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機械制圖及識圖(修訂版)
- 李茗主編
- 1178字
- 2020-05-07 12:45:34
第二節 物體的三視圖
一般情況下,一個投影不能確定物體的形狀,如圖2-4所示,兩個形狀不同的物體,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相同。因此,要反映物體的完整形狀,必須增加投影才能將物體表達清楚,工程上常用的是三視圖。

圖2-4 一個投影不能確定物體的形狀
一、三視圖的形成
1.三投影面體系的建立
在圖2-5中,三投影面體系由三個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組成,三個投影面分別為:

圖2-5 三投影面體系
正立投影面,簡稱正面,用V表示;
水平投影面,簡稱水平面,用H表示;
側立投影面,簡稱側面,用W表示。
每兩個投影面的相互交線,稱為投影軸,分別是:
OX軸,是V面和H面的交線,代表長度方向;
OY軸,是H面和W面的交線,代表寬度方向;
OZ軸,是V面和W面的交線,代表高度方向。
三軸分別簡稱為X軸、Y軸、Z軸。
三根投影軸垂直相交的交點O,稱為原點。
2.三視圖的形成
將物體放置在三投影面體系中,按正投影法向各投影面投射,即可分別得到物體的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和側面投影,如圖2-5所示。
規定用正投影法得到的三個投影圖稱為物體的三視圖。
主視圖:物體由前向后在正立投影面上得到的投影。
俯視圖:物體由上向下在水平投影面上得到的投影。
左視圖:物體由左向右在側立投影面上得到的投影。
3.三投影面體系的展開
為了畫圖方便,需將相互垂直的三個投影面展平在同一個平面上。展開的方法:正投影面不動,將水平投影面繞OX軸向下旋轉90°, 將側投影面繞OZ軸向右旋轉90°,如圖2-6(a)所示,分別重合到正投影面上,如圖2-6(b)所示。應注意當水平投影面和側立投影面旋轉時,OY軸分為兩處,分別用OYH (在H面上)和OYW (在W面上)表示。

圖2-6 三投影面的展開
實際繪圖時,不必畫出投影面的范圍,因為它的大小與視圖無關。這樣三視圖則更加清晰,如圖2-7所示。

圖2-7 物體的三視圖
二、三視圖間的對應關系
由圖2-6可知,三個視圖分別反映物體在三個不同方向上的形狀和大小。三視圖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對應關系。
1.位置關系
以主視圖為準,俯視圖在它的正下方,左視圖在它的正右方,如圖2-7所示。
2.“三等”關系
從三視圖的形成過程中,可以看出:主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度(X)和高度(Z);俯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度(X)和寬度(Y);左視圖反映物體的高度(Z)和寬度(Y)。
由此可歸納出三視圖間的“三等”關系(見圖2-7、圖2-8):
主、俯視圖——長對正;
主、左視圖——高平齊;
俯、左視圖——寬相等。
3.方位關系
物體在三投影面體系內的位置確定后,它的六個方位關系在三視圖上明確地反映出來,如圖2-8、圖2-9所示。即:

圖2-8 三視圖的對應關系

圖2-9 三視圖中的物體的方位關系
主視圖——反映物體的上下、左右;
俯視圖——反映物體的前后、左右;
左視圖——反映物體的上下、前后。
掃描二維碼可觀看相關視頻。

主視圖放正后,俯視圖和左視圖中,物體的后面靠近主視圖,前面遠離主視圖。一般將三視圖中任意兩視圖組合起來看,才能完全看清物體的上、下、左、右、前、后六個方位的相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