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挽狂瀾智立新主 究身世李氏傾城
- 悲摧天子劉賀(海昏侯三部曲)
- 黎隆武
- 2723字
- 2020-03-19 11:37:25
丞相楊敞一見霍光心中已經有人選了,馬上附和:“孝武皇帝寵愛昌邑哀王之母李夫人,是眾所皆知的事情,孝武皇帝時原也有過立昌邑哀王為太子的爭論,可惜昌邑哀王不幸早薨。昌邑王劉賀論輩分正是先帝的侄子,倒是可以作為先帝的繼子,先承太子位,再繼位為帝。這樣,就符合了漢室繼承大統的規制。下官完全贊同大將軍的意見。”
霍光見楊敞表態贊同,松了一口氣。但又轉念一想,這種事情唯恐夜長夢多,得盡快決定下來才好。于是繼續說道:“既然丞相與老夫的意見一樣,那明天再次商議的時候,我向群臣們說出我的意見。若群臣皆沒有異議,那就派人迎昌邑王劉賀入京,主持喪禮,再繼位為帝,如何?”對于霍光的意見,楊敞根本不敢有任何異議,只有點頭稱是的份兒。
送走了楊敞,霍光又找來幾位重臣,一一單獨討論。這些大臣見掌握朝廷大權的霍光已有主見,于是紛紛附和。即便有人私下有異議,被單獨召來時,也不敢多說什么了。
第二天上午,群臣再度聚在一起庭議。大殿里已經沒有了前兩天庭議時的喧嘩和沉悶,包括上官皇后在內,大家的目光都在隨著霍光的舉動而轉動,大家都知道該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拿主意的時候了。
霍光森嚴的目光從所有大臣的臉上一一掃過,沉吟良久。只見他兩眼閃了一道光,很快轉瞬即逝。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大將軍已經下定了最后的決心啦。只見霍光用力清了清嗓子,聲音不高但很沉穩,大殿里雖然人很多,但誰也不敢出聲,幾乎大氣都不敢喘。為什么?怕一喘氣正趕上大將軍做重要指示,漏一句,怎么辦,每人都屏息凝神,兩只耳朵早就豎起來了,時間長了,都落不下來了。就聽霍光說:“這兩天,眾位大人對于立誰為帝討論得很是熱烈。有主張立廣陵王劉胥的,也有反對立廣陵王的,立與不立的理由前兩天已有大臣講過,今天就不多講了。這兩天,老夫和幾位大人探討的時候,有人提出可以考慮立昌邑王劉賀。老夫覺得這倒是個可以考慮的人選。大家都知道,昌邑哀王乃孝武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李夫人所生,現在的昌邑王是昌邑哀王的兒子,也是孝武皇帝的孫兒,曾經深得孝武皇帝的喜愛。而且昌邑王封地處在孔孟之鄉,昌邑王自小就接受儒家之道的熏陶,熟讀五經。聽說,昌邑王還十分勇猛,敢于任事,頗有孝武皇帝之遺風。當年,孝武皇帝曾對老夫囑托,要老夫在輔佐幼主的同時,善待他所喜愛的孫兒昌邑王。所以,如果立昌邑王為新帝,也可以說是孝武皇帝的遺愿所歸。”
這一番話從霍光的口中說出來,群臣就都知道霍光的意思了,誰也不敢站出來反對。霍光不怒而威的目光再次從群臣的面上掃過,最后停在丞相楊敞的臉上。
丞相楊敞就明白,知道該自己說話了。只見楊敞馬上向前跨了一步,接過了霍光的話頭:“大將軍的決定十分英明。昌邑王是孝武皇帝的孫兒,先帝的侄兒,既然先帝沒有留下子嗣,按照祖制,可以把昌邑王過繼到先帝這一脈,作為先帝的繼子。待昌邑王進京后,可先立為太子,然后接帝位。這樣就符合漢室大統的規制了。”滿朝文武大臣紛紛贊成,轉而附和說昌邑王劉賀確實是治國之才,大將軍這一決定實在英明神武。
這時,霍光讓他的外孫女上官皇后發下詔令,特派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邴吉、中郎將利漢等,前去迎接昌邑王劉賀入京主持先帝的喪葬大禮。
