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西山問道 家聲拜師

  • 奇荒1877
  • 東皋客
  • 5473字
  • 2020-03-18 22:07:40

第二天,等到家聲睜開眼,發現天已經大亮。他連忙起身,卻看到哥哥的床上已經不見了人影,他穿好衣裳便跑到外面,娘正在給牛添草料。他叫道:“娘,大哥呢?”

“你大哥去鎮上了,他今天還要去帶一些糧回鎮上,所以走的早。看你睡得沉,就沒有叫你。”

“哦,”家聲悻悻地轉過身去,他心里怪自己睡得太死,怎么沒發現大哥走了,又怪大哥走也不叫醒他。他跑回屋子,翻出一塊布包,里面是昨天打碎的玻璃鏡,他心道這可如何是好,他本來還想著讓大哥從鎮子上給他買一塊賠給永貴,這下好了,如果永貴問起來,他怎么回人家呢?他可是和人家打了包票的。

他把布包揣進衣裳里,一屁股坐在床頭,心里如同飛奔的馬匹,漫無目的地狂奔。

李劉氏走進來看到他這個樣子,摸了摸他的頭笑道:“咋了?怪你哥了?他要去糧行上工哩,沒辦法。莫生氣嘍!”

家聲搖了搖頭,靠在了娘懷里。娘抱著他,晃著,“我娃兒大了,昨天還說要娶婆姨嘞,咋又變小娃娃了。走,娘給你留了早飯,快去吃。”

家聲被娘這么一說,心里倒不好意思起來。起身去吃了點東西。忽然想起還有那只籠子里的怪物今天要去給道長看,便趕忙出去拎了籠子便往西山跑。他娘見狀喊到:“你去哪里啊?”

家聲頭也不回:“娘,我去山上玩會,放心啦!”他娘再說什么他已經聽不見了。

西山緊連著村子的西北面,雖然叫一個西山,可實際上這山是三座東西向的山峰連綿起伏的,只是靠在這村子的山峰最矮,大約只有三四十丈高,平常多有人上去,砍柴的,打獵的都有,至于其他山里,卻是人煙罕至。所以村里人習慣了稱呼這最小的山峰為西山,山上有個玄清道觀,道人大概只有七八個,原本這個道觀是破落荒廢了的,十幾年前,來了幾個道人裝扮的來到山上,重修了道觀,便一直住了下來。當時人們就好奇得很,可沒人敢去打探,后來有些大膽地過去,發現這些人并不兇狠,甚至還能為一些上山受傷崴腳之類的村民上草藥,村里這才平靜下來。可盡管如此,這些道人并不主動與村民來往,只是偶爾會下來買糧,所以村民們也不多去打擾,這樣一來,這個道觀的香火并不鼎盛。這十幾年來,村子和道觀如同兩個世界,一直相安無事。

現在這時節,山上并沒有多少綠色,樹木大多還沒有新色,一條山路在枯草中若隱若現,家聲抱著雞籠,穿梭在枯樹林中,只消片刻功夫,竟到了山頂的道觀前。幾根破舊的石柱便是山門了,上面有一個石牌,刻著“玄清道觀”四個字。幾步石階上去就是道觀的正堂,三間石屋前后遞進,分別是正堂,廂房,廚房。正堂最闊,和一般道觀無異,有幾尊神像和一些道士日常功課的物件,后面兩間屋子都不大,這就能看出這道觀的規模不大。可是轉過最后一間屋子卻是一片豁然開朗的平臺,方圓約百步,地上都是用青石鋪成,他當初曾經問過道長,是如何把這些重千斤的石頭鋪的如此整齊,道長笑稱是神仙幫忙。平臺四周有些一些石條欄桿圍著。從這平臺極目遠眺,竟能夠將山下的風景盡收眼底,還有那遠處的風光。

家聲走進大堂,正好一道士剛要出門,幾乎撞個滿懷,那道士用手扶定家聲,一抬頭笑道:“原來是你啊!手里抱著啥?”

家聲一鞠躬,說了句道長好,便一閃身子,從道士旁邊串了過去,原來這山上幾個道士已和小家聲相處許久,彼此熟悉,不似其他村民那樣生分,而且玄城道長還對他很特別,所以早就熟悉地和一家人似的。

家聲直接來到山后,只見一人正面向著他,似乎在等待他到來,此人身高八尺,一身青色長袍,頭挽一個道髻,鶴頂龜背,鳳目疏眉,面色紅潤,神態飄逸。見家聲到來,他竟然露出了笑容,道了聲:“來了!”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玄城道長,這里每個人都很尊稱他為師兄,也是他最聊的來的人。家聲一臉疑惑,“道長,你知道我要來嗎?”

