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篇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第1章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光伏材料結構與性能

1839年,Gustav Rose在俄羅斯烏拉爾山脈首次發現了CaTiO3這種礦物,之后以俄羅斯地質學家Perovski的名字命名[1]。狹義的鈣鈦礦特指CaTiO3,廣義的鈣鈦礦是指具有鈣鈦礦結構的ABX3型化合物,其中A為Na+、K+、Ca2+、Sr2+、Pb2+、Ba2+等半徑大的陽離子,B為Ti4+、Nb5+、Mn6+、Fe3+、Ta5+、Zr4+等半徑小的陽離子,X為O2-、F-、Cl-、Br-、I-等陰離子。這些半徑大小不同的離子共同構筑一個穩定的晶體結構。

ABX3晶體結構如圖1-1所示,BX6構成正八面體,BX6之間通過共用頂點X連接,構成三維骨架。A嵌入八面體間隙中使晶體結構得以穩定。本文主要介紹的是具有光敏性質的鈣鈦礦材料。1956年,人們在BaTiO3這種材料中發現了光伏效應[3],但直到1980年KPbI3等無機鈣鈦礦才被作為光伏材料首次報道,其帶隙為1.4~2.2eV。1987年,Weber[4]首次將甲胺(H3CNH2,縮寫MA)引入鈣鈦礦晶體結構中,形成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目前典型的光伏鈣鈦礦結構中,A一般為Cs+、(MA)、NH 2CH==(FA)等;B為Pb2+、Sn2+、Ti4+、Bi3+等;X為Cl-、Br-、I-、O2-等。A還可以為有機離子和無機離子的混合體,也可是單純的有機或者無機離子,相應地形成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或者純無機鈣鈦礦材料。

圖1-1 ABX3晶體結構[2]

A為Cs+、CH3NH3+、NH2CH==NH2+等;B為Pb2+、Sn2+、Ti4+、Bi3+等;X為Cl-、Br-、I-、O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都县| 色达县| 长宁区| 德州市| 正镶白旗| 尼勒克县| 冷水江市| 锡林浩特市| 东乌| 宁海县| 萨迦县| 扬州市| 邓州市| 沅江市| 龙里县| 晋州市| 海安县| 资溪县| 宾阳县| 洛宁县| 驻马店市| 鹿邑县| 讷河市| 莆田市| 如东县| 英吉沙县| 安康市| 囊谦县| 延长县| 来凤县| 康平县| 剑阁县| 隆回县| 栾城县| 罗山县| 鹿泉市| 越西县| 忻州市| 开平市| 台北县|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