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得官職
徐侍郎跟張妍他們承諾等一段時間就會有結果后,就帶著徐管事離開了。張妍不知道徐侍郎為什么這么容易就答應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什么原因讓他有不得不答應的理由。
等待了一個月的時間,有圣旨到“大概的意思是商人林石頭獻寶有功,重在社稷江山,特封為懷化(西部邊城)總督,執掌懷化軍政,教化百姓供養軍隊,保家衛國之類的,就是你到那里得想辦法養活老百姓和軍隊,保住邊關不受進犯”。
接下來就是各路人馬起底林石頭的家底,知道他是土匪出身,現在兒子在京城做生意。現在林石頭按照張妍的指示每天出去玩然后接受別人的拍馬屁和嘲諷,慢慢的就有流言蜚語傳出說林石頭借著徐侍郎的關系給皇上獻寶,想討個官做,沒想到被徐侍郎給坑慘了,得了個燙手山芋,還有人嘲笑他說,他是商人有錢可以供得起一府城的百姓,反正就是沒有好話,更有人信誓旦旦的說看見徐侍郎和林石頭兩個人鬧掰了,在大街上林石頭把徐侍郎給堵住問他“不是說送了好東西就能得賞嗎”?徐侍郎說“不是封你做封疆大吏了嗎”?林石頭罵道“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啥啥沒有,還得我養著,我才不傻呢,我不干,你給我推了”。徐侍郎輕蔑地說“那是皇上的恩賜,豈容你說退就推的”。然后沒再理會林石頭就離開了,林石頭氣急敗壞的在后面罵徐侍郎是養不熟的白眼狼云云。對于林石頭大家有同情的也有幸災樂禍的,同情他沒打到狐貍惹了一身騷,幸災樂禍的覺得就是一個土鱉還想登朝堂,這下如果解決不了西部邊關的問題容易全家都掉腦袋。
原本所有人都不愿沾惹西部的事,連皇帝都煩西部總是要兵器和糧草,現在好了都交給林石頭這個冤大頭了,以后林石頭可以改名叫林大頭了。皇帝還下了另一道圣旨,叫林石頭不用進宮謝恩了趕快走馬上任去,好像就怕他改變注意一樣。張妍在家里聽孩子們說外面的流言蜚語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回頭跟林石頭說“你和徐侍郎演得可真好”。林石頭沒好氣的白了她一眼說道“還不是你讓的,現在我可是這京城里有名的林大頭了,你還笑”。
等張妍笑夠了,他們就開始談正經事了,首先得給林石頭弄個副手,這個人必須極其了解朝堂的事情,用來幫林石頭應付朝廷的一切事宜;其次是如何做好保密措施,讓懷化的消息不被外界知曉;再次是如何安排當地各個衙門的官員。
張妍想的是自己的幾個孩子安排誰來學著治理一個郡城,幾個大的孩子倒是都有一定的經驗,可是他們現在都有自己的事情負責,而且對于林家今后的發展都非常重要,不能假手于任何人,并且對于管理懷化的人,張妍的定位肯定是最高的,所以必須一開始就選擇最適合的人,還有一點是張妍一直很在乎的就是幾個年紀大的孩子學會的管理方式都是從張妍這里學到的,雖然她已經盡可能的讓它接近古代的治理方式了,但她還是融入了許多現代的模式,在特殊的情況下百姓容易接受,因為迷茫不知前路的時候只要有人告訴他們該怎么做他們就會怎么做,但是當有人明確知道自己該干什么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思想時,人的第一反應是排斥,很少能夠很快接受的,這就會造成矛盾,如果矛盾雙方勢均力敵時就會產生毀滅一切的能量。為了避免這些發生,只能尋找這個時代的原住民來參與管理。
其中大兒子她打算讓他進步邊關軍隊,以便日后控制整個邊軍,掌握軍權。
大女兒還得在大本營駐守,好培養人才,將人才源源不斷的輸出到各個地方各個部門或行業,最重要的是掌控大本營,給林家就出最后的退路,;
二兒子負責商業這方面,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二兒子這幾年在商行混的是八面玲瓏,左右逢源,有經商頭腦適合搞商業,所以商貿這一塊要是掌握在自己家人手里這個負責人必須是二山;
