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3 正確使用手鋼鋸
手鋼鋸是由鋸弓和鋸條兩部分組成的鋸割金屬的工具,鋸弓的作用是張緊鋸條,分為固定式和可調式兩種;鋸條的作用是鋸割工件。
1.3.1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手鋼鋸的使用方法;能夠正確檢查手鋼鋸鋸弓、拉緊螺母、方銷狀況;能夠熟練進行鋸條的安裝與拆卸;能夠熟練進行工件的鋸割,能夠正確保養與存放手鋼鋸;能夠正確辨識違章行為,消除事故隱患;能夠提高個人規避風險的能力,避免安全事故發生;能夠在發生人身意外傷害時,進行應急處置。
1.3.2 學習任務
本次學習任務包括檢查手鋼鋸,安裝鋸條,使用手鋼鋸鋸割工件,保養手鋼鋸。
1.3.3 背景知識
1.3.3.1 鋸弓的結構
手鋼鋸鋸弓由活動鋸弓架、手柄、拉緊螺母、鋸條等部分組成,手鋼鋸結構如圖1-3-1所示。

圖1-3-1 手鋼鋸結構示意圖
1.3.3.2 鋸條的技術規范及適用范圍
鋸條長度以兩端安裝孔眼之間的距離計算,常用的鋸條規格是300mm。鋸條按鋸齒粗細分為:粗齒(18齒/in)、中齒(24齒/in)、細齒(32齒/in)三種。粗齒鋸條齒距大,適合鋸割軟質材料或更大的工件,細齒鋸條齒距小,適合鋸硬質材料。
1.3.3.3 鋸割工件的技術要求
鋸條往返要走直線,并用鋸條全長進行鋸割,使鋸齒磨損均勻。推鋸條時用壓力,返回時不用壓力,以減小摩擦降低鋸條磨損。運鋸速度適中,鋸硬質工件每分鐘拉30~50次,鋸軟質工件每分鐘拉50~60次。
1.3.4 任務實施
1.3.4.1 準備工作
① 正確穿戴勞保用品。
② 準備工具、用具見表1-3-1。
表1-3-1 正確使用手鋼鋸工具、用具表

③ 壓力鉗在工作臺上安裝牢固。
1.3.4.2 操作過程
(1)檢查手鋼鋸及工件
① 檢查鋸弓是否平直,有無破損。
② 檢查方銷是否彎曲變形。
③ 檢查拉緊螺母絲扣是否完好,桿體有無變形。
④ 檢查壓力鉗是否完好,工件有無毛刺凹坑等傷痕,用鋼絲刷清理工件表面銹跡。
(2)安裝鋸條
① 檢查鋸條無彎曲變形,刃口完好無崩口。
② 調整拉緊螺母,使手鋼鋸開口適度。
③ 將鋸條鋸齒向前掛在手鋼鋸上,旋轉拉緊螺母至松緊合適。
(3)鋸割工件
① 將工件在壓力鉗上夾緊,若工件過長則應在尾部加支撐架。
② 用鋼板尺量出所要切割的長度,劃線。
③ 起鋸時,左手拇指靠近鋸條,右手平穩推拉手柄割出鋸口。
④ 檢查鋸口尺寸,向鋸口處加入機油。
⑤ 鋸割時,右手握住鋸柄,左手壓在鋸弓前上部,身體稍向前傾,兩腳距離適當,運鋸時上身移動,兩腳保持不動,并不斷給鋸口加入機油。
⑥ 工件快要鋸斷時,壓力要輕,速度要慢,行程要小,并用手扶住被鋸下部分,避免工件落地損壞或砸腳,再次測量長度進行驗證。
(4)保養手鋼鋸
① 用棉紗擦拭鋸條及鋸弓,卸下鋸條。
② 將手鋼鋸及鋸條均勻涂抹少量黃油。
③ 將手鋼鋸放到指定地點或工具箱內。
1.3.5 歸納總結
① 工件要求夾緊,工件伸出鉗口不宜過長。
② 根據工件材質選擇合適的鋸條規格。
③ 安裝鋸條時鋸齒必須向前,鋸條不能過緊或過松,否則容易斷。
④ 工件過小時應用三角銼或刀具起口,然后鋸割。
⑤ 工件夾在臺虎鉗上時,鋸割的位置盡量靠近鉗口,按照預先畫好的線仔細起鋸。
⑥ 更換鋸條應在重新起鋸時更換,中途更換則易夾鋸。
⑦ 鋸割時應先從棱邊傾斜鋸割后再轉向平面鋸割,否則鋸齒易折斷。起鋸采用遠邊起鋸(即鋸條的前端搭在工件上)或近邊起鋸(即鋸條的后端搭上工件),起鋸角度要小,約15°。
⑧ 鋸割時,兩臂、兩腿和上身協調一致,兩臂稍彎曲,同時用力推進,退回時不要用力。
⑨ 鋸割時,鋸條往返走直線,并用鋸條全長進行鋸割。
⑩ 應急處置:操作時發生人身意外傷害,應立即停止操作,脫離危險源后立即進行救治,如果傷情較重,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救治并匯報。
1.3.6 拓展鏈接
較薄工件鋸割時鋸條容易因震動變形而夾鋸,較厚工件鋸割時因鋸弓高度有限易造成卡阻,所以鋸割這類工件時通常采用一些輔助手段。鋸割較薄的工件時,可將工件底面墊上木板或金屬片。鋸割較厚的工件時,因鋸弓的高度不夠,可調幾個方向鋸割,如工件長度允許,可將鋸條橫裝,加大鋸口深度。
1.3.7 思考練習
① 鋸割軟質金屬應采用哪種鋸齒的鋸條?
② 鋸割較薄的工件時如何確保鋸條不會崩裂或夾鋸?
1.3.8 考核
1.3.8.1 考核規定
① 如違章操作,將停止考核。
② 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權重:知識點(30%),技能點(70%)。
③ 考核方式:本項目為實際操作考題,考核過程按評分標準及操作過程進行評分。
④ 測量技能說明:本項目主要測試考生對使用手鋼鋸掌握的熟練程度。
1.3.8.2 考核時間
① 準備工作:1min(不計入考核時間)。
② 正式操作時間:10min。
③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到時停止操作。
1.3.8.3 考核記錄表
正確使用手鋼鋸考核記錄表見表1-3-2。
表1-3-2 正確使用手鋼鋸考核記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