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沉默的前半生
- 沉默的前半生
- 默言人生
- 2543字
- 2020-05-01 07:08:29
淑娟現在確實有了變化,比如,她仍然每天下午四點就去幼兒園門口排隊等著接小溪。仍然排第一個。后面幾乎全是奶奶或姥姥。這要是以前,她肯定不好意思。因為有一天,后面有一位奶奶問她不用上班嗎?每天這么早就來排隊。她只是笑笑不回答。反正她迫切需要見到小溪,沒有其他因素能干擾到她。
在等待放學的那小段時間里,經常能聽到那些阿姨們的交談。有一天,一位阿姨A問另一位阿姨N“你干什么去了?好長時間不見你來接孩子了?”阿姨N回答“我動了個手術,在家休息了二十多天,養的差不多了,孩子們不讓我來接,我在家待不住了”阿姨A接著問“什么手術?”阿姨N回答“心臟上的手術,花了十二萬,醫保報了十萬,自己花了兩萬。姑娘女婿子非要出這個錢,實際上我有,不用她們出,我每個月退休工資有三千多,沒什么開銷,女婿子估計也是覺得我給看外孫子所以才非要出這個錢吧,我倒覺得沒什么,一天閑在家里頭,我還愿意來接孩子呢!……”。
淑娟聽了也只是笑笑。
她想我到時候估計和阿姨N一樣,也閑不住,我也得去接小溪的孩子放學回家。而卻從來就沒有想過讓淑娟媽或趙東平媽來接小溪。就算條件允許,她也不放心。
有一天送了小溪,淑娟給她媽打去電話。還是淑娟聽,淑娟媽說個不聽“小溪不哭了吧,哭幾天就適應了。你現在享福了啊,全家現在就你享福,小溪一天三頓飯在幼兒園吃,你啥也不用干了啊。我快累死了,我一天接送得四趟,還得做三頓飯。你不知道,你差點見不上你媽了,我今天去送月月時,頭暈眼黑,半天才緩過來。我這么大年紀了,本該享福了,現在又得看孫子。哎,我不能倒下啊,我這是替你們三個分擔負擔呢!我下星期去醫院輸液啊!現在輸液也花不了多少錢,國家政策好了,合作醫療報完自己才能花幾個錢?你們三個可是趕上好時候了啊,我們不用你們管,現在國家還有養老保險,再過兩年我們六十歲了國家還給發錢。你說我要你們三個干什么,哎!你看人家別人家養的姑娘,婷給她媽買這買那,婷弟弟家孩子的衣服玩具全是婷買的”
是啊,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不比淑娟小時候。淑娟小時候上學要交學費。現在九年義務是免費。小時候要上交公糧,現在全免了。現在農民也有了合作醫療,養老保險。
淑娟想說“為什么你還是不知足?再也不用為一日三餐發愁,為看不起病發愁。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讓你來幫我接送月月,伺候月子都沒有指望過你。你就是愿意每天去打麻將,這才是你認為的你這年齡該享受的生活。”淑娟還想說“凡事都有因果,這就是當年你種下的因才結的今天的果。我能跟婷比嗎?婷上了大學,現在是高中物理老師,所以你也不能和婷媽比較去”
淑娟不想再繼續聽下去了,如果她不掛電話,淑娟媽能叨叨到月月放學。反正就是自己當年養大她們四個吃了多少苦,現在仍然在吃苦受累,全是抱怨。
淑娟此刻也想抱怨。
但是,她的大腦里又出現了那個概念“原生家庭”。
淑娟也被她的原生家庭從精神上控制了。
她從她媽那里延續了怨天尤人這種悲觀主義。命運不公,童年不幸,婚姻失敗。她雖然沒有和她媽一樣嘴上說出來。但是她的心里裝滿了怨憤。就像她一直說的因果關系,由于童年的不幸,造成她性格的缺陷,貧窮又使她沒有繼續上學。沒有好的工作。這一連串的因果反應。
她已經快四十歲了。人生已然過半。她現在知道了文化屬性和原生家庭。她就不能再心安理得的繼續怨天尤人了。就像空杯原理,不知道哪里看過的,一個杯子里裝滿了水,你再往里倒,全都溢出來了。一個人的內心也一樣,她的內心裝了她幾十年的恩恩怨怨,這些怨恨已經占滿了她的整個內心。現在已經裝不下別的了。
她現在覺得就算造成她今天悲慘生活的是那個糟糕的原生家庭。難道要用一生來繼續抱怨下去嗎?這樣先別說對小溪負責嗎?對得起自己來這世上一回嗎?
目前能做到的就是保持內心的安寧,不被外界因素干擾。她想以后不僅得離她媽遠點,還得少打電話,得找借口提早掛電話。因為,淑娟發現,淑娟媽就是有能力引人入勝,不管你和她說什么,她都能印到自己身上來,然后就開始傾倒她的抱怨,全是負面情緒。淑娟立馬就能做出回應。
生活繼續。遠離這些負面信息。
晚上吃飯的時候,趙東平說“你在誰家買的這個饅頭,不好吃,我不吃了”淑娟說“下次不在她家買了,換一家,那這個也不能扔啊,吃了吧”小溪大聲說“爸爸,我們老師說了,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你不能浪費糧食的”說著就背起鋤禾日當午來。然后她把饅頭塞趙東平手里,逼著他吃完。趙東平笑呵呵的吃完了。
在這之前,趙東平不知道扔了多少饅頭,浪費了多少糧食。淑娟不知道說了多少次,毫無作用。現在被小溪幾句話就見效了。之后幾天小溪不斷的提醒趙東平“爸爸,你看你的碗,還有大米,要吃的像我的碗一樣干凈”趙東平端起他那像被雞啄了的碗一樣,笑著吃了個干凈。小溪說“爸爸,以后你別想再浪費糧食了,我就是小監工,每天監督你”。
有一天放學時淑娟去接小溪,小溪見淑娟就說“媽媽,你辛苦了,我愛你”淑娟當時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她說“不辛苦,媽媽也愛你”原來每個孩子都對她媽媽說了同樣的話。
再后來,小溪主動把桌子上的東西收拾干凈。她說“我們老師今天教我們了,她說媽媽每天照顧我們很辛苦,要我們幫媽媽做家務”淑娟才明白小溪放學時對她說的。她想起有很多次,她送小溪時,老師都拉著小溪的手對小溪說“跟媽媽說再見”。就是這一個細微的舉動,讓淑娟感到,老師的用心就是提醒孩子感受媽媽的付出。媽媽每天接送孩子就是一種愛的付出。孩子應該知道感恩媽媽。不知道在學校里老師還教了什么,但是,小溪吃飯前知道幫媽媽收拾桌子,吃飯后知道把碗端到廚房。
小溪對淑娟的愛做出了反饋,這讓淑娟開始反思。她一直以為這是應該的,母愛是沒什么好贊揚和歌頌的。母愛就是義務和責任。母親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就要無條件的撫養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真的怨氣太重了。就因為父母給了她那樣的童年,就可以完全忘了父母也曾把自己養大。但是她又想,父母給她們的愛是有條件的,是為了防老。可是自己對小溪的愛是無條件的,她從沒想過回報。她不需要小溪給她養老。只要想到父母,想到自己的童年,淑娟就無法控制自己,委屈,怨恨,所有負面情緒頃刻之間就能填滿大腦。
幸好,雖然淑娟和趙東平各有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但是,他們兩個人都想給小溪一個不一樣的健康的原生家庭。
她們兩個人都想擺脫自己的那個糟糕的原生家庭,可是,越掙扎陷得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