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棉災
- 彪悍的生財貓
- 古結
- 3202字
- 2020-06-11 09:29:06
就在晏銘真誠地訴說了感謝之后……莫小笙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太自在了。
這個大咧咧的女土匪其實很想說一句:你想多了兄弟,其實我壓根兒就不信你,非但不信你,我還是來找你質問算賬的。
但是晏銘此刻的眼神實在是太真誠、太澄澈了……讓人不忍心傷害他。
而且看他的樣子,是有什么難言之隱吧。
于是,莫小笙猶豫了一下,結結巴巴說了句“啊沒事兒,客氣啥,咱們這么熟,應該的。”
然后端著自己手里的東西落荒而逃。
月色幽涼,道路悠長,晏宅里空無一人。莫小笙端著一個斗大的托盤,在回廊中一面走一面開始回想。
十歲那年,自己把在山里捉來的蜈蚣扔到黑風寨土匪的酒壺里,幾個土匪頭頭的舌頭差點被蜈蚣咬下來……結果自己被逮住的時候,還面不改色心不跳,一臉無辜地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十二歲那年,自己答應了二鐵,去江陵時給他換幾壺的好酒。結果自己路上一時嘴饞喝完了,便隨手拿了些井水灌進去充數。等回到黑風寨,二鐵喝了兩口覺得不對勁,自己是不是還非得硬說是他舌頭有問題來著?
十四歲那年,自己起了那么多胡謅的破爛名字,很多都是為了湊個音律,什么實質含義都沒有,但是收銀子的時候依舊心安理得……
想完這些,連她都忍不住罵自己,莫小笙,你真的是太不要臉了。
但今天是怎么回事呢,怎么就突然臉皮薄了呢?
她想著想著,沒想通,便已經走到了晏宅的廚房里。因為已經是半夜了,廚師侍女都不在,只有一堆冷鍋冷灶,和滿滿的兩排藥罐子。
年關還沒出,這晏銘家里怎么冷清得跟荒廢了很多年一樣。
莫小笙咳嗽了兩聲,走到那些藥罐子的面前,一一打開查看了一番,又拿手帕輕輕擦拭了一下灶臺上的藥渣,湊在鼻間聞了聞。
她已經不止一次的懷疑,晏銘的飲食和藥品一定有問題。
他臉上那副慣常蒼白的神色,他很多不正常的畏寒,突如其來的悶咳,都不像是單純一個久病之人所有的。
莫小笙繼續回想,她第一次看到晏銘這樣犯病還是他最開始來到東陽城的那天,然后是除夕那晚,再然后,是烏道峽那次,今晚又……
晏銘今天看上去好像身體更差了一些,不像是上次在烏道峽受的傷,反而更像是什么新的病癥。
到底是什么呢?
她又把藥柜里的藥渣在手帕里包好,姝予善識藥性,她一定能看出這里面的問題。
折騰完這些,莫小笙這才打算張羅著給晏銘弄點吃的。
她生在北方,一向都喜歡吃各種面食,便煮了碗面手搟面,在上面臥了一顆雞蛋,又隨手扔進去幾根菜葉,覺得看上去也像是那么回事了。
她端著那晚熱氣騰騰的面條回到晏銘屋子里的時候,晏銘正半坐在床上看書,墨發分外溫柔地垂在腦后,看上去倒有幾分翩翩靜子的好氣質。
嗯,晏銘一向都有一副好氣質。
她邁步走過去,發現他還在看那本《陽城天志》。把面往他面前送了送:“先吃點東西吧。”
晏銘抬起頭來,看著莫小笙手里的面,有些怔楞。
“怎么,餓傻了?”
莫小笙在面條的氤氳之中笑的格外燦爛,沖著晏銘努一努嘴:“你這什么表情,瞧不起我做的東西啊?”
晏銘沒說話,默默的接過莫小笙的面,低著頭吃了起來。
“誒,慢點兒。”
莫小笙被晏銘這樣一弄,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當下也不知道說些什么調侃的話,干脆坐下來看他在那里埋頭吃面。
晏銘還是一言不發,甚至都沒什么表情,但是莫小笙看他這個樣子,莫名其妙就覺得心里安穩了不少。
她又拿起那本《陽城天志》,翻開到晏銘看到的那一頁,好奇道:“天象、農耕?我還以為你在看東陽的商業集會和官場,沒想到你竟然關心東陽的農耕。”
晏銘抬起頭來,看上去沒有半分剛吃完東西的狼狽,反而像是什么都沒發生過一般,依舊優雅從容。他問道:“怎么,我關心東陽的農耕,很奇怪嗎?”
“當然啦!”
莫小笙非常自然地接話道:“你晏大公子是什么人,是京都丞相的佐臣,是西北商會的主事,像你這種地位的人,關心日常的農耕只有兩種可能。第一,你對于老百姓的糧食和作物圖謀不軌……”
晏銘好奇道:“那第二種呢?”
