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蘇黃尺牘選
  • 龍榆生選編 毛文鰲整理
  • 5695字
  • 2020-03-26 18:41:46

導言

近來有不少的人,正在提倡晚明公安、竟陵派的文字,尤其是他們的書牘和小品文。《袁中郎全集》的翻印,以及明代散文小品的鈔選,一時成了風尚。所有舊刻明人的集子,一般書賈,莫不以為“奇貨可居”。據(jù)我看來,這一派的文字,雖然打破了古文家的所謂格局,以抒發(fā)性靈、復返自然為主,說了許多的俏皮話,卻有時不免于尖酸刻薄,少沉著渾厚之趣。公安派的代表作者袁宏道,他是反對模擬古人的。可是他生平所宗尚,和他的朋友陶石蕢之流,都很愛好蘇東坡的文字。他的尺牘里面,有過這樣的一套話:

宏近日始讀李唐及趙宋諸大家詩文如元蘇與李真是雁行坡公尤不可及宏謬謂前無作者而學語之士乃以詩不唐文不漢病之何異責南威以脂粉而唾西施之不能效顰乎?(《與馮琢庵師》)

這可見他對東坡是何等的贊佩。明代王圣俞選了一部《蘇長公小品》,他所采錄的評語,要算陶石蕢的占最多數(shù)。更可證明公安派的人物,都在《東坡全集》里用過苦功的。此外,如李卓吾(贄)、陳眉公(繼儒)、茅鹿門(坤)的話,也采的不少。我們再來翻翻明人選刻的書,有楊慎的《三蘇文范》,附了袁中郎的評點。又有茅坤的《蘇文忠公文鈔》、鐘惺的《三蘇文盛》和《東坡文選》、陳仁錫的《蘇文奇賞》、陶石蕢的《精選·蘇長公合作》、錢士鰲的《蘇長公集選》。這一類評選的工作,很可藉以推測當代文人所受的影響,多少對東坡,是曾經(jīng)“沾丐余馥”的。至焦竑校定的《東坡二妙集》,索性把他的書牘和小詞抽出單行。他的意思,是說東坡最妙的作品,要算這種小品東西。雖然這話未必確當,卻是我們可以從這上面參透晚明文壇的消息。我們與其提倡公安、竟陵一派的小品,何如直截了當?shù)模阉麄兊睦献孀谔С鰜恚M不更好嗎?

近人周作人在他做的《重印袁中郎全集序》里面,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幾句話:

尺牘雖多妙語但視蘇黃終有間。……不知怎的尺牘與題跋后來的人總寫不過蘇只有李卓吾特別點他信里那種斗爭氣分也是前人所無后人雖有而外強中干卻很要不得了

“外強中干”這句話,我說是深中晚明文人之病。不但尺牘如此,其他各種的小品文字,又何嘗有能和蘇、黃“真氣流轉”的作品相提并論的呢?尺牘這件東西,本是家常便飯,是要信手拈來,自然語妙天下,不容有絲毫矯揉造作的。要他寫的好,全憑平日的修養(yǎng)。有了淵博的學問,超曠的胸襟,真摯的性情,偉大的抱負,涵蓄醞釀,自然出語不凡。這種信筆寫來的東西,后來的人總寫不過蘇、黃的道理,也就在平日的修養(yǎng)不足罷了。

蘇、黃尺牘的合刊,不知起自何時?至于把他們的尺牘,從全集里抽出單行,山谷反較東坡為早。據(jù)《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存目》,有《山谷刀筆》二十卷,云:“此乃所著尺牘也。以年為次,自初仕至館職四卷,居憂時三卷,在黔州三卷,戎州七卷,荊渚二卷,宜州二卷,皆于全集中摘出別行者。然是編向有宋槧本,非后人所為。”可見尺牘一門,在宋代就很重視。《東坡二妙集》里的尺牘,共是二十卷。他的編次,也和通行本吳門黃始所編的《蘇黃尺牘》不同。因為時間的關系,不能夠把《四庫》本的《山谷刀筆》拿來同校,這是編者所引為憾事的!

