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中
朱元璋有些失神,剛剛我好像見過誰,好像有人要去海外,可是朕已經下令海禁,那還怎么去?
矛盾中的朱元璋選擇遺忘這件事,雖說是遺忘,但是還是被起居注記錄下來。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初十,帝與一不足束發道童相談,欲開海禁,尋海外蓬萊仙島?!?
這段話朱元璋沒有看到,但是起居注的這段話卻保留下來。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朱元璋駕崩于應天皇宮,無道站在朱元璋身邊有些哭喪著臉說道:“我就知道你把我忘了!我的船怎么辦!”
沒有辦法,朱元璋已經永遠閉上雙眼,再也不會理會無道。
那一日,無道和朱棣遙遙相望,兩人眼中皆閃出火光,這一日,朱棣心中的野心徹底釋放,無道也看到前往海外的希望。
無道知曉,那一日不會太遠了,愉快的跑到攤位上,丟下一個銅板,拿走一塊燒餅,留下一臉疑惑的攤主,咋就多了一個銅板呢?
這一日,無道痛苦的躺在地上,額頭上不斷有汗水流淌下來,路過的人對無道不再是全然無視,有一絲敵意在他們眼中閃過。
更有甚者,還要上去補上一腳,痛苦的無道發出一聲哀嚎,他不會疼暈,他不能吃任何東西,他不被別人記住,他也無法入睡,無道已經孤獨的過了許多年這樣的日子,已經快要撐不住。
但是他發現一個古怪的事情,每當他吃食物的時候,他會痛苦一段時間,但是痛苦之后會讓他清醒很多,不會再覺得無法支撐。
這時候他想起三豐祖師給他留下當然話:“世間事非如此。”
雖然還是不懂,但是無道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世間冷暖,于是他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在南方看到一件古怪的事情,來到北方,依舊可以看到有人做出相同的事情遙遠的地理相隔,是如何做到一成不變的樣子。
無道的痛苦結束,起身拍拍衣袖,之前帶有敵意的人們重現變得無視他,無道嘆息,哪怕是敵意也好,只是這樣真的好孤獨。
鬧市中人流熙熙攘攘,叫賣聲充滿整個巷子,無道笑了,他決定就站在這巷子里。
后來巷子中出現一個傳聞,其中鬧鬼,不少人說他們看到一個小道人,但是轉身就消失不見,傳的人多了,原本熱鬧的巷子荒廢下來。
家中大人嚴厲禁止自己孩童去這個巷子,官府派人來查驗幾次,終無果而返。
無論風吹雨打,無道都站在這里不動,也沒有風雨觸及到無道,真的宛若仙人一般,獨立于世。
一連三年,熱鬧的叫喊聲再次傳進無道耳中,只是這次叫喊聲中帶著悲傷,帶著哭腔,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引起無道的注意,面無表情一般的站在原地,直至遠處大火燒起,無道這才看向冒煙的方向。
輕聲呢喃:朱棣,你來了么。
無道輕移腳步,來到朱棣面前。
三年前的記憶突然涌來,朱棣有些驚奇的看著眼前的無道,三年已過,道長竟無一絲變換,依舊是頭戴歪冠,衣衫整潔,面容稚嫩。
“陛下,可否給我一支船隊?”
朱棣搖頭,說道:“今天下初定,三年后道長再來。”
無道點頭拜謝,轉身離去。
這次朱棣沒有完全忘記,腦中有一些印象,自己三年后要造一只船隊,只是為何要造,他不記得了。
同年七月,朱棣登基為帝,召起居注,翻看太祖朱元璋言行記錄,以史為鑒,明興衰。
夜已深,朱棣有些疲倦,眼神瞟見一份記錄,隨手拿起,原本困倦的朱棣瞬間清醒,沉睡的記憶徹底恢復。
洪武二十五年!至今已經十年!月余以前見的那位神奇的道童依舊不足束發!
