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
- 王紹文 李驚濤 王海東主編
- 2774字
- 2020-04-30 19:09:10
5.3 超濾和微濾
5.3.1 原理與功能
超濾主要是在壓力推動下進行的篩孔分離過程。其基本原理如圖5-17所示。

圖5-17 超濾原理示意
超濾膜對溶質的分離過程主要有:
①在膜表面及微孔內吸附(一次吸附);
②在孔中停留而被去除(阻塞);
③在膜面的機械截留(篩分)。
通常超濾法所分離的組分直徑為0.005~10μm,一般分子量在500以上的大分子和膠體物質可以被截留,采用的滲透壓較小,一般為0.1~0.5MPa。超濾膜去除的物質主要為水中的微粒、膠體、細菌、熱源和各種大分子有機物;小分子有機物、無機離子則幾乎不能截留。膜去除物質示意如圖5-18所示。

圖5-18 膜去除物質示意
超濾的分離特征如下:a.分離過程不發生相變,能耗較少;b.分離過程在常溫下進行,適合用于熱敏性物質的分離、濃縮和純化;c.采用低壓泵提供的動力為推動力即可滿足要求,設備工藝流程簡單,易于操作、維護和管理。
微濾(MF)是一種以壓力為推動力,以膜的截留作用為基礎的高精密度過濾技術。在外界壓力作用下,它可以阻止水中的懸浮物、微粒和細菌等大于膜孔徑的雜質透過,以達到水質凈化的目的。
微濾主要有以下特征:微濾膜的孔徑大小較為均勻,過濾精度高;孔隙率高,過濾速度快。微孔濾膜的孔隙率可達到70%~80%,同時膜很薄,流道短,對流體的阻力較小,過濾速度很快;以靜壓差為推動力,利用膜對被分離組分的“篩分”作用,將膜孔能截留的微粒及大分子溶質截留。不能截留的粒子或小分子溶質則透過膜。微濾過濾的微粒粒徑在0.01~10μm,它可以截留水中的懸浮物、微粒、纖維和細菌等大于膜孔徑的雜質,以達到水質凈化的目的。
5.3.2 技術與裝備
(1)超濾和微濾膜組件
超濾和微濾膜組件按結構形式可分為板框式、螺旋式、管式、中空纖維式、毛細管式等。
①板框式組件 板框式組件是最早研究和應用的膜組件形式之一,它最先應用在大規模超濾和反滲透系統,其設計源于常規的過濾概念。板框組件可拆卸進行膜清洗,單位膜面積裝填密度高,投資費用較高,運行費用較低。
②螺旋式組件 螺旋式(又稱卷式)組件最初也是為反滲透系統開發的,目前廣泛應用于超濾和氣體分離過程,其投資及運轉費用都較低,但由于超濾除部分用于水質凈化外,多數應用于高分子、膠體等物質的分離濃縮,而卷式結構導致膜面流速較低,難以有效控制濃差極化且膜面易受污染,從而限制了卷式超濾組件的應用范圍。
③管式膜組件 管式膜組件系統對進料液有較強的抗污能力,通過調節膜表面流速能有效地控制濃差極化,膜被污染后宜采用海綿球或其他物理化學清洗,在超濾系統中使用較為普遍。其缺點是投資及運行費用都較高,膜裝填密度小。最初的管式膜組件,每個套管內只能填充單根直徑2~3cm的膜管,近年來研發的管式膜組件可以在每個套管內填充5~7根直徑在0.5~1.0cm的膜管。
(2)超濾膜的操作模式
超濾膜過濾方式主要分為錯流過濾和死端過濾。
錯流過濾指進水平行膜表面流動,透水垂直于進水流動方向透過膜,被截流物質富集于剩余水中,沿進水流動方向從組件排出,返回進水箱,與原水合并循環返回超濾系統。循環水量越大,錯流切速越高,膜表面截留物質覆蓋層越薄,膜的污堵越輕。錯流過濾可以增大膜表面的液體流速,使膜表面凝膠層厚度降低,從而可以有效降低膜的污染,一般用在原水水質條件較差的情況下。
死端過濾,又稱全流過濾,指原水以垂直于膜表面的方向透過膜流動,水中的污染物被截留而沉積于膜表面。全流過濾和錯流過濾如圖5-19所示。