那么大將軍霍光所選擇的昌邑王劉賀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劉賀的身世也是非常的顯赫!他的祖母就是漢武帝一生最喜愛的女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夫人。不是有這么一首漢代古詩嗎?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這正是漢武帝時期宮廷樂師李延年的名曲《北方有佳人》。歌中所贊美的那個傾國傾城的女子,就是這位李夫人。漢武帝正是在欣賞了這首《北方有佳人》之后,心為之動,這才把李夫人召進宮去,后來成為他的最愛。李夫人在給漢武帝生下兒子劉髆之后,一病不起,紅顏薄命,臨終前向武帝托付幼小的兒子。兩人在那個年代發生的這場愛戀,可謂是漢代的傾國傾城之戀。如果沒有漢武帝和李夫人當初那場傾國傾城之戀,也就沒有后來的劉賀。
漢武帝劉徹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西漢第七位皇帝,16歲登基,在皇帝位上一干就是五十四年。歷史上將漢代的漢武盛世與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的康乾盛世并列為三大盛世。
事實上,漢武帝確實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創建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發展的高峰,在他的統治下,中國成為與西方羅馬帝國相媲美的東方強國。漢武帝開辟了廣大疆域,奠定了其后兩千余年中國版圖的基礎。歷史上總是將秦始皇和漢武帝相提并論,毛澤東主席著名的詞作《沁園春·雪》,也是把“秦皇”與“漢武”相提并論,大概是因為,無論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對于中國歷史的進程而言,他們都是具有奠基意義的偉大人物。
而縱觀武帝一生,他最喜歡的女人就是那個據說有傾國傾城之美貌的李夫人,也就是李延年在前面那首《北方有佳人》中所描寫的女子。而這個傾國傾城的李夫人之所以能得寵,全得益于其哥哥李延年。
這個李延年,中山人,中山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李延年是漢武帝時期的宮廷樂師,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音樂人之一。李延年歌唱得很好,而且他不但善歌喜舞,作曲水平也相當高,當時有評價說他“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也就是說他每發表一首新歌,都能感動很多聽眾。李延年就是當時的流行樂壇大佬。當時漢武帝在各地興建了祭祀天地的祠廟,并造設音樂,讓司馬相如等文人作詩稱頌,而李延年總是奉漢武帝的旨意,為司馬相如等文人所寫的詩詞配曲并演唱。而且,李延年還很善于將舊曲翻新。當時張騫出使西域,從西域帶回了《摩訶兜勒》。摩訶兜勒是什么意思呢?其實摩訶和兜勒是兩個梵語詞匯。“摩訶”是“大”的意思,“兜勒”是古國名,有學者研究認為是“吐火羅”民族。李延年把《摩訶兜勒》改編成二十八首“鼓吹新聲”,成為樂府儀仗之樂,可見他在當時音樂界的地位。
李延年還是我國歷史文獻上最早明確標有作者姓名及樂曲曲名和對外來音樂進行加工創作的音樂家。他為武帝作《郊祀歌》十九首,成為皇家祭祀樂舞。他還把樂府所收集的大量民間樂歌進行加工整理,編配新曲,廣為流傳,對當時民間樂舞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李延年對漢代音樂風格的形成及我國后來音樂的發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年輕時的李延年因犯法而受了腐刑,也就是宮刑。作為藝人的李延年身材相貌應當不差,后來漢武帝很寵愛他,李延年竟然到了可以“與上同起居”的地步,跟皇上一起同吃同住。他所受的腐刑可能與男女情事有關。其實“宮刑”最初就是為這種事情所設的,后來才寬泛地成為統治者打擊異己、維護統治的重要刑罰。李延年是個“刑余之人”,受刑之后,被分配到宮中去養狗,地位極其低下。才高八斗的李延年難道就甘心這么茍延殘喘凄苦一生嗎?李延年可不想這樣。他這才用奇謀獻妹謀得恩寵,沒想到竟引來滅門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