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發展國有企業(2)
- 我是大唐李承乾
- 方寧網
- 761字
- 2020-03-03 15:57:26
“買地。李承乾道。”
“殿下,咱們大唐是不允許買賣土地的?!崩钚诺?。
“那本宮怎么聽到外面的人都在買地?”李承乾疑惑的道。
“咳咳,別人買當然可以,但是您……”李信為難道。
原來,這一條法規早已名存實亡,該買還得買,但是因為李承乾是太子,所以,就不大好買了,畢竟法令是李世民發布的,皇家的人帶頭違反,這不太好。
在歷史上,除了西周(之前不可考)短暫的土地國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外,在整個封建社會的絕大部分時間里,土地都是可以私有和買賣的。這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大特點。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土地國有制并不占支配地位,土地私有制的普遍存在為土地買賣提供了可能性。
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土地買賣的記載。如中牟之人有“棄其田耘、賣宅圃”者,趙括曾以國君所賜金帛“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到商鞅變法時,則干脆肯定了“除井田,民得賣買”的合法性。秦漢以后,土地買賣是我國封建社會經常普遍存在的事實。
只要土地買賣存在,土地兼并就必然會如影隨形地出現。
在單純的地主經濟內部,地主對于消費有無限的追求,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盡量兼并土地,擴大自己的經濟能力。土地兼并的過程,實際就是地租地產化的過程,因為地主兼并土地的原則就是“將以其奪之人者輾轉而為奪人之具不已”。地主擁有的土地越多,地租積累的數量就越大,兼并土地的力量就越強。因此,土地兼并的進程不是等速度地前進,而是按照加速度的步伐前進的。
地主兼并土地的對象,主要是自耕農的小塊土地。中國封建社會一確立,自耕農和其小塊土地的分離就不只會不斷再現,并且總是以日益擴大的規模向前進展。對于地主經濟的擴張來說,大批自耕農的失去土地,是其不可缺少的條件。無論就土地而言,還是就勞動力而言,地主經濟吞并自耕農經濟都是土地兼并的主要途徑。
所以為了防止土地兼并,李世民才頒布不準土地買賣。但沒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