“你吃飽了撐的,于是這才對平日入腹的糧食追本溯源。”
莫小笙十分自然的銜接道。
晏銘:“……”
“并非你想的那么簡單,你仔細看看這幾頁的內容。”
晏銘又挑了幾根面條,渾不在意道。
莫小笙聽罷,又仔細翻看了片刻那兩頁的內容,這才發現,這部分是有關東陽棉花作物的記載的。
東陽位于西北,平日里日照充足,氣候干燥,生長出來的棉花質量好且韌性強,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一直為人稱道,還自給自起了個別稱叫“西北棉城”。
晏銘翻開的這頁所記載的是三百多年前的一場天災。
那段時間,大雪在大年初一降臨,而后便是一場極其豐沛的大雨。最開始的時候,百姓們都覺得這是瑞雪兆豐年,是好跡象,沒有過于在意。誰知一年的天氣著實反常,先是一連干旱了整整三個月,百姓們的莊稼幾乎都要旱死,糧產幾乎減了大半。
這還不算完,三月之后,天降大雨。本來久旱逢甘霖,是個好事情,誰知道這場雨卻一直斷斷續續的沒有停過,東陽滿地的棉花都爛在了地里。
百姓們生活一時間極其困窘,紡紗采棉者都無處謀生,種棉者更是衣食無著。
這場棉災持續了整整三年,三年中餓殍無數,百姓們無衣可著,很多人為了遮羞只能去采摘榆樹葉,割樹皮;很多人沒有種糧食,又沒有進項,幾乎把東陽附近的野菜野果都給挖光了,再到后來,甚至易子而食。
那樣的場景,就算現在想起來,都讓人頭皮發麻。
而今年的第一場大雪,正是落在大年初一。
半月以來,滴水未落。
“所以,你覺得今年東陽也會出現百余年前的那場棉災嗎?”
莫小笙突然問道。
晏銘卻并沒有回答她,只是問:“你是怎么想的?”
莫小笙想了想,道:“算來,今年的天氣確實異常。不過這事也就發生在百年前,現在就算當真有這樣的境況,也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棉災。”
晏銘示意她說下去。
“道理很簡單嘛……雖說現在東陽種植棉花的大戶不在少數,但東陽剛剛通商,又都吸取百年前的教訓,存有余糧。到時候頂多棉價上漲,棉田無收,百姓們生活緊巴一些罷了。”
莫小笙把書合上,道:“商路貫通,哪里都是源源不斷的貨品洪流,已經不存在一場天災就把人給困死的情況了。”
晏銘頗以為然的點點頭:“你說的不錯。但倘若商路斷了……”
“斷了?”
莫小笙脫口而出:“這當今圣上莫非朝令夕改不成,這商路剛剛建成,難道會任憑他它斷了?”
“自然是不會的。”
晏銘回話道:“但是圣上不想讓它斷,其他人就不一定了,最近邊疆很不太平,假若東陽城式微,自然也給他們留了機會。”
莫小笙瞬間領悟,緩緩道:“一旦棉災降臨,商路斷絕,東陽城的百姓便如籠中困獸一般,只能活活等死……到時候若是有人想要攻城,那簡直是輕而易舉。”
“不錯。”
晏銘贊賞地點點頭,覺得跟莫小笙說話真的很省力氣。
“那你打算怎么做,去京都傳信求援嗎?”
莫小笙想著:“現在倒是也來得及,還有幾個月的空當,但是現在一切也只是猜測,而且京都人未必就知道東陽的這些情況,怎么讓皇帝相信你說的話是個問題。”
“與其舍近求遠,不如尋找近兵。西北定武候尚有三萬兵馬,若能去這里請兵,是最好的選擇。”
莫小笙眼睛一亮:“對啊,那你跟定武候熟不熟,去商量商量,畢竟東陽城也是他的轄地不是?”
晏銘:“……”
他閉了閉眼睛,道:“不去,我與他之前有些過節。”
莫小笙認識晏銘這么久,還真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晏二公子也會跟別人有過節,當下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所以啊,既然請不了兵,你一天天的研究這些有什么意思。這事說到底是城守應該操心的事,你是西北商界的主事,有這樣的心思,還不如想著怎么賺錢……”
莫小笙說著說著,聲音漸漸弱了下去,而后突然爆出一句:“等等!”
晏銘絲毫不亂,好整以暇的看著她。
莫小笙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忙問道:“你前段時間搶著將蠶紗運到東陽,是不是便是因為事先預料到今年棉花的產量有異?”
倘若棉花產量降低,價格必定會上漲,那么相對低廉的蠶紗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晏銘露出一個淡淡的笑意,但不知道為什么,莫小笙卻覺得這個笑容有點陰森。
“莫老板好頭腦。”
露出“陰森笑意”的晏銘將手中的筷子放下,好整以暇地夸了莫小笙一句:“不過我想,就算沒有我,對于這批蠶紗的去向,莫老板也是早有打算吧。”
莫小笙被他這么一夸,不僅沒有高興,反而忍不住感嘆道:“果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