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璧是重要的葬器
山東沂水縣諸葛鎮(zhèn)大暖峪村出土的三件戰(zhàn)國玉璧,其中一璧面雕鋸齒紋,象征太陽之光輝。璧有陪葬的功能,尤其是身份較高者死后必帶的器物,文獻(xiàn)中有很多記載:

陪葬的秦璧等
《尚書·金滕》記周公“植璧秉珪”,向先祖禱告:“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爾之許我,我其以璧以珪歸矣而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這段文字記載的是周公準(zhǔn)備代替武王去死,拿著璧和珪,向先輩禱告說:我心地像先輩一樣善良,又多才多藝,能侍奉好您們。您們?nèi)粼试S我死,我就帶著璧和珪來見您們;您們?nèi)舨淮饝?yīng)我的請求,我就摒棄璧和珪。從記載中不難理解,璧和珪是死者攜帶的禮物,若不到九泉之下,便不需要璧和珪。

牛首圖騰璧
《左傳·僖公六年》記載:“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楚子問諸逢伯。對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啟如是。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櫬,禮而命之,使復(fù)其所。楚子從之”。這段文字記載的是:許國國君反綁雙臂,口里銜著一塊玉璧,許國的大夫們穿著孝服,許國的名士用車載著一口棺材,向楚國求降。楚王問逢伯怎樣處理,逢伯說:“從前,周武王滅掉商朝的時候,商朝的微子啟也是這樣投降的,武王親自解開繩索,收下其嘴里銜著的玉璧,用去邪的方法對璧作了處理,并用火燒掉了棺材,用對待上賓的禮儀接待了他,讓微子回到了他的領(lǐng)地。”楚王聽后,就用武王對待微子的辦法處理了這件事,接受了“許男”的投降。
《左傳·僖公七年》記載:申侯“有寵于楚文王,文王(知其)將死,與之璧……”楚文王知道申侯將難免一死,送其一璧,令其速行。
成公二年,鞍之戰(zhàn),晉國韓厥追及齊頃公,將俘之,不忍立即加辱,乃以臣禮事之。因齊侯很快將有性命之危,這時韓“奉觴加璧以進(jìn)”,以示關(guān)懷。
從以上記載中可以看出,正如古玉專家臧振、潘守永所考證的那樣,璧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作為禮物獻(xiàn)給神靈、留給自己死后享用。
在對大量古墓地發(fā)掘和考古活動中,專家早已證實了璧是古代最重要的陪葬品之一,專家推測,古人認(rèn)為璧作為陪葬品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①可作為食品供死者享用;②可以使死者身體不朽,靈魂永在;③可以防止地下其他鬼怪的侵?jǐn)_。
有了這樣的觀念,墓中玉璧的多少以及玉璧品級的高低,一方面反映了生者對死者的尊崇、虔誠程度,另一方面是死者地位、身份的標(biāo)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