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浩瀚煙同波,唯留詩與書
第二篇:煤山風起日西斜,孤影凄涼淚滿華
(盡心盡力則無怨無悔)崇禎皇帝氣質威嚴,舉止莊重,還透著一股年輕奮發氣,只是有些言行有點想當然,我僅看了個登基之始,就不由得思索這位新皇帝,能不能玩的過朝中一群老油條們?我繼續撥動崇禎帝的時間線,突然發現時間線可以推移至200年后,之前看最多不過還有十幾年,怎么突然又擴展了這么多?就像是視頻加載緩存了出來。我猜大概是時間流速不同,導致我能看到更多后面的故事;又或者,這“幻境實地”本就是個充滿智能的AI,能夠根據我的想法適時調節?誰知道呢?
眼見著崇禎皇帝登基,在登基之初就立志鏟除“閹黨”,欲還政治一個清明。而繼位之初,崇禎帝無所依,于是仍舊封賞魏忠賢等人,禮遇如故,麻痹敵人,使之以為與前朝無異。不久,有錢嘉征等人在皇帝的授意下,陸續彈劾魏忠賢。魏忠賢聞訊,在崇禎帝面前痛哭流涕,大呼冤枉,以為能如天啟帝故事。誰成想崇禎帝卻命人,大聲誦讀貢生錢嘉征所彈劾魏忠賢的十大滔天罪狀,魏忠賢顫顫巍巍,知大勢已去,遂托病辭職。十一月初一日,崇禎帝在東林黨的引導下,收集好魏忠賢的罪狀,下旨昭告于世。
在崇禎帝朱由檢的精心策劃下,鏟除閹黨首領魏忠賢的行動終于進入了關鍵階段。崇禎帝深知魏忠賢權勢滔天,因此他采取了極為謹慎和周密的計策來實施逮捕。我將時間又撥回稍許再度觀看,崇禎帝首先暗中指使東林黨人,聯絡朝中不滿閹黨的官員,逐步形成一個反對魏忠賢的政治聯盟。他們開始秘密收集魏忠賢及其黨羽的罪證,準備一舉將其鏟除。與此同時,崇禎帝也在宮中安插自己的親信,以監視魏忠賢的一舉一動。他特意提拔了一些忠于自己的太監,逐步削弱魏忠賢在宮中的影響力。在一切準備就緒后,崇禎帝選擇了一個重要的日子,突然下令逮捕魏忠賢。而魏忠賢從閹黨成員李朝欽那里提前得知這個旨意,兩人痛飲一番后雙雙自縊。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之前那個權勢滔天的九千歲,轉眼間就去了閻王爺那報道。此外,錦衣衛作為皇帝的親軍,行動迅速而果斷。他們分成數路,同時對魏忠賢的府邸、閹黨重要成員的住所進行了嚴密的搜查。錦衣衛手持火銃,身披甲胄,氣勢洶洶地沖進了閹黨等官員的府邸,將還在沉睡中的閹黨成員從床上拖了下來,立刻綁縛起來。一時間,前閹黨成員驚慌失措,他們沒想到崇禎帝會如此果斷的采取行動。朝中上下人心惶惶,但也有不少人拍手稱快。崇禎帝清洗朝廷,將閹黨成員逐一清除,同時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員,而其中大多是東林黨人,以填補空缺。這一系列行動,使得崇禎帝的權威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朝中政治也開始更換新的黨派和話語權。
