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學生職業規范要求
1.2.1 學生職業規范相關要求
要遵守實訓室管理規定,要服從指導老師安排,要始終安全工作,防止傷害事故發生,要注意防火防電。不得在實訓室高聲喧嘩、打鬧和進行與實訓無關的其他活動,不準隨地吐痰,不準吸煙,不準亂扔紙屑雜物,保持實訓和儀器設備整齊、清潔。實訓室中的一切物品、設備,未經教師和管理員的許可,不得擅自取出或者帶走,違者將嚴肅處理,對違反實訓室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而造成事故和損失的,肇事者要寫出書面檢查并賠償損失,視情節輕重和認識程度給予紀律處分。實訓完畢,要及時關閉電源,將設備、工具擦洗干凈放回原處,實訓后的廢物不要隨意亂倒,搞好實訓室衛生后方可離開實訓室。
(1)學生實訓著裝要求
學生實訓著裝見圖1-1。

圖1-1 學生實訓著裝
1—戴安全帽;2—內置紐扣;3—腰帶上不掛手機、鑰匙;4—不佩戴手表、戒指等飾物;5—穿防護鞋
①穿合身、干凈的制服,穿防護鞋。
②發型利落,戴干凈的安全帽。
③不戴手表、戒指,不扎帶扣的皮帶。
④不帶鑰匙扣,口袋里要有潔凈的抹布。
(2)學生課堂行為標準
①站姿:腰板挺直,兩手放在腰后,左手握住右手手腕,兩腳之間保持20~30cm的距離,目視前方,精神飽滿(圖1-2、圖1-3)。
②坐姿:腰板挺直,兩手放在腿上,目視前方,精神飽滿(圖1-4)。

圖1-2 站姿正面

圖1-3 站姿背面

圖1-4 坐姿
(3)操作場地安全檢查
①檢查車間內部電氣開關,確保用電安全。
②檢查地面是否有油污和其他異物,并保持地面清潔。
③要提醒學生做到:第一,車間內不能見明火,特別是在蓄電池充電過程中(圖1-5);第二,使用產生碎片的工具前,應戴護目鏡(圖1-6);第三,操作旋轉工具不能佩戴手套 (圖1-7);第四,使用舉升機一定要注意安全(圖1-8)。

圖1-5 充電機給蓄電池充電

圖1-6 操作產生碎片的工具防目措施

圖1-7 操作旋轉工具不能戴手套

圖1-8 舉升車輛操作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1.2.2 5S管理
(1)5S管理的含義
5S管理起源于日本,又被稱為“五常法則”或“五常法”。“5S”是指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
(2)5S管理的內容
①整理:整理是把需要與不需要的人、事、物分開,再將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處理,這是改善生產現場的第一步。整理的要點是對生產現場的各種物品進行分類,區分什么是現場需要的,什么是現場不需要的。其次,對于現場不需要的物品,要堅決清理出生產現場。對于車間的各個工位或設備的前后、通道左右、廠房上下、工具箱內外以及車間的各個死角,都要徹底搜查和清理,最后達到現場無不用之物,這是樹立良好作風的開始。
②整頓:整頓是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過前一步整理后,對生產現場需要留下的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遵守規章、制度且最簡捷的流程下完成作業。
③清掃:把工作場所打掃干凈,設備異常時馬上修理,使之恢復正常。生產現場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灰塵、油污、鐵屑、垃圾等,從而使現場變臟。不清潔的現場會使設備精度降低,故障多發,影響產品質量,使安全事故增多,更會影響人們的工作情緒,從而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必須通過清掃活動來清除臟物,創建一個干凈、舒適的工作環境。
④清潔:整理、整頓、清掃之后要認真維護,使現場完美并保持在最佳狀態。清潔,是對前三項活動的堅持與深入,從而消除發生安全事故的隱患,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職工能愉快、高效率地工作。
⑤素養:素養,即努力提高人員的修養,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和作風,這是“5S”活動的核心。沒有人員素質的提高,各項活動就不能順利開展,所以,“5S”活動,要始終著眼于提高人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