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辦公室政治
- 小秘書的逆襲人生
- 最愛錯別字
- 2045字
- 2021-02-08 08:00:00
韓熙說完又對付小虎道:“付總,除了新能源汽車小組,我打算在公司再成立一個科學研發中心,專做能源研發以及培養這方面的科學家和高級工程師。
費用方面,我已跟集團總部申請,你這邊有什么想法?”
付小虎放下手中的筆:“費用能解決,我沒意見。”
“好,那就這么決定,散會。”
韓熙說罷率先起身。
尹東在他起身之時已打開門站在一邊,待他一出,立刻跟在后面,第二個出了去。
周倩姿見尹東動作,也跟著如此動作。
一進辦公室,韓熙徑直進去,沒有任何吩咐,也沒叫周倩姿進去收拾。
倒是周倩姿剛一落座,尹東就道:“倩姿,把剛才的會議紀要整理成文檔發個郵件給總經理,抄送剛才所有與會人員。”
周倩姿:“好。”
說完立刻打開電腦工作。
離下班還有45分鐘,尹東合上筆記本電腦,裝入電腦包,對周倩姿說:“我有事先走了,不能送你去天虹,你打車去,打車回,留好小票找財務報銷。”
“好。”
“咖啡機拿到辦公室來,其他送到201。”說罷掏出把鑰匙遞給她。
周倩姿點頭接過。
尹東走后,周倩姿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紀要剛打了100來個字,她一分鐘能打80多個字。
趙霜就急急的找來。
一見周倩姿在座位上,如見救星:“倩姿,我有個數據沒弄明白,你能幫我去看看嗎?”
她給周倩姿發了20幾條QQ消息,一條沒回,硬著頭皮跑到總經辦,得知她進去開會了。
每隔20來分鐘就過來一趟,人愣是半天沒出來,直到她們柳經理回辦公室,告訴她會開完了。
周倩姿聽她說完,拿起人事部在她開會時送來的最新的公司通訊錄,站起身:“你等我下。”
說罷轉身敲了敲里面的門。
“進來。”
周倩姿推門進去:“韓總,尹秘書有事先走了,我去趟商務部,您有事打我短號。”
說罷把通訊錄放到韓熙桌上。
韓熙眼睛盯著電腦,手在敲打,頭都沒抬:“嗯。”
周倩姿掩門退出來,跟趙霜到了商務部的辦公室。
大家都在自己小小的格子間里忙碌著,不是敲擊鍵盤的打字聲,就是跟單們打電話的說話聲。
還有人對著電話吼,周倩姿猜想,肯定又是哪個業務員把人逼急了。
做跟單就是這樣,有時候不會被工廠的人氣死,但一定會被一些自以為是的業務員們氣死。
那些人總以為電池不是做出來的,是印出來的,單一下,產品就出來了。
有些就是對交期各種不滿意,總拿生產周期說事,而從來不去考慮投產排期問題。
也不考慮物料采購問題,你買個鋁薄,買個電板,買個電解液,人家工應商做也是有周期的。
到了PMC,人家就算不刻意卡你,那也得按流程來排。
做事就有做事的規矩,公司不是你家,不是你想怎就怎,奈何這些人就是不明白。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糊。
華之鋰電雖不大,上上下下加起來不過一千多號人,但每天的事總是千頭萬緒,多的許上萬件不止。
就說插單問題,這是每個銷售一接到單子都想做的事,因而少不了拼關系,拼人脈,可別小瞧這么一座小小工廠,所有辦公室政治和生活中那些政治總有相同之處。
很不幸,能幸運插上單的人并不多,每個月只有那么幾個特殊客戶能得到這個機會,還必須是找到上面領導出面。
在章正輝調離后,韓熙到來前,這個風氣越來越盛,先前插單不是靠關系就可以,必須得各部門一起開會對客戶做出評判,還牽涉到工廠的生產問題,每個單插進去,涉及的部門可不是一兩個。
特別是生產,現下工廠生產是兩班倒,24小時不停,每班12小時,正班8小時,余下四小時是加班,這已是極限,如果工人的工作時間超出12小時,撇開工廠成本,單就工人本身也會有問題。
章正輝調到營銷中心后,立場變了,多數時候是站在客戶立場考慮,能插的都會大筆一揮,然后跟工廠這邊打聲招呼,完事。
尹東再如何只是個駐廠秘書,他干涉不了工廠的運營,頂多也就是生產部實在搞不定,又或者PMC和銷售干起來了,他出面協調協調。
付總在韓熙上任前,雖說代理了不少總經理的管理工作,但他是搞技術出身,大多數時候所持立場都是在技術層面的問題上。
只要技術問題不大,其他的他都會讓下面的人看著安排。
說白了就一甩手掌柜。
你當老大的規矩不立起來,下面的人還不是各唱各調。
PMC當然希望時間給自己留的越多越好,就算能排,他也不會緊著來,萬一中間出個什么事,交期延誤,銷售部的人還不鬧死他們。
當然,大部分時候,銷售的人只能吃啞巴虧,想鬧不敢鬧,因為人家PMC手中抓著他們的命脈,討好還來不及,除了個別厲害或不長眼的主兒。
大部分人都是心不滿,但不敢鬧,必竟以后接了單還得指望人家給自己往前排,就算吃了虧也是啞巴吃黃蓮,誰讓生殺大權在人手里,除了溜須拍馬別無他法。
當然,也有個別性格沖又厲害的主,絲毫不畏這些惱人的人情世故,有覺不公而據理力爭的,也有純粹為了滿足客戶無理要求,而又對工廠無理的。
這些事,大家互相扯,少不了各種磨擦。
生產又有生產的立場,業務員們常常提出一堆無理要求,弄得他們生產時焦頭爛額。
如此,管理算是混亂不清,這是韓熙看一上午資料總結出來的,在會議上他還有個觀點沒表明,怕操之過急,但眼下除了提升產品,最急迫的就是將生產徹底剝離。
這些部門中最好說話的大概是研發部和技術部的人,必竟搞技術的人,沒那么多小九九,每天都鉆研在自己的領域里,不要臉點說,人家那也是有點科學精神的。
雖然離科學家可能還隔著一個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