崇禎帝剪除閹黨后,更是勵精圖治,教導百官勤政報國、忠君愛民,同時以身作則,常常天未亮就起身處理朝政、聽學講座,甚至半夜還在批改奏章,勤勉非常。宮中更沒有大擺宴席、絲竹管樂,一切從簡,包括后宮嬪妃。省下來的錢,自然全部用在遼東軍務上,奪回遼東成為崇禎帝跨不過去的坎,必須處理。崇禎對之前遼東戰事仔細分析,認為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的主要指揮袁崇煥是可用之材,將遼東托付與他,或能挽大廈之將傾。于是在十一月十九日下旨,召用賦閑在家的袁崇煥,授予官職,準備委以重任。第二年也就是崇禎元年,升任為兵部尚書,全權都督遼東總務。崇禎帝送行,臨行前袁崇煥當著群臣之面提出“五年平遼滅奴方略”,并請求百官諸部配合。崇禎帝大喜過望,以為得能臣賢才,遼東局勢可安,答應了袁崇煥全部要求,同時賜尚方寶劍,授先斬后奏、便宜行事之權。袁崇煥上任遼東,崇禎專心處理內政,袁崇煥要錢要糧,盡量滿足,以為遼東無憂。崇禎二年六月初五,袁崇煥先斬后奏,于旅順雙島斬殺東江總兵毛文龍,還歷數其十二大罪狀:專制一方、欺君冒功、跋扈不臣、侵吞糧餉、私通島夷、擅行任免、劫掠商人、好色誨淫、虐待遼民、諂媚魏閹、掩敗為功、觀望養寇。
崇禎帝聞知此消息愕然,因為東江總兵毛文龍,駐守在鴨綠江東皮島等島嶼上,長期襲擾金寇后方,屢立戰功,頗受明廷倚重。毛文龍亦有先帝天啟皇帝所賜尚方寶劍,長期鎮守島疆,溝通朝鮮,雖有時不受節制,但屢立戰功,軍功和威望不小,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驚訝于袁崇煥行事,但崇禎帝并沒有責罰,反而下旨安撫袁崇煥,可能是因為還對他“五年平遼”的承諾抱有希望。然而,就在崇禎二年十月,金國大汗黃臺吉在西征蒙古的時候,突然改變路線,南下攻略明邊境。明邊軍關隘失守,帝國長城被打開缺口,賊寇一路劫掠,向京師撲來。各地明軍趕緊響應,山海關總兵、平遼將軍趙率教急來阻攔,于遵化城外匆匆與金人交戰,趙總兵身中流矢而亡,麾下所部全軍覆沒。隨后遵化城陷落。袁崇煥也從寧遠趕來,但未能阻止金人繼續南下。十一月二十日,金人兵臨順天府城下,京城內百姓官員一片恐慌,崇禎皇帝也心急如焚,急召各地勤王。袁崇煥率明軍精銳關寧軍救援京師,九千關寧鐵騎與金軍在廣渠門外激戰。袁崇煥身先士卒,關寧鐵騎奮勇殺敵,黃臺吉見一時無法取勝,乃暫退安營。
其實再此之前,遵化陷落,形勢嚴峻,崇禎皇帝倒也不怕,還希望利用此次機會,依靠主場優勢、以逸待勞,能夠誅殺金寇主力,挫其骨肉,來場大勝。還下旨袁崇煥,授予全權調任指揮之權,務必著實剿殺,令達賊匹馬不返。而袁崇煥也向崇禎帝保證:必不令金賊越薊西一步,同時,調度各路兵馬守住金寇退路。哪料還是讓黃臺吉率軍繞過防線,直搗京師。袁崇煥問訊則率精銳飛馳,終于先于金軍抵達京師城外。何不如困其退路,里外夾擊?怕是又昏了頭。
金寇暫退后,袁崇煥亦率軍安營扎寨,在京城外二十余里對峙起來,期間偶有攻襲激戰。就在這時,京內流言四起,說袁崇煥引敵脅和,朝中不少大臣也或明或暗表示,加上崇禎帝本就對袁崇煥所承諾常未兌現,未能在薊州截住建奴,不滿之心越重。其實城內流言,袁崇煥亦聞一二,有所擔憂,但又覺得問題不大,皇帝總不會偏聽偏信、臨陣換將吧。十一月二十四日,崇禎帝召袁崇煥、祖大壽、滿桂諸將入京師,于城上平臺對袁崇煥及諸將優厚賞賜,望能奮勇殺敵。結果滿桂等都感激涕零,表示要竭盡全力,殺敵衛國。而袁崇煥卻表示要帶兵入外城修整,崇禎帝本來就起疑心,聞言便斷然拒絕。沒情商的袁大都督卻還再三請入外城修整,得到的結果自然還是不許。這如果真如流言所說,袁崇煥里通金寇,關鍵時刻打開城門,那還了得?
