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通過說話,交流了思想,成就了歷史。
文字的發明,促使人類的文明進步,人們通過學習和發音,掌握了文字的魅力和說話的技巧。從此,世界便熱鬧了起來。
而麻煩也接踵而至。
為什么?
老話說的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甚有道理哩。
活的越久,越覺得東西不能亂吃,話要少說。
病從口入,要不得。
值得慶幸的是,我無錢財去鋪張奢侈,吃的都是尋常飯菜,也不挑食,身體還算安康。
最近憂思的還有就是說話這件事。說多,煩惱也多。因為你要回答,你要解釋,還要反駁。太殺腦細胞和費神費力氣了,實在是不想說話了。
不說話,你會寂寞,你會無聊,你會死的。一旦開了口,說的好,可以快樂,可以滿足空虛;說的不好,晴天霹靂,讓你惱讓你氣。或更嚴重些,會被小人捉住你的小辮子,讓你禍從天降。林林總總,告訴了你,說話你得小心,你得用心,你得三思而后行。
對于愚笨的人,說話,說多錯多,不如不說,專心做事便可。對于聰明的人,說的太過天花亂墜,名不副實,更讓人討厭。而對于大智慧的人,是惜字如金,沉默是金,一開口,便可直擊要害,醍醐灌頂似的讓人清醒。
但人的智慧是取決于后天的培養的,能成為智者的人,大都是極少的。所以,我是愚笨的人,我要不說話,多做事,我的煩惱也會變得不那么的多,不那么的令我難過。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懂你的人,不必多說,一個眼神,便可懂了他的世界;如果你去跟一只牛彈琴,那真是白費了功夫,它也不會理你,只會自言其說的“哞哞哞”的叫個不停。
與其浪費時間在口舌之爭上,不如安心的做自己的事情,踏踏實實的工作,讓寂寞清醒的自省自得,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明白了這些道理,能不能不說話,也要看場景,這叫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盡可能的少說,不說,才叫好。
雖然有時我會忘記對自己的叮嚀,撒了歡的跟別人罵老板,罵小人,事后又覺得自己太過魯莽,太過猙獰了,不免又要責備自己的言失。我總是這樣子,做了暢快,事后又責己,真是矛和盾,自相殘殺。
所以,我通過寫文,也讓我的頭腦清醒了起來,要做到云淡風輕,確實不是輕松簡單的易事!
不過,寫文讓我自省許多,它重重的告訴我,以后不可以活在矛盾里,閑事少管,閑話少說,一字千金,要明白它的價值,它的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