蘇、黃并稱,原來是因為都善作詩的關系。《宋史·文苑傳》說:“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尤長于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軾為侍從時,舉庭堅自代,其詞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語。其重之也如此。”我們由此可以見到蘇、黃文字所以能夠“冠絕一世”,并不是偶然幸致的。他們的品性和修養(yǎng),都有過人的所在,所以他們信筆寫來的東西,特別是書信一類,尤其“天趣盎然”。能夠打動人們的心坎。這兩家的尺牘,各有各的好處,我們且把他分開來談談。

提到東坡,大家都曉得他是一位天才冠絕的詩人。據(jù)朱弁的《風月堂詩話》,有這樣一段記載:

參寥嘗與客評詩客曰:“世間故實小說有可以入詩者有不可以入詩者惟東坡全不揀擇入手便用如街談巷說鄙俚之言一經(jīng)其手似神仙點瓦礫為黃金自有妙處。”參寥曰:“老坡牙頰間別有一副爐鞲也他人豈可學耶?”

我們讀了東坡的文字,就會覺到“老坡牙頰間別有一副爐鞲”這句話,不但是他的詩如此,他的尺牘小品,特別見出“點瓦礫為黃金”的手段。《宋史》本傳也說過:

軾與弟轍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當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

這種純任自然,游行自在的精神,的確只有東坡一人才能辦到。他那超曠的襟懷和卓犖的天稟,果然是“絕塵拔俗”,高不可攀。但是,他的作品也頗受他的思想和環(huán)境的支配。我們要了解他的尺牘的妙處,必得先把這種種關系提出略加說明:

東坡弱齡的時候,就頗崇尚風節(jié)。《宋史》本傳說:

軾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

范滂是東漢時候最有氣節(jié)的人,曾遭黨錮之禍。我們看了上面的記載,就可以證明東坡的性格是講究砥礪節(jié)操的。至于他的思想,受莊周的影響最大。他開始讀《莊子》的時候,就這樣說:“昔吾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他的哲學基礎,就在這時確立。后來他更泛覽佛教經(jīng)典,又歡喜和一般和尚做“方外之交”。所以他的思想是極其超脫的。有人說他的文章得力于《維摩詰所說經(jīng)》,大致也有幾分可信。

講到東坡的身世,他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他的父母都是很有學識的。他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就舉了進士。二十二歲,赴試禮部。這次的考官便是鼎鼎大名的歐陽修,把他取在第一,又對他的朋友梅圣俞說:“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他的聲名,從此就震耀一世了。做了幾年的小官,到過荊楚、鳳翔等地。三十一歲,在京師直史館。旋丁父憂,歸蜀。三年,免喪,還朝,因和王安石論事不合,求外任避之,改官杭州通判。在杭州三年,放浪湖山,縱情詩酒。這在東坡的生活史上可算是一個最快樂的時期。他和和尚往來,也是從這時期開始,思想上就不免要受他們的影響了。四十歲,移知密州,旋改知徐州。在這幾年中,他頗為得意。四十四歲,自徐州移知湖州。到任不久,就有人害他,說他做的謝表誹謗君上,突然把他逮赴臺獄。一面派人搜查他的書籍。他家的婦女嚇得要死,把他著的書都燒了,還罵他說:“是好著書,書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后來案子了結,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住在黃州五年,天天和一般田父野老找他的“窮開心”。到了這時,他的涵養(yǎng)工夫日加精進了。雖然是在危疑困苦的環(huán)境里,他卻能“樂天安命”,并且不改他那平日的詼諧風趣。他初到黃州,有這樣的幾句詩: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這很可看出他的襟抱,是何等的灑脫啊!四十九歲,有量移汝州之命。沿長江而下,便游廬山。旋自泗州求居常州。五十歲,復朝奉郎,知登州。逾年,入京,官翰林學士。在任四年,請郡,得知杭州。杭州本是他的舊游之地,這次重來,自然是得意極了。在杭州三年,疏浚西湖,筑蘇堤,直到今日,還為世人所樂道。后又移知潁州。五十八歲還朝。任端明、侍讀二學士。逾年,出知定州,就任落兩職,追一官,知英州。未到任間,再貶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惠州安置。從此就過他的南遷生活了。這回得罪的原因,也是關于文字方面。御史說他掌內外制日所作的詞命有詆斥先朝的嫌疑。所以東坡在南遷以后,絕對不敢輕易動筆。這在他的尺牘里面,是處處表現(xiàn)著這種隱痛的。他在惠州住了三年,《宋史》說他“泊然無所蒂芥,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后來又貶作瓊州別駕,叫他住在昌化。那個地方,就是現(xiàn)在廣東的海南島,那時還是一個半開化的所在。一切應用藥品都沒有,那真虧了他。一般官吏們連房子都不給他住,他弄得沒法,只好自己買點地皮,造起土屋子來。他的感化力真是了不得,那地方上的人都出來幫助他。聽說惠州一帶的人士至今還是稱頌不衰呢!他這時年齡過了六十,在這荒島上又差不多住過三年。到了六十五歲,才有量移廉州之命。又自廉州移舒州節(jié)度副使,永州居住。他經(jīng)由廣州北行,剛到英州,復朝奉郎,提舉成都府玉局觀,算把他恢復自由了。后來過韶州,度大庾嶺,由贛州出江西境,行至真州,瘴毒大發(fā),趕到常州暫住,就在常州病死了。看他在病中給米元章的信說:

