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化機技術
- 盧軍編著
- 1160字
- 2020-04-30 18:52:47
二、火化機技術的發展趨勢
國內火化機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也和其他技術的發展一樣,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仿造。國內火化機的制造是20世紀50~60年代仿造捷克爐開始的。60~70年代,北京、山東、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市民政廳組織力量,參照、模仿捷克爐的結構,設計和生產了一批火化機的仿制品,供當地使用。這在當時,對火葬的實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二階段:仿造創新。1982年,沈陽火化設備研究所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經過研究和試驗,自行設計制造,1984年82-B型火化機通過國家技術鑒定。在此后的十年時間里,各地的火化機基本上是仿照82-B型號制造的。主要的機型有沈陽的M-90型火化機、江西的Y90型火化機、北京的KHZL型火化機、湖北的3HEY型火化機、山東煙臺的SDMF型火化機、山東乳山的ZLRB型火化機等。
第三階段:吸收、改進、創新、再創新。1993年,沈陽火化設備研究所和法國TABO公司合作,成立了“沈陽升達焚化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引進TABO爐技術,首先在深圳殯儀館安裝使用。隨后,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經吸收、改進、創新,設計和生產了升達牌全自動火化機。受TABO爐的啟示,國內一些生產廠經過消化、吸收、改進、創新、再創新,創出了自己品牌的火化機,如江西南方環保機械制造總公司的YQ-96型火化機、上海申東燃燒爐有限公司的SSD-97型火化機等。與此同時,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技術科引進了日本臺車式火化機的技術并進一步創新,生產出CH-93型火化機,在各地安裝使用。各地根據實際情況,也紛紛生產出自己品牌的火化機。
第四階段:全面創新、競爭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促進了火化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現代控制技術不斷地引入到火化機的制造與生產中。一些生產廠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設計生產出更為先進的火化機。近幾年來,生產廠家除了在自動控制、環保方面有所創新外,在節約能源方面也有突破性的進展:有些燃油式的平板式火化機的油耗量已經降到3~5L輕柴油/平均每具遺體,有些臺車式火化機的耗油量已經降到12~15L輕柴油/平均每具遺體,同時火化機尾氣處理系統已逐步開發出來,并被廣泛地應用在火化機煙氣處理方面,極大地減少了遺體火化過程污染物對周邊環境的破壞。
在國外,火化技術開發方面較早的是英國,他們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便開始研究遺體火化的二次燃燒技術,通過國際殯葬協會技術年會向全世界交流推廣,對全世界火化機技術的發展和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上火化率最高的日本,將科研與生產、科研與用戶緊密結合,建立起了科學的技術設計及實驗體系,研制出符合日本國情的間歇式火化機。由于在兩具遺體焚化之間有一個冷卻過程,所以焚化時間長,耗油量大,但他們用控制噴射火焰的強度及燃點位置,以及合理設置二次燃燒室的方法,實現了火化無煙、無塵、無臭,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法國的TABO型火化機、德國的哈根型火化機、美國奧爾公司研究生產的火化機,都具有各自的很多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