這世間?真有長生?朱棣正直壯年,雖無壽元之憂,但位極帝尊,如何能不想長生?這個念頭一直纏繞在朱棣心頭。
直至永樂三年,無道再次來到朱棣面前,容顏依舊,朱棣這次再也坐不住,下令召見鄭和,造寶船,開海禁,出蘇州!
數年了,終于可以去海外探究一番,無道笑了起來,跟在鄭和身后。
不知為何,鄭和總覺得自己對無道充滿敵意,但是自己的這個機會是無道為自己掙來的,他應該感激才對,為何會敵視?
難道!他和自己一樣,也擁有神奇的系統?
現在的鄭和不是原來的人,是從另一個世界穿越過來的,帶著上一世的記憶,在宮刑的危難之際來到這里。
在系統的偽造下,鄭和逃過了宮刑,跟隨朱棣一路拼殺,終于到達今天的地位,雖說名為太監,但是這對鄭和來說并不礙事。
他的生活還是很舒服,沒人敢去過問為何他的房中有女子過夜,為何女子多名失蹤無人探究,只是因為他位高權重。
無道行走在各個地方,幫助建造寶船,寶船建造時間縮短很多,終于,兩人站在船頭,真太監王景弘在船艙中哀嚎,他暈船了。
“道長,聽帝王說,此行前往蓬萊,道長可知蓬萊在何地?”
這不是鄭和問的第一遍了,第一次無道說寶船造好便知道了,寶船完工的那一日,無道又說出行便知道了,此時已經出海,鄭和再次問道。
“蓬萊在何方,小道也不知曉,按照原定計劃,不斷往外航行便是。”
鄭和有些憤怒,原本對無道就抱有敵意,此刻更加嚴重,但是朱棣說了,航路上一切以無道為尊,鄭和沒有辦法,只好隱忍不發。
原本身上帶有一個奇異的系統,不知道為何,自從見到無道后,就再也無法喚醒,正是有這樣的顧忌,他不敢對無道做什么。
時間就這樣一點點過去,鄭和對無道的怨氣越來越重,半年時間,眼見就要航行到爪哇。
鄭和再也忍不住,對著無道怒吼:“無道!我們到底要到何處!圣人若是見不到仙藥,你我都要人頭落地!”
無道嘆息,有些憐憫的看著鄭和,說道:“正使大人,若在大明,你可領兵兩萬?”
鄭和愣住,搖搖頭,朱棣對自己的兵權抓的死死的,自己哪有機會。
“陛下不會殺我們,現在的陛下根本就不記得我,更不記得去找什么仙藥,你帶回去什么,對陛下怎么解釋,陛下就會相信什么?!睙o道無奈的解釋。
“怎么可能!”鄭和一臉不相信。
不過鄭和也發現一個神奇的秘密,無道總是在站在無人的位置望著大海,半年來好像除了自己再沒有人與無道說過任何一句話。
無道有些好奇的看向鄭和,問道:“這半年里,你可曾忘記過我?”
問的莫名其妙,鄭和有些生氣,甩袖離去。
眼見鄭和離去,一直淡定的無道心中終于起了波瀾,趕忙沖過去,站在鄭和前面,盯著鄭和。
被看的有些發毛,鄭和趕忙說道:“不曾忘記,每日都看到你這小道士,怎么可能忘記?!?
“一刻也不曾?”
“廢話,一刻也不曾,每日擔心回去被圣人砍了腦袋,怎敢忘記你?!?
無道搖頭,不對,就算是有強烈的執念,也不應該打破這個規律!
這些年無道接觸無數人,有些人執念強到讓人害怕的地步,執念的對象也是無道,但是無道轉身離去,他們便將無道視若無物,關于無道的執念也在他離去后消散不見。
“你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鄭和突然想到一句話,對著無道說出。
“鄭和,你有沒有想過,你與這個世界同樣也格格不入。”
兩人突然沉默,許久未說話。
一個在顧忌自己心中的秘密,一個在思索自己為何會成為這樣。
“無道,你知道么,我從一見到你就感覺很討厭?!?
鄭和望著大海,將心中隱藏了許久的秘密說出來,兩人陷入一陣詭異的寧靜,海上的風浪好像也小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