袁崇煥回營后,崇禎帝坐臥難安,再加上不斷有人進言中傷,致使崇禎帝疑心越重。甚至將不滿在百官面前表露無遺:“袁崇煥所部俱是精兵強將,先前所請皆無不應,人上挑人,馬上挑馬,糧草軍餉,無一不足。如今虜寇在我城下,任由其燒殺劫掠,為何不相機動一動,剿殺賊軍?動也不動,是何道理?”最后疑心成疾的崇禎帝,失去了最后的耐心,決意臨陣換帥。十二月初一日,崇禎帝以議餉為由,再次召見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云龍將軍。袁崇煥身披戎裝,來到城墻下,守城官兵自城頭吊下籃筐,袁崇煥鉆入筐中,然后被拉入城上,覲見崇禎帝。崇禎帝怒問袁崇煥擅殺毛文龍、書信通金賊、任賊寇入關擄掠、屢次求入城的緣由,袁崇煥嚇得出一身汗,喃喃辯解,認罪求罰。還以為崇禎帝會顧及戰事從寬處置,結果崇禎勃然大怒,把所有罪責都怪到袁崇煥頭上,下令錦衣衛當廷將袁崇煥拿下,后關押于詔獄,聽后處置。
崇禎如此憤怒,把其余三將也嚇得不輕。崇禎安撫滿桂、祖大壽、黑云龍三將,稱袁崇煥之罪則不牽連他們,并任命滿桂接替袁崇煥之職,統領各軍,務必擊退金寇。然而,這件變故明顯刺激到了祖大壽,他深知袁崇煥忠君愛國,不可能里通外敵,如今皇帝忽然捉拿袁崇煥,可知未來是否拿自己開刀?于是,祖大壽歸營之后,率一萬五千余關寧精銳向關外狂奔。而京師城外,依然危機重重。十二月十七日,滿桂率軍與金軍在永定門外激戰,明軍大敗,主帥滿桂戰死,形勢一片糜爛。明廷再次緊急啟用了老將軍孫承宗,孫承宗上任后立即重新部署,并派人追還祖大壽。祖大壽見到尚方寶劍與圣旨,仍然沒有信任,繼續一路向北奔走。孫承宗繼續派人勸返祖大壽,這一次祖大壽收到袁崇煥在獄中要他“勤王贖罪”的手書,再加上周圍人的勸告,終于扭轉他的信心。祖大壽自寧遠開拔,向錦州進發,準備援助其它明軍。
這時,金軍繼續大肆擄掠,然后于第二年正月向北返回,接連攻克途中通州、灤州等城池軍鎮。明軍與之激戰,互有勝負,未占多少便宜。二月,寇首黃太吉出塞,此時關內仍有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被霸占。十余萬明軍在孫承宗調度下,集合猛攻灤州城,明軍大炮轟塌城墻,魚貫而入,激戰多時,賊寇寡不敵眾,之后又大雨傾盆,賊寇趁夜冒雨而逃,又中明軍埋伏,死傷慘重。此戰屬祖大壽所部關寧軍斬獲最多,得到崇禎帝嘉獎。灤州城一破,其余三城賊寇守軍面對明軍收復攻勢,選擇棄城而逃。之后孫承宗又令祖大壽出塞作戰,追擊協助金寇南下的蒙古人,斬獲頗多。
卻說袁崇煥下獄之后故事,金軍才退,袁崇煥生死未裁。內閣大臣溫體仁和兵部尚書梁廷棟合力抨擊袁崇煥,黨羽搜羅罪狀,主張重、死之刑施加袁崇煥身。崇禎帝略有清醒,卻終究糊涂,徹底信了袁崇煥里通外敵的謠言,同意將其凌遲處死。糊涂啊!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煥被押于西市行刑,而圍觀的百姓因家屬被金兵殺死,憤怒的矛頭全都指向袁崇煥,爭相購其肉食之罵之。唉!此事袁崇煥雖有推不開的罪責,對不起京畿數萬百姓,但非常時期不該處死,背了政治的冤枉黑鍋,且其軍事戰略成效初顯,遼東宜慢圖,不應速決。崇禎帝所為,無異于搖搖欲墜的大樓再抽一頂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