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寒水寺
- 下山的小和尚
- 卡在臨時
- 1765字
- 2020-03-20 21:29:51
在一座高聳的山上,正值草長鶯飛的盛春時節,青草新發的春芽已經抽出,整山峰都彌漫著一種青草特有的清新香氣。再行十幾米便是一個個大瀑布,景色十分好看。
行走在小路上,周圍時不時地傳來了幾聲蟲鳴鳥叫聲,使人可以去放那此紅塵雜事舒心地去體會這大自然色彩。
此時一個四五歲年紀的小和尚,此人皮膚白里透紅,眉心有一點紅痣,顯得十分妖饒,遠遠看去絲毫沒有一點男子的陽剛之氣,但是定精一看又顯得十分可愛。
只見他拿著從地上采來的野花,在野地里歡樂的小跑著。
在小和尚的前方,一名身著黃色麻衣的老和尚挑著兩桶水在前面走著,然后轉身向小和尚喊:“玄寂!走快點,要天黑了。”
“好的!師傅?!毙⌒胖Z諾地答應道。
兩人走路速度一快一慢,步子卻一大一小,彼此之間倒也沒拉開太多距離。
小玄寂聽到師傅的喊聲,就撒開小腳丫追趕上去。小手拉著老和尚那粗糙的手掌,歡快的朝著不遠處的寺廟走去。
前方不遠處就是玄寂們居住的寺廟了,寺廟不大就他們師徒倆個人。
大門的上面是一張十分破舊的牌匾,上面龍飛鳳舞地寫著三個大字“寒水寺”。
微風徐徐拂過,牌匾上發出了“嘎吱嘎吱”的響聲。牌匾隨著輕風慢慢的左搖右擺,好像下一步就像掉下來似的。
不過這么多年過去了,牌匾依舊沒有掉下來過。
走進寺里正對大門,一尊金黃的神像立在那里,一尊大佛把寺院的大殿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地方。
這也是寒水寺一直以來供奉的神靈,只不過最初的佛像可沒有這樣大氣好看,而且造型有點丑,甚至五官都不清楚。眼下的佛像則栩栩如生,跟蠟像館里的人似的,威嚴、神圣卻又慈祥、仁愛。
佛像前是一個供人祭拜的桌案榻,是兩個莆團是老和尚和小玄寂作早課的地方。
大殿的后面是三間用茅草和爛泥糊成的屋子,就連蓋著的舊棉被,已呈深黃色,看不出原來的本來面目,還若有若無的散發著淡淡的霉味。
離床大約半丈遠的地方,是一堵黃泥糊成的土墻,因為時間過久,墻壁上裂開了幾絲不起眼的細長口子,小玄寂對老和尚說很多次要重新蓋,但都被老和尚用各種理由推脫了。
這就是小玄寂他們憚房了,一間是老和尚的,一間是玄寂的,還有一間是廚房。
一直到人提出:老和尚什么不修修這像破爛不堪的佛像的時候,老和尚頓時就像是著魔了一般,花花地拿出了自己的家底。
這佛像足足用了老和尚他十幾年的積蓄打造的,小玄寂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師傅是怎么地有錢。
結果呢?
因為老和尚把錢都用來修佛像,沒有了錢買米,使得小玄寂幾乎的和老和尚一起吃了兩年的野菜。
幸好他們是住在山上,在這里野菜到處都是,因此老和尚還開辟了菜地。
但是壞處呢?
此地人跡罕至就連拜佛的人也沒有幾個,只是偶爾有幾個打獵的獵戶或砍柴的人路過寒水寺,進來歇歇腳偶爾也會上一下香,但香油錢跟本不用想了。
因為在這大山里討生活的人,一般也是窮苦人家跟本沒有錢給寺廟添香油錢。
甚至小玄寂有時候覺得為什么自己的師尊能夠活到現在。
因為寺廟的香火不濟,所以師尊便在憚房的旁邊也開辟了菜地和農田,倒也能夠自給自足。
回到寒水寺的時候,太陽已經上升到空了天空的中央。
老和尚把水倒到了廚房水缸里,然后拿出了昨晚就揉好了正在發醒的面團,在桌榻上不斷地拍著,做成了面條,再讓玄寂到菜園里拿了一些香蔥,準備煮一鍋青菜香蔥面。
過一會兒,做好了兩碗青菜香蔥面,就算是沒有任何的菜品,但是小玄寂還是吃的很香。
因為他已經好久都沒有吃到美味的面條了。
在玄寂的印象里,自己師尊是神秘又有點摳門。
什么說他神秘呢?
那是因為他精通仙佛道魔的法門,修為更是不知凡幾。
他表面上是個和尚,但是自從玄寂懂事以來,就根本不知道老和尚的法號叫什么?
說他是道士吧?又有點不像清晨的早課、打掃佛堂時虔誠與那一句時常掛在嘴邊的“阿彌陀佛”。
又表明了他應是一個和尚無疑,但是又點不對竟,唯一的疑點就是你們見過吃肉的和尚嗎?
玄寂也曾經問過老和尚是做什么的?
而老和尚是這樣回答的:“我做過三年仙人、當三年的道士、做過三年的魔頭,最后當了和尚。”
師傅!“那為什么你只是做三年就不做了呢?”
老和尚只是靜靜地坐莆團之上,默然不語。
玄寂見自己的師尊不愿意說,便也不再過問。
老和尚每次提到自己的過往,眼中往往都有淚花在眼睛里打轉。然后都及時地擦去的眼角的淚水,不想要玄寂看到。
漸漸地玄寂也很少提及與追問老和尚的過往。
老和尚確實是把玄寂當成親生兒子來養的,雖然有很多時候老和尚有點靠譜,但是對玄寂來說老和尚卻是自己的唯一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