“哈哈哈哈,家聲,我昨夜點燈夜讀,燈芯開花,掐指一算我便知道你今日要來。”

家聲半信半疑,但他想道長本來就是神人,昨夜他就想著今天要來道觀,也許道長說的就是真的呢!哎,不管了,今天來是有正事請道長賜教的,想著便將雞籠子放在地上,蹲了下來,抬頭道:“道長,昨天我大哥捉了個又像雞又像老鼠的東西,我請教過我們吳先生,他說這是?鼠,我今天特地來請教,果真有這種動物嗎?它會帶來災禍嗎?”

玄城道長也蹲下身來,將籠子打開,把里面的動物取出,他仔細查看,其他的道士聽說后也都過來看熱鬧,有說是野雞的,又說是老鼠的,還有說是怪物的,議論紛紛。

過了片刻,玄城道長將捆扎它雙腳的繩子解開,它竟然獲得自由后不著急逃走,而是閑庭信步,還不時地撲棱翅膀,眾人皆以為奇。

玄城道長扶起蹲著的家聲,“你們先生是不是說這?鼠的出現會讓天下大旱哪?”

家聲面色一變:“道長說的是,我們吳先生就是這么說的!”眾人聽家聲這么一說,紛紛看向玄城道長,想要聽個下文。

“這個我也是想空了腦袋,確實曾在一本書中看過,?鼠,似雞而鼠皮,它出現在哪里哪里就會發生旱災。其他就再沒有多余的記載了,今天我和你們一樣,也是頭一次看到。不過既然是古書記載的神獸,我想還是還它自由吧,如果真的能預言吉兇,它也算造福人間了。家聲你看怎樣?”

眾人都點頭稱是,家聲答到:“一切都聽道長的。我今天也只是想看看道長和我們吳先生是否一致,如今我也算了了心愿,足矣!”

那?鼠此時竟然昂首輕嘯了幾聲,繼而展翅騰空,在空中盤旋了幾圈,便向遠處山林中去了,一會兒就沒了蹤影。

其他幾個道士看了一會便散了,只留下玄城道長和家聲倆人。道長問他是否相信?鼠預言吉兇的說法,家聲卻說不出來。道長便帶著他,往山中走去,家聲跟在后面,他知道此行必有收獲。

繞過了幾個彎路,他們已經出現在了一處山角之上,前面是山谷,上面矗立的是一面斷崖,崖下有個深坑,坑里是些長滿苔蘚的石頭。

玄城道長問道:“你可知我為何帶你來這里?”

家聲搖了搖頭。

“我帶你來就是要解開你心中真正的疑惑。書上說?鼠現天下旱,這只是前人的認識,并記錄了下來,可我們知道前人就沒有錯了嗎?當然會有啊。你知道古人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吧!”

家聲點了點頭,吳先生確實講過。

“所以會不會干旱,我們就必須自己確定。我帶你來的這里,便是你們村子那條河的源頭,以前雨水充沛,這崖上會有瀑布沖下,匯集到這下面的潭里,然后在順著山谷源源不斷地流向山下,可是如今你看,這瀑布已經斷了,山下的水潭也干了,所以我想,你們山下的水流也快干了吧!”

家聲瞪大了眼睛,“這么說,大旱真的要來了?”

道長點了點頭,“古人有許多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記住,古人說的話一定有他的道理,但是道理也必須你自己經過判斷驗證再加以利用,如此方能不斷學到有用的學問”。

“家聲記住了!對了,道長,我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家聲突然想起昨天和娘說起的皇帝的問題了,他本想去問吳老夫子的,可昨天忘了,不如今天一起問了道長。

“但問無妨!”

“道長,你見過皇帝嗎?皇帝底下有那么多官,是不是很厲害?”

道長一聽到這個問題,竟然沉默了,他轉過身去,默默地向回走,過了一會停下了腳步,看著家聲笑著說,“好,我來告訴你你想知道的。現如今,大清皇帝年號光緒,如今恰是光緒三年,而這個皇帝現在比你還小呢?”

