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鉚工入門·考證一本通
- 石勇博主編
- 3581字
- 2020-05-19 17:03:42
2.2.7 攻螺紋
用絲錐在孔壁上切削螺紋稱為攻螺紋。
(1)絲錐的構造
絲錐由切削部分、定徑(修光)部分以及柄部組成,如圖2-103(a)所示。絲錐用高碳鋼或者合金鋼制成,并經淬火處理。

圖2-103 絲錐的構造
①切削部分。是絲錐前部的圓錐部分,有鋒利的切削刃,起主要切削作用。刀刃的前角為8°~10°,后角(γ)為4°~6°,如圖2-103(b)所示。
②定徑部分。確定螺紋孔直徑、修光螺紋、引導絲錐軸向運動以及作為絲錐的備磨部分,其后角α=0°。
③屑槽部分。有容納、排除切屑以及形成刀刃的作用,常用的絲錐上有3~4條屑槽。
④柄部。它的形狀及作用與鉸刀相同。
(2)絲錐種類和應用
手用絲錐一般由2只或3只組成一組,分頭錐、二錐以及三錐,其圓錐斜角φ各不相等,修光部分大徑也不相同。
3只組絲錐:頭錐φ=4°~5°,切削部分中不完整牙有5~7個,完成切削總工作量的60%,二錐φ=10°~15°,切削部分中不完整牙3~4個,完成切削總工作量的30%;三錐φ=18°~23°,切削部分中不完整牙有1~2個,完成切削總工作量的10%,如圖2-104所示。因為3只組絲錐分3次攻螺紋,總切削量劃分為3部分,所以,可減少切斷面積和阻力,攻螺紋時省力,螺紋也較為光潔,還可以避免絲錐折斷與損壞切削刃。

圖2-104 3只組成套絲錐
兩只組絲錐:頭錐φ=7°,不完整牙約為6個;二錐φ=20°,不完整牙約為2個,如圖2-105所示。

圖2-105 兩只組成套絲錐
一般M6~M24的螺紋攻一套有兩只,M6以下及M24以上一套螺紋攻有3只。這是因為小螺紋攻強度不高,易折斷,因此備3只;而大螺紋攻切削負荷大,需要分幾次逐步切削,因此,也做成3只一套。細牙螺紋絲錐不論大小規格均為2只一套。
普通絲錐還包括管子絲錐,它又分為圓柱形管子絲錐與圓錐形管子絲錐兩種。圓柱形管子絲錐的工作部分比較短,是2只組;圓錐形管子絲錐是單只,但是較大尺寸時也有2只組的,如圖2-106所示。管子絲錐用于管子接頭等處的切削螺紋。

圖2-106 管子絲錐
除手用絲錐外,還有機用普通絲錐,用于機械攻螺紋。為裝夾方便,絲錐柄部較長。通常機用絲錐是一只,攻螺紋一次完成。其切削部分的傾斜角大,也較長;適用于攻通孔螺紋,不便于淺孔攻螺紋。機用絲錐也可以用于手工攻螺紋。
(3)攻螺紋扳手(鉸手、鉸杠)
手用絲錐攻螺紋孔時一定要用扳手夾持絲錐。扳手分普通式與丁字式兩類,如圖2-107所示。各類扳手又分固定式與活絡式兩種。

圖2-107 攻螺紋扳手
①固定式扳手。扳手的兩端是手柄,中部方孔適合一種尺寸的絲錐方尾。
因為方孔的尺寸是固定的,不能適合于多種尺寸的絲錐方尾。在使用時要根據絲錐尺寸的大小,來選擇不同規格的攻螺紋扳手。此種扳手的優點是制造方便,可隨便找一段鐵條鉆上個孔,用銼刀銼成所需尺寸的方形孔就可使用。當經常攻一定大小的螺紋時,用就會它很適宜。
②活絡式扳手(調節式扳手)。這種扳手的方孔尺寸經過調節后,可適合不同尺寸的絲錐方尾,使用很方便。比較常用的攻螺紋扳手規格見表2-6。
表2-6 常用攻螺紋扳手規格

