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文學在我們這個時代似乎更加流行和讓人向往,特別是年輕的男男女女。思想更加活躍,想的東西也特別廣泛,加之經歷的種種磨難更加會堅定他們對于流浪文學的熾愛。
從高中時期,手機還不是很流行,而且大多是翻蓋或者平板的按鍵小屏幕小手機。學生大部分都是農村的孩子,有這種小手機的也是鳳毛麟角。當然,我也是來自縣城下的一個小村子里的農村娃,自然也是沒有的。那時我們學生最大的興趣則是一放了學,就鉆進校旁對面馬路的書店。那里面有很多的書,學生的各種雜志刊物,和小說都有,但記憶中的經典書很少讀也很少見。一般大概都是在新華書店里有賣。但那時人傻,是不知道還有新華書店的,而且還可以呆在里面看的。話題回到路邊的書店,里面的書有幾塊到十幾塊的都有,也可以呆在一個角落里,看它個大半天也是可以的。我就經常去光顧,也是可以租書的,大部分都是吸引女生的言情小說,一天的租金是幾毛錢,具體幾毛錢我忘記了,反正很便宜的。那時候也窮,摳門的時候就直接分好幾次來讀完一本言情小說。情節生動,引人入勝,是讀的很快的。像郭敬明、明曉溪、安妮寶貝等都是我們那時最受歡迎的小說作家,盛名不亞于周杰倫的歌曲風靡。
再到去濟南上大專期間,由讀小說轉為讀張愛玲,讀三毛,讀流浪文學。大概上學時期一切的美好都源自羅曼蒂克的言情小說和羅曼蒂克的流浪文學。
我也曾嘗試寫文,從初中時就開始并做過。初中時學校也會發一些校園刊物,刊物最后一頁封皮里面都有很多可以投稿的地址。每每看到我都會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歡欣鼓舞,寫東西我最在行了,而且語文作文寫的情真意切,最是令我自豪的一門學科。即使我不是班里寫的最好的,只不過是很平凡的普通作文。但這仍然令我心動不已。我和舅家的表姐靜靜在同級不同班,我們商量好并各自寫了一篇符合議題的作文,按照郵寄地址寄了過去。大概幾天后,我收到了回信,表姐沒有收到。回我的信里說我寫的很好,可以參加比賽,并讓我付50元參賽費。能回信并得到鼓勵,已是很幸福,而那50元的參賽費就像一瓢涼水一樣,從此以后讓我失去了寄稿子的興致。
直到今天,我仍然斷斷續續的渴望流浪文學的給養。這與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是息息相關的,和我的脾氣秉性也是相輔相成彼此融合的。
我也很慶幸,自己現在有能力可以買想看的任何書籍。就像別人常說的,幾本書的錢是窮不了自己,也富不了自己的。自己安安靜靜的時候,反而會更加深刻的認識自我,理解世俗人間的種種。并不會太過難過和痛苦。我也很慶幸自己,沒有變得像中年婦人一樣狹隘,脾氣暴躁,怨天尤人,活活被自己和別人熬成了一名“潑婦人”。
未來的日子,仍是可期可愛的。而我,也會不管是文學,還是人生,還是流浪,都會一如既往的愛下去,狠狠的愛下去,直到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