“啥?比我還小?”

“不錯,當今皇上才七歲而已,你說是不是比你小呢?”

“才七歲?”家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上那么小,怎么能有那么多官聽他的話?

道長繼續說道:“皇上雖然小,可是如今國家卻不是在皇上手里,而是在他背后的那個慈禧太后手里!”說到這里,道長的語氣已經冷得讓人不寒而栗,仿佛那個稱呼對他是一個禁忌,一把刀,鋒利而寒冷的刀。

家聲不由打了個冷戰,他呆呆地看著道長,他從來沒有見過道長這樣。

良久,道長轉身,繼續道:“我沒有見過大清皇帝,我見過另外一個皇上,不,他不是皇上,他是天王,他是我們永遠的天王,他是我們的兄長,永遠的天兄!”看見家聲一臉的疑惑,他問道:“你覺得如今皇帝好嗎?”

家聲搖頭,他不知道如何判斷。道長繼續問道:“你想一下,如果有一個皇帝,能夠把天下人都看成他的兄弟姐妹,對他們一樣好,這好嗎?這個人能夠讓天下的百姓都有一樣的田地來耕種,這好嗎?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這好嗎?”

家聲愣在了原地,他從沒有見過這樣的皇帝,他想起了他家的田地,憑什么他家的田都是劣旱田?如果真有有田同耕,有飯同食,那會是啥樣?

玄城道長突然仰天長嘯了三聲,“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家聲雖未完全聽懂意思,但是卻能體會到那種悲涼,他從心中生出一個念頭,那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的天王,道長一定和他關系匪淺。

道長的眼睛通紅,他閉上眼調息了會,這才恢復常態。“嚇到你了吧?”

“沒有,我…我只是對那個天王很向往!”

道長微微一笑,“那只是個夢罷!記住,今天我和你說的這些,千萬不可對別人講,不然會惹禍,惹大禍的!”

家聲用力點了點頭。兩人便一前一后回了道觀。

道觀那個最瘦的道士打趣家聲:“家聲,你常來此,我看你是與道有緣,不如你拜入我師兄門下,也出家做個道士吧!”其他五個人也附道好。

玄城道長叱道:“不可亂說,家聲和你我不同,他家中尚有牽掛,怎可入我道門?”

其中一個趕緊又說道:“師兄,拜師何必一定入門呢?他拜在你名下,給你做個俗家弟子,不也挺好。”

玄城道長聽了,閉眼沉思了一會,問道:“家聲,你可愿意?”

家聲心中正自忐忑,一來如果真能拜師那可是自己意料不到的驚喜,二來正擔心不知道長是否肯收他為徒,如今見問他,趕忙面對道長,一頭磕到底,又連磕了幾個頭,答到愿意萬分。

道長哈哈大笑,一旁有人端上一杯茶來遞給家聲,“還不趕快奉茶!”

家聲連忙端起茶杯,雙手高舉過頭頂,遞到師傅面前,說了請師傅喝茶。

玄城道長接過茶杯,淺淺抿了一口,放在一旁,將家聲扶了起來,對他到:“以前我從未告訴過你他們的稱呼,如今你既已拜師,雖是俗家弟子,也要有個稱呼才好,省的以后都以道長相稱,不成體統。”說罷便一一指著那五人分說稱呼。那最瘦的叫玄守,最胖的叫玄明,最黑的那個叫玄仁,最矮的叫玄德,最白凈的是玄和。家聲正式一一拜見過各位師叔。眾人皆樂得像個孩子,也許他們從上山以來,就再沒有如此的熱鬧過了吧!

玄城道長看著這個徒弟,笑道:“家聲,如今我成了你師傅,那我就得有所傳授,想來想去,我只有三樣能傳你。一把寶劍,一套武藝,一屋書籍。你隨我來。”

來到玄城道長的房間,只見他不知如何打開了床頭石龕,從中取出一柄短劍,此劍長僅一尺,外面的牛皮劍鞘已舊,原先上面明顯的裝飾物都被摘下所以外表平淡無奇。輕輕拔出劍身,卻見劍刃寒光閃閃,道長一劍向下,劍身竟然插入鋪地石板兩寸,可見真是絕世好劍。劍身上刻有幾個字:“忠王李…”后面明顯有字,卻被打磨殆盡。家聲雙手接過。道長又打開一石壁,現出一間小屋,里面堆著成堆的書籍,看來這就是師父說的那屋書了。

師傅對他說到:“家聲,你記住,此寶劍不得見人,我傳給你的武功只能自衛,此屋書籍在我駕鶴后再取下山,可否?”