③丁字形攻螺紋扳手。這種扳手常用在較小的絲錐上。當需要攻工件高臺階旁邊的螺紋孔或者攻箱體內部的螺紋孔時,用普通扳手要碰工件,此時則要用丁字扳手。小的丁字扳手有做成活絡式的,它是一個4爪的彈簧夾頭。通常用于裝M6以下的絲錐。大尺寸的絲錐通常都用固定的丁字扳手。固定丁字扳手往往是專用的,根據工件的需要確定其高度。
(4)攻螺紋前螺紋底孔直徑的確定
攻螺紋時絲錐對金屬有切削與擠壓作用,若螺紋底孔與螺紋內徑一致,會產生金屬咬住絲錐的現象,造成絲錐損壞與折斷。所以,鉆螺紋底孔的鉆頭直徑應比螺紋的小徑稍大些。
如果大得太多,會致攻出的螺紋(絲扣)不足而成廢品。底孔直徑的確定跟材料性質有很大關系,可通過查表2-7與表2-8或用公式計算法來確定底孔直徑。
表2-7 攻常用公制基本螺紋前鉆底孔所用的鉆頭直徑

表2-8 常用英制螺紋、管子螺紋攻螺紋前鉆底孔的鉆頭直徑

簡單計算法常用下列經驗公式。
①常用公制螺紋底孔直徑的確定。
鋼料及韌性金屬 D≈d-t(mm)
鑄鐵及脆性金屬 D≈d-1.1t(mm)
式中,D為底孔直徑(鉆孔直徑);d為螺紋大徑(公稱直徑);t為螺距。
②英制螺紋底孔直徑的確定。
鋼料及韌性金屬
鑄鐵及脆性金屬
式中,D為鉆孔直徑;d0為螺紋大徑,in;n為螺紋每英寸牙數。
③不通孔鉆孔深度的確定。不通孔攻螺紋時,因為絲錐切削刃部分攻不出完整的螺紋,所以,鉆孔深度應要超過所需要的螺紋孔深度。鉆孔深度是螺紋孔深度加上絲錐起切削刃的長度,起切削刃長度大約等于螺紋外徑d的0.7倍。所以,鉆孔深度可按照下式計算:
鉆孔深度=需要的螺紋孔深度+0.7d (2-1)
(5)攻螺紋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用絲錐攻螺紋的方法與步驟如圖2-108所示。

圖2-108 攻螺紋的基本步驟
a.鉆底孔。攻螺紋前在工件上鉆出適宜的底孔,可查表2-7與表2-8,也可用公式計算將底孔直徑確定,選用鉆頭。
b.锪倒角。鉆孔的兩面孔口用90°的锪鉆倒角,使倒角的最大直徑與螺紋的公稱直徑相等。這樣,絲錐易起削,最后一道螺紋也不至在絲錐穿出來時候崩裂。
c.將工件夾入虎鉗。一般的工件夾持在虎鉗上攻螺紋,但較小的工件可放平,左手緊握工件,右手使用扳手攻螺紋。
d.選用合適的扳手。根據絲錐柄上的方頭尺寸來選用扳手。
e.頭攻攻螺紋。將絲錐切削部分放入工件孔內,必須使絲錐與工件表面垂直,并且要認真檢查矯正,如圖2-109所示。攻螺紋開始起削時,兩手要加適當壓力,并按照順時針方向(右旋螺紋)將絲錐旋入孔內。當起削刃切進后,兩手不要再加壓力,只用平穩的旋轉力攻出螺紋,見圖2-110。在攻螺紋中,兩手用力要均衡,旋轉要平穩。每當旋轉至1/2~1周時,將絲錐反轉1/4周,以割斷和排除切屑,防止切屑堵塞屑槽,造成絲錐的損壞及折斷。

