大渡口区| 盐池县| 平武县| 双桥区| 民县| 灌阳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