某兩日病不能動口亦不欲言但困臥耳。……河水污濁不流薰蒸益病今日當遷往通濟亭泊雖不當遠去左右且就快風活水一洗病滯稍健當奉笑談也

又另一封里面說:

某食則脹不食則羸甚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飽蚊子耳

他到了臨危的時候,吐屬還是這般的饒有詼諧風趣;他的胸襟的超曠,和平日的修養(yǎng),也就可以窺見一斑了。

我們對于東坡的生平史實,既經(jīng)大致明了,再去看他寫給朋友和親戚們的書信,更可證明他的天才卓絕,和他的尺牘為他人萬萬寫不過的道理,并不是偶然的了。

東坡的全部尺牘,可以說是“信手拈來,都成妙諦”。他雖然處處表現(xiàn)著“詼諧的風趣”,可是他那蕭灑的態(tài)度、超曠的胸襟和真摯的感情、熱烈的抱負,都是值得我們萬分贊佩的。試看他在黃州寫給李公擇的信:

……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死生之際若見仆困窮便相憐則與不學道者大不相遠矣!……雖懷坎于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失付與造物

你看,這是何等的硬漢!中國文人的特質,就是講究骨氣,也就是孟子所提倡的“浩然之氣”。這一方面也就表現(xiàn)東坡的為人,頗受儒家的影響。再看他寫給蔡景繁的信:

……情愛著人如黐膠油膩急手解雪尚為沾染若又反復尋繹更纏繞人矣區(qū)區(qū)愿公深照一付維摩莊周令處置為佳也

這又可見他的思想是出入于釋、道之間。至于他那超曠的胸襟和蕭灑的態(tài)度,到處都可見到。譬如他在黃州,所處的環(huán)境是很惡劣的,他卻能“處之泰然”,到處找他的窮開心。現(xiàn)在把他抄出幾段:

此間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飲村酒醉后曳杖放腳不知遠近亦曠然天真與武林舊游未見議優(yōu)劣也

——《答言上人

但有少望或圣恩許歸田里得款段一仆與子眾丈楊文宗之流往來瑞草橋夜過何村與君對坐莊門喫瓜子炒豆不知當復有此日否

——《與王元直

歲行盡矣風雨凄然紙窗竹屋燈火青熒時于此間得少佳趣無由持獻獨享為愧想當一笑也

——《與毛維瞻

這都可以看出他的修養(yǎng)功夫。可是到了南遷以后,他的感傷氣分增多了。有時淡淡的一兩句話,叫人讀了為之黯然。且看他在儋耳的作品:

新春海上嘯詠之余有足樂者島中孤寂春色所不到也

——《與張朝請

新釀四壺開嘗如宿昔香味醇冽有京洛之風逐客何幸得此但舉杯屬影而已

——同上

輕描淡寫的“春色所不到也”和“但舉杯屬影而已”這么兩句尋常的話,他那感傷的氣分,確就敵過人家的數(shù)百千言。試把眼睛閉著一想,這是何等難堪的境地!像這種“弦外之音”,在他的尺牘里,是應該到處細心領略的。

再說他的詼諧風趣,特別善于調侃。例如他給徐得之賀生子的信:

得之晚得子聞之喜慰可知不敢以俗物為賀所用石硯一枚送上須是學書時矣知似太早計然俯仰間便自見其成立但催迫吾儕日益潦倒爾恐得之惜別又復前去家中闕人抱孩兒深為不皇呵呵

再看他給賈耘老的信:

貧固詩人之常齒落目昏當是為雙荷葉所困未可專咎詩也

雙荷葉是賈家的小妓。這個玩笑,可是開得不小。總之,東坡的尺牘無論關于那一方面,都是富有詩意,而且一任自然,沒有半點做作。我們讀了它,大可開拓胸襟,化除滯相。可是,要想做到這種程度,那就要靠平日的修養(yǎng),不是這本小冊子所能奏功了。

山谷是東坡的得意門生。他名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曾經(jīng)舉過進士,起初做葉縣尉,后來教授北京國子監(jiān)。東坡看見他的詩文,夸獎他說是:“超軼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宋史·文苑傳》)旋知太和縣。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后又累遷國史編修官,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說他修的《實錄》不合事實,坐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又移戎州。他在戎州,泊然不以遷謫介意。蜀中人士多仰慕他從他講學,造就不少的人才。徽宗即位,起監(jiān)鄂州稅,知舒州,以吏部員外郎召,皆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到任才九日,罷主管玉龍觀。因為和趙挺之有宿嫌,挺之說他做的《荊南承天院記》有些“幸災樂禍”,又坐除名,羈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聞命就死了。他的生平,也是矜尚氣節(jié)的。因了文字得罪,又和東坡相同。雖然齊名不忝,可是我們不能不替他感嘆啊!

講到山谷的尺牘,多半是教人怎樣做人和治學的,對于青年修養(yǎng)方面是有很多的益處。可是論起風趣來,似乎不及東坡。他對東坡南遷后的文字是佩服到“五體投地”的。看他答李端叔的信:

老來懶作文但傳得東坡及少游嶺外文時一微吟清風颯然顧同味者難得爾

這可得到他晚年的趨向。他的尺牘,有時也仿佛東坡風度。例如《答李端叔》:

數(shù)日來驟暖瑞香水仙紅梅皆開明窗凈室花氣撩人似少年時都下夢也但多病之余懶作詩爾公比來亦游戲翰墨間耶

這種筆調,是很近東坡的。

他教人治學和做人的道理,比較在全部尺牘里占的成分最多。他是注意躬行實踐的學者,所以他在給洪甥駒父的信上說:

孝友忠信是此物之根本極當加意養(yǎng)以敦厚醇粹使根深蒂固然后枝葉茂爾

又在給徐甥師川的信上說:

學有要道讀書須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見古人用心處如此則不虛用功

又在給秦少章的信上說:

作文字不必多每作一篇要商榷精盡檢閱不厭勤耳

又在答王子予的信上說:

古人有言曰:“并敵一向千里殺將。”要須心地收汗馬之功讀書乃有味棄書冊而游息時書味猶在胸中久之乃見古人用心處如此則盡心一兩其余如破竹節(jié)皆迎刃而解也

這些看去似老生常談,可是立身治學的要道,不外乎此,也是值得我輩當作“座右銘”的。

總之,尺牘是應世的主要文字,而《蘇黃尺牘》又是古今尺牘中第一部杰作。兩家的風趣,雖然各有不同,而信手拈來,都是作者全部人格和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超凡入圣”,讀了可以啟發(fā)人們的天機。這里面有的是妙語真情,挹之無盡。倘若把他當作尋常書信來看,那又不免“失之千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阿克苏市| 澄城县| 汤原县| 阿拉善左旗| 开鲁县| 尖扎县| 蓬溪县| 天台县| 平果县| 滕州市| 兴和县| 雅江县| 通海县| 红桥区| 资兴市| 青田县| 陆河县| 错那县| 广西| 偃师市| 洛阳市| 鱼台县| 柘荣县| 常熟市| 大方县| 湘乡市| 基隆市| 崇左市| 孟连| 兖州市| 峡江县| 汕尾市| 房山区| 桓台县| 仁寿县| 青铜峡市| 阿拉善左旗| 班戈县| 墨江| 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