三兒子負責情報,掌握情報網才能更快更準確的了解各方情況,如果情報滯留或者虛假導致上層做出的決策遲后或者錯誤都將是致命的,所以必須掌握到自己手里,這個她也跟三山談過,嚴重警告過他事情的重要性。別看三山平時嬉皮笑臉的做起事情來非常認真謹慎,果斷,狠辣,非常適合搞情報。
四兒子,好幾年沒看見了,不過以前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就沉穩冷靜,看著一副呆呆的樣子,但是心里非常有成算,記得第一次殺人時,張妍沒有強迫他做畢竟那時他才八歲,可是他自己就做了,也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眼神冷靜的可怕,他也是和第一批孩子一起學習訓練的,以前張妍沒有叫他替代他二哥時他就安心的在大本營學習東西,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他不爭不搶,能力卻是兄弟姐妹中最出眾的,不過他也是張妍忌憚的孩子,因為他太像自己了,她了解自己的性格,所以也了解他這個兒子,她不是怕他超越自己而是怕他有一天對他的兄弟姐妹不利。
五兒子真的算是一個奇葩了,從大女兒傳來的信息中得知這個兒子是另一個華峰,跟著華峰瘋狂的學習醫術,除了醫術真的是對啥都不感興趣,張妍都愁他將來找不到媳婦。
二女兒依舊是風風火火的性格,智商很高,啥都想學,還啥都能學會,整天是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張妍原本就想好好教育她的,后來四處奔波,害怕危險也沒有帶在身邊。
六兒子聽說現在就是一個小霸王,爺爺奶奶寵上天,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不識人間疾苦,這個可是問題兒童,他的哥哥姐姐們雖然性格各有千秋,人品都沒問題,他的人品張妍還有待考證。整個考慮了一圈,看來最適合的還是四兒子了。既然決定了張妍也就不再糾結了,馬上寫個消息傳遞出去。
與此同時張妍以林石頭的名義捎信給徐侍郎,希望方便一見。不久就得到回信,天黑后徐侍郎就帶著徐管事來了,至于為什么是徐侍郎上門而不是張妍上門拜訪或者越在外面,都是因為不方便,首先正式的捎信見面一定是張妍有事,因為他們這里張妍說的算,張妍不可能登門拜訪,再者他們不能在外面見面,畢竟隔墻有耳。所以只能是徐侍郎上門了,還得避著人。
見面之后張妍就把希望徐侍郎幫忙尋找了解朝廷,又心思玲瓏的人的事情說了,徐侍郎聽了輕輕一笑道“林娘子不怕我在你身邊安插人手,獲取你們那里消息嗎”。張妍無所謂道“你想知道什么隨便,只要不泄露出去就行”。
徐侍郎看她不介意也就不廢話了“人選容易,徐管事就行,他可比一般的官員還精通官場之道,只不過他不愿意步入官場,所以就一直留在我身邊,平時幫我打理一些重要的事情。如果林娘子信的過,那我這里最好的人選就是徐管事”。
張妍沒想到徐侍郎會把自己的得力干將讓給自己,忙說道“這自然是最好不過的,可是君子不奪人所好,雖然我不是什么君子,但是也不好奪人所好”。
徐侍郎無所謂的擺擺手“只要林娘子滿意就行,這些年徐管事跟在我身邊也委屈他了,他是有大才之人,希望林娘子能給他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徐管事聽后一下跪倒在徐侍郎面前叫了一聲“家主”,徐侍郎打斷他即將出口的話“你比我看的開,我還一直妄想著天子識得民間疾苦,愛民如子,讀書人讀圣賢書能心系黎民百姓,武將能保家衛國,守衛疆土,一切的一切到頭來都幻想,努力一場終究一場空。你本該就有你自己的路要走,我也有我的堅持。我們主仆一場,我能為你做的只能是給你找個更好的機會施展你的才華,而你這些年的忠心耿耿任勞任怨已經報答我當年的知遇之恩了,無需多說”。說完轉頭,張妍看見他在偷偷抹淚。徐管事重重給徐侍郎磕了三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