家聲雖然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師命不可違,也就一一答應了。

如果家聲再早出生幾年,或者吳老夫子曾給他講過太平天國的故事,那么,或許他此刻就能夠猜到師傅及眾人神秘的身份,解開心中的疑惑了。這群道士正是當年太平天國的部分幸存將士。

當初他們是太平天國最早跟隨忠王李秀成的一些人,他們曾經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可最終還是一敗涂地、茍活亂世。自從咸豐六年天京內亂后太平軍就一直走下坡路。此時,玄城道長已經是李秀成帳下第一軍師謀臣,同治二年,天國大勢已去,天京已成孤城,他讓忠王讓城別走,再謀東山。忠王上奏天王,竭盡忠誠,痛切陳詞,甚至請死于殿前,以求聽從。天王竟斷然拒絕,嚴加斥責。李秀成含淚出了朝門,闔朝眾臣都來勸慰,全城百姓也流涕呼留。第二天,天王也賜下龍袍,來安慰他。李秀成只得遵天王意旨,他傳令李世賢領軍去江西就糧,以天京死守。

同治三年正月天京被合圍,四月,天王逝世。秀成扶幼天王洪天貴福嗣位,以安定人心。這時城中軍隊已寡,糧食又斷絕。無奈湘軍以五萬軍馬攻城,眾寡懸殊,抵擋不住。李秀成奔回朝門,保護幼天王,把自己的戰馬讓給幼天王騎,自己另騎了一匹不得力的馬。幼天王就因為騎這匹快速戰馬得逃出敵人的追趕。而李秀成卻因為騎的不是戰馬,戰斗了一天,馬不能行被俘。曾國荃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久攻不下,便讓手下用刀錐割其臂股,而李秀成卻紋絲不動,惱羞成怒的曾國荃親自動手,遍刺李秀成全身,血流如注。八月,李秀成被曾國藩處死。

在天京被圍前,李秀成已心知此次在劫難逃,便差心腹,也就是玄城道長幾人將天國重要的書籍文本運出,以免遭到毀滅,這樣才有可能讓后世人知道真正的太平天國。他們奔走千里,才找到這個偏僻之處,隱姓埋名,茍全亂世。

道士們不告訴家聲真實身份,只是為了保住他的安全,保住這個村莊的安全,同時也算是保全自己吧,終有一日,家聲會知道,他的師傅們是怎樣的一群人。

道長對家聲道:“你還沒有見過我使過功夫吧,來,隨我來,我先給你個演示一遍,然后再教你。”說著便來到平地,打了一套拳,直打得虎虎生風,平地驚雷。家聲看的也是目瞪口呆。拳法并不復雜,但是由于師傅身形太快,想一遍看清楚卻也困難。

“記住了多少?”

“師傅,只記得一二成。”

“哈哈哈哈,可以了,這想當年我師傅教我,我可不如你,只不過我練得久了,正所謂拳不離手,你勤加練習自然能夠融會貫通。”

“師傅,這叫什么拳?我要練多久才能有師傅那么威猛?”

“哈哈哈,這叫什么拳我也忘了,你自己想取啥名就叫啥名,至于練多久嘛,為師我練了三十多年了,哈哈哈哈!”

家聲一聽,心道這學武看來一點不比學文輕松啊!慢慢練吧!

而此時他師傅玄城道長心中所想卻是,大亂或將至,這些雖不能顯威風,大概保全性命卻是不難吧!

就在家聲上山拜師這一天,村子里已經為一件事情吵翻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昔阳县| 富平县| 旅游| 清水河县| 长乐市| 嘉善县| 正定县| 丹阳市| 宜兰市| 奉新县| 西宁市| 伊金霍洛旗| 临安市| 南部县| 循化| 漳平市| 五常市| 扎鲁特旗| 洪江市| 贵定县| 房产| 舟曲县| 白玉县| 沙坪坝区| 新宁县| 西林县| 乡城县| 镇江市| 金平| 石渠县| 平谷区| 中西区| 郎溪县| 五华县| 尚志市| 舟山市| 泰安市| 上虞市| 进贤县| 阿克苏市|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