圖5-19 全流及錯流過濾
錯流過濾的回流比一般在10%~100%之間,也可選擇更高的回流比,但必須考慮液體在膜絲內的流速以及在膜絲方向上的壓降,防止膜表面的污染不均勻。使用錯流過濾可以降低膜的污染,但由于需要更大的水輸送量,因此相對死端過濾需要更大的能耗。
一般錯流過濾產生的濃水都是回到原水箱或到預處理的入口,再經過預處理后重新進入超濾系統,也有為了提高膜絲表面水流速度而添加循環泵的方式。圖5-20是一種錯流過濾工藝流程示意圖。

圖5-20 錯流工藝流程示意
微錯流過濾,其特點為濃水回流比的范圍一般在1%~10%。這部分濃水全部排放而不是回流。這種工藝的特點介于錯流過濾和死端過濾之間,兼顧了污染和能耗的因素,缺點是降低了水的回收率。其工藝流程如圖5-21所示。

圖5-21 微錯流工藝流程示意
死端過濾的操作方式主要適用于原水水質較好的情況(通常指其濁度小于10NTU),其膜上的截留物不能通過濃水帶出,只能釆用周期性反洗操作,由反洗水帶出。這種操作方式因省去循環泵而使能耗降低。圖5-22為其工藝流程示意圖。

圖5-22 死端過濾工藝流程
當處理廢水水質相同時,在確保相同使用效能和壽命的條件下,錯流過濾可以選擇更高的膜通量,即錯流過濾所需要的膜面積少,可以節省一次性投資費用,但錯流過濾的運行費用略高,因回流比不同,運行費用存在差異。
(3)膜組件選擇與組合
①膜組件選擇 超濾裝置設計時,首先應根據所處理廢水的化學及物理性能、處理規模和對產品質量的要求,選擇滿足工藝需求的超濾膜及其組件類型;其次通過小試或中試,確定超濾膜的設計水通量,設計需要的膜面積和組件數,確定膜組件的排列和操作流程。
1)超濾膜選擇。超濾膜的合理選材和選型,主要依據所處理廢水的最高溫度、pH值、分離物質分子量范圍等水體特征選用的超濾膜在截留分子量、允許使用的最高溫度、pH值范圍、膜的水通量、膜的化學穩定性及其膜的耐污染性能等方面,必須滿足設計目標的要求。
2)組件選擇。膜組件有管式、平板式、卷式和毛細管式等多種結構形式,應根據所處理廢水的特點進行選擇。高污染的廢水為避免濃差極化可考慮選用流動狀態好、對堵塞不敏感和易于清洗的組件,例如管式或板框式。但同時要考慮其組件造價、膜更換費和運行費。近年來,毛細管式組件和卷式組件的改進提高了其抗污染的能力,在一些領域正在取代造價較高的平板式和管式組件。
②膜組件排列組合 在確定超濾工藝是間歇操作、連續操作或重過濾操作的前提下,根據超濾處理規模和膜組件的數量,設計組件的排列組合方式。組件的組合方式有一級和多級,在各個級別中又分為一段和多段。一般來講,可將組件串聯或者并聯連接。在多個組件的情況下,可以將串聯方式和并聯方式結合起來。
膜組件安裝推薦方法如下。
1)組件直立,并聯組裝,液體由膜組件的下端進入,以利于空氣的排放。
2)大型的超濾設備應安裝高低壓保護以及采用變頻供水,使水壓逐漸上升,避免沖擊。
3)對于大型的超濾裝置宜單設清洗系統,清洗用水可采用超濾水貯罐。
4)使用錯流過濾要采用濃水循環方式,每支膜的濃水應為產水的2.5~3倍,濃水排放為進水的1/10~1/8。
5)釆用全過濾方式,其反洗周期需通過試驗確定。
5.3.3 膜組件比較與運行參數
(1)幾種超濾膜組件的特點比較
表5-14是4種超濾膜組件的特點比較,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處理對象加以選擇。
表5-14 4種超濾膜組件的特點比較

(2)兩種超濾膜組件的運行參數與性能
兩種超濾膜組件的運行參數與性能見表5-15、表5-16。
表5-15 兩種超濾膜組件運轉參數

表5-16 立升PVC合金超濾膜部分組件規格及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