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發(fā)之禮沒有用很長的時間,畢竟侯府逐漸被京城所忘卻,顧老太太也不愿花這冤枉錢宴請什么,
百姓路過侯府門口,也只會說道,這是一家在官場混得不怎么樣的將軍。當年顧珉榮耀進京的事,早已被新一代百姓所忘卻于腦后。
世家子弟會在孩子近八歲時,會送去京城官府學堂上課,世家子弟最看重的就是家族仕途,而學識也在民風開化中被圣人所賞識,寒門子弟也隨著學識的深淵進入朝堂之中,
世家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更是對自己的子孫要求嚴苛,從六歲起便在府要求讀小學,小學的內(nèi)容為識字,詩詞少做,但字是一定要認的。
學堂招收世家子弟最小年齡是八歲,最大年齡不允許超過及冠之際,即十三歲,八歲入學堂雖說是學小學,但由于世家對學識的重視,一般孩子進學堂之時便開始學習大學之道,大學即使圣人所著之本。
當時的朝堂之上,雖人面上以“仁”為主,但實際運作上都是私心不以,以幻化綱律為主。
朝堂大致分為儒學派與進士派,儒學派口口相稱以愛治天下,總是提出各種各樣的改革綱紀,進士派則以各司其職為主,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但一旦儒學派侵犯道他們利益,如加大他們的工作量,雙方則迅速形成對抗之勢。
進士派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罷工,一旦儒學派的改革侵犯到他們,他們據(jù)理力爭還爭不過之時,便擺出了我不做事的樣子給皇帝看,
皇帝每次都被兩者搞得頭昏腦脹,但儒學派的作用卻能夠起到教化天下的作用,因此皇帝是偏心誰也不行。
最讓人省心的還是武將,他們默默無聞,卻能在代國的防衛(wèi)上起到作用,但這么多年和邊疆的井水不犯河水的情況下,
儒學派看不過朝廷要養(yǎng)這么多人,也開始處處打壓武將,武將們被儒學派的口舌驚嚇不已,
皇帝也防止武將們?nèi)詳巢贿^就抄起袖子的勢頭,漸漸將武將也開始行政化,規(guī)范和加大了京城的武裝力量和執(zhí)行了化兵為農(nóng)的政策。
但隨著儒學派和進士派還有武將派的斗爭,進士派和武將派也開始了學識教育,兩者都開始重視自家子弟的教育,
可不就是“爸媽自己不行,盼兒能夠在將來為自己扳回一局”的考量嘛,
京城學堂也審時度勢地開始加大了學堂規(guī)模,接收了進士后代和將軍后代。
顧老太太在顧傾風及冠之時,聽說了現(xiàn)在京城的風言風語,也開始轉(zhuǎn)換思想,
讓傾風以世子身份去學堂學習,不要像他父以武將身份在朝為官,而以文者身份被朝堂禮待,是侯府富貴的繼承,也是加強侯府與京城世家子弟交往的機遇,更是在京城子弟面前扳回一局的好機會!
這樣一舉多得的機會,顧老太太怎么會放過,便讓下人送去一封要求顧珉寫推薦信,讓傾風進入學堂的推薦信,恨不得刻不容緩地將及冠的顧傾風送去學堂去。
顧珉無所謂,隨便寫了兩筆,就送了回來,憑借著“侯府世子”的身份,和顧老太太塞的十兩銀子,顧傾風成功順利的混入世家子弟的學堂。
顧傾風,也被顧老太太以“顧清楓”的名義,名正言順地開始了他的學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