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1 流型觀察系統構建及測試方法

3.1.1 WSA裝置與實驗流程

實驗中WSA參照傳統旋風分離器尺寸比例設計,由主筒體、封頭和中心排氣管組成,筒體和封頭采用法蘭連接。WSA主筒體內徑D為70mm,筒體長H=4D,為280mm,WSA的中心排氣管直徑d為 40mm,其插入WSA筒體長度h=2D,為140mm。封頭采用常規旋風分離器螺旋進口封頭,其進口尺寸為25mm×25mm。為了便于觀察實驗流型,WSA制作成單噴孔無夾套結構,噴孔位于主筒體上,直徑為2mm,距離旋風進口中心垂直距離為90mm。實驗系統由WSA、液體貯槽、液體循環泵、風機、篩板式氣液分離器及系統測試配套的氣、液流量計和U形壓差計等組成,如圖3.1所示。其中,WSA主筒體、儲液槽和氣液分離器均采用透明的有機玻璃制成,便于觀察實驗現象。

圖3.1 WSA裝置與實驗流程圖

1—轉子流量計;2-1,2-2,2-3,2-4—閥門;3—CO2 氣體鋼瓶;4—風機;5—U形壓差計;6—水力噴射空氣旋流器;7-1,7-2—儲液槽;8—氣液分離器;9—循環液泵

3.1.2 WSA液相射流流型觀察

WSA裝置和實驗流程如圖3.1所示,實驗時打開閥門2-3,采取循環流動式操作,以5mg·L-1的甲基橙為液相流動介質,進行流型觀察實驗。首先將甲基橙溶液倒入水槽中,開啟液泵,循環液通過WSA主筒體上的2mm噴孔向中心氣管產生穩態射流。開啟風機,讓氣流經過氣體流量計和管道,從WSA的螺旋封頭進口切向進入WSA中,然后氣流螺旋向下運動,在WSA主筒體內實現液體射流場和空氣旋流場耦合作用。液相由WSA主筒體下方管路流回儲液槽7-1;空氣通過反向渦旋作用,由中心排氣管排出。實驗時,通過閥門改變進氣速度和射流流速,觀察不同流速下射流流型隨進口氣速的變化,并記錄射流流型轉化的臨界氣液流速,每次實驗重復3次,結果為3次實驗的平均值。

3.1.3 WSA有效比相界面積a的測定

本實驗采用化學法(CO2-NaOH體系)測定WSA內氣液相間傳質面積。實驗時,關閉閥門2-3,進行單向液循環。首先配制3mol·L-1的NaOH溶液,將其倒入儲液槽7-1中,開啟循環液泵,堿液經噴孔噴射后由WSA主筒體底部管道排出至儲液槽7-2中。液相循環1~2min后,開啟風機和CO2鋼瓶閥門,空氣和CO2在管道中混合后從WSA頂部切向進入,產生強烈的旋流氣流,撞擊徑向射流液柱,并向下做螺旋運動,經過氣液兩相相互作用后,氣體從WSA的中心排氣管排出,吸收液流入儲液槽7-2,保證堿液為單程循環吸收。氣流中CO2的濃度采用O2、CO2氣體測定儀(CYES-Ⅱ型)測定;液體的黏度利用烏氏黏度計測得,液相中NaOH及Na2CO3的濃度采用雙指示劑法測定。實驗過程中,操作溫度為19~22℃,進口氣體中CO2的體積分數控制為1.5%,所有條件下的實驗至少重復2次。

有研究表明,當NaOH溶液濃度為0.5~4mol/L,CO2體積分數為1.5%~5%時,兩者之間的反應可以認為是快速擬一級化學反應,所以WSA中氣-液兩相之間有效比相界面積可表示為:

  (3.1)

式中,AVp分別為傳質面積和傳質體積,本研究以WSA的內管與中心氣升管之間環隙的體積作為傳質體積,Vp= 4.79×10-4 m3GA為CO2化學吸收速率,mol·s-1,可通過Na2CO3生成速率得到;H為CO2的溶解度系數,本實驗中約為1.47×10-7 kmol·m-3·Pa-1D為CO2在水溶液中的擴散系數,本實驗條件下約為8.30×10-10m2·s-1p為CO2的分壓,Pa。k1為擬一級反應速率常數,s-1,可通過下式進行計算:

  (3.2)

其中:I為離子強度,kmol·m-3ci為溶液中離子濃度,kmol·m-3zi為溶液中離子價數;為OH-在溶液中的濃度,kmol·m-3k2為CO2與NaOH二級反應速率常數,m3·kmol-1·s-1T為液相主體的溫度,本實驗中,T=292~295K;為CO2在無限稀釋NaOH溶液中的反應速率常數,約為18560m3·kmol-1·s-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安市| 浦江县| 宁晋县| 云梦县| 色达县| 新邵县| 大竹县| 简阳市| 电白县| 青州市| 闸北区| 九龙城区| 大埔县| 利津县| 义乌市| 青田县| 洛南县| 五指山市| 灵川县| 庆元县| 云浮市| 泊头市| 长顺县| 克山县| 华蓥市| 香港 | 绥江县| 元朗区| 青浦区| 济阳县| 六盘水市| 河津市| 连州市| 定安县| 星座| 孟津县| 西充县| 同心县| 句容市| 台东市|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