圖2-109 絲錐找正方法

圖2-110 攻螺紋操作
f.二攻、三攻攻螺紋。頭攻攻過之后,再用二攻、三攻擴大及修光螺紋。二攻、三攻必須先用手旋進頭攻已攻過的螺紋中,使其得到良好的引導之后,再用扳手,按照以上方法,前后旋轉直到攻螺紋完成為止。
②及時清除絲錐和底孔內的切屑。深孔、不通孔以及韌性金屬材料攻螺紋時,必須隨時旋出絲錐,清除絲錐和底孔內的切屑,這樣,可以防止絲錐在孔內咬住或折斷。
③正確選用冷卻潤滑液。為了改善螺紋的粗糙度,保持絲錐良好的切削性能,依據材料性質的不同及需要,可參照表2-9所示選用冷卻潤滑液。
表2-9 切螺紋常用的冷卻潤滑液

(6)絲錐手工刃磨方法
當絲錐切削部分磨損時,常借助手工修磨其后隙面。比如絲錐切削部分崩了幾牙或斷掉一段時,先把損壞部分磨掉,然后,再刃磨切削部分的后隙面。磨時要使各刃的半錐角與刀刃的長短一致。若采用磨鉆頭的方法磨絲錐時,要尤其注意磨到刃背最后部位時,防止把后一齒的刀刃倒角。為了避免這一點,絲錐可立起來刃磨,如圖2-111所示。此時,擺動絲錐磨切削部分后角,就看得清后面一齒的位置,不至將后面一齒磨壞。有時,為了防止碰壞后一齒,磨切削部分后隙面時,也可不擺動絲錐而磨成一個斜度為α角的平面。

圖2-111 手工刃磨絲錐切削部后隙面的示意圖
當絲錐校準部分磨損(刃口出現圓角)時,經常靠手工在鋸片砂輪上修絲錐的前傾面,將刃口圓角磨去,使絲錐鋒利。這時,如圖2-112所示,要控制前角γ。絲錐要軸向移動,使整個前傾面均磨到。磨時要常用水冷卻,防止絲錐刃口退火。

圖2-112 手工修磨絲錐的前傾面示意圖
(7)絲錐折斷在孔中的取出方法
絲錐折斷在孔中,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方法,從孔中將斷絲錐取出。
①絲錐折斷部分露出孔外,可用鉗子擰出,或用尖鏨及樣沖輕輕地剔出斷絲錐,如圖2-113所示。如果斷絲錐與孔咬得太死,用如以上方法取不出時,可將彎桿或螺母氣焊在斷絲錐上部,然后,旋轉彎桿或用扳手扭動螺母,即可取出斷絲錐,如圖2-114所示。

圖2-113 用鏨子或沖子剔出斷絲錐法

圖2-114 用彎桿或螺母焊接取出斷絲錐法
②絲錐折斷部分在孔內,可以用鋼絲插入到絲錐屑槽中,在帶方頭的斷絲錐上旋上兩個螺母,鋼絲插入斷絲錐與螺母間的空槽(絲錐上有幾條屑槽應插入幾根鋼絲),然后,用攻螺紋扳手反時針方向旋轉,取出斷絲錐,如圖2-115所示。還可以用旋取器將斷絲錐取出,如圖2-116所示。在彎桿的端頭上鉆3個均勻分布的孔,插入3根短鋼絲,鋼絲直徑根據屑槽大小而定,形成三爪形,插入到屑槽內,按照絲錐退出方向旋動,取出絲錐。

圖2-115 用鋼絲插入絲錐屑槽內旋出斷絲錐法

圖2-116 用彎曲桿旋取器取斷絲錐法
在用上述方法取出斷絲錐時,應適當加入潤滑劑。
③在用上述幾種方法都不能取出斷絲錐時,如有條件,可以用電火花打孔方法,取出斷絲錐,但往往受設備及工件太大所限制。其次,還可以將斷絲錐退火,然后,用鉆頭取出鉆削,此種方法只適用于可以改大螺孔的情況。
斷絲錐也會遇到難以取出的情況,從而造成螺孔或工件的報廢。所以,在攻螺紋時,要嚴格按照操作方法及要求進行,工作要認真細致,避免絲錐折斷。
(8)攻螺紋時產生廢品及絲錐折斷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①攻螺紋時產生廢品的原因及防止方法見表2-10。
表2-10 攻螺紋時產生廢品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②攻螺紋時絲錐折斷的原因及防止方法見表2-11。
表2-11 絲錐折斷原因及防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