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
- 佞相傾國
- 菁華
- 2106字
- 2017-02-27 19:20:00
第二天,憶安早早的起床洗漱,然后到了蘇老太太那里請安。
蘇老太太也明白今天她會去劉家,所以沒有留她多久。
或許也是蘇老太太將心比心,知道劉老太太是多么想見憶安這個外孫女的緣故。
劉家的馬車現(xiàn)在就在外面停著,是今天清晨到的,也體現(xiàn)了劉氏對于這位表小姐的重視。
來接她的,有一個駕車的小廝,還有一個婆子。
憶安因為好劉氏失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想從來人里看出些端倪。
于是仔細的打量面前的這兩個仆人。
她似乎明白為什么蘇氏在她父親去世之后就漸漸的遠離了權(quán)力的中心。
即使只是由這劉家的下人來看,教養(yǎng)也是不錯的。
舉止大方,進退有度。甚至比蘇二太太前面伺候的幾個丫頭還要得體些。
雖然這二人只是身份卑微的下人,比起她的那幾個堂妹,規(guī)矩學(xué)得更好,只是平時少有人將貴族小姐和普通的下人比較罷了。
要想讓家族繁榮,首先就需要保證后代的質(zhì)量。顯然,就算只是接觸過劉二公子一個劉家人,憶安也能夠斷定劉家比蘇家會養(yǎng)孩子許多。
她也和她的那些堂兄弟相處過,或許是因為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她與他們相處時對他們是有幾分排斥的。
蘇家的這幾位少爺加在一起或許都比不過劉家那一位劉二公子。
憶安如此想著,面上不顯,也讓那婆子有了兩分驚嘆。
她原以為這位在鄉(xiāng)野長大的表小姐會是那什么都不懂的鄉(xiāng)巴佬兒。結(jié)果,這表小姐至少在表面上和蘇家的那幾位小姐是差不多的。
“表小姐小心些。”那婆子也不愿意讓憶安的丫頭去扶憶安,畢竟是由她引了憶安去拜見劉老太太,她需要事事小心。
憶安微微頷首,扶著那婆子的手進了馬車。
她的兩個丫頭,還有那婆子,一起乘了另外一輛小車。
兩輛車并駕齊驅(qū),旁人看了,并不知道到底哪輛馬車中坐的是主子,也降低了因為是劉家的馬車而被人找事情的可能性。
或許也是劉氏習(xí)慣了低調(diào)的原因,這馬車不過是最普通的馬車并不能看出什么。不要說燕京,這滿地權(quán)貴的地方,就是離隱星谷近最近的城鎮(zhèn)中也有人用這樣的馬車。
不過,這馬車內(nèi)里卻是另有玄機,看著這馬車的外面就已經(jīng)十分小了,進去更是小,但是,在五月間這樣炎熱的天氣里,憶安卻沒有因此感到炎熱,因為馬車壁有絲絲涼意透出,仔細查看,才知道那馬車其實是空心的,到了盛夏的時候靠著著馬車壁中加的冰塊,在盛夏乘車也不會太難過了。
憶安感嘆劉家工匠心思的巧妙。
憶安知道自己的外祖家一定是一個不錯的地方,雖然現(xiàn)在她還沒有看見那位傳說中的女中豪杰,但是,就從劉氏的下人,以及著馬車的布置來說,她的外祖母一定是一位名不虛傳的。
“表小姐,到了。”過了些時間,馬車停下,那婆子掀開了她車前的簾子,道。
憶安聞言有些意外,先前她回蘇宅的時候就是進城到到達蘇宅就花去了她大半天的時間,前些日子,蘇二太太帶著她去赴宴,也是在馬車中坐了好久。今天到劉家卻沒有花太多的時間,于她而言也是一件異事了。
那婆子看出了她心中的疑惑,解釋道:“蘇家和劉家差不多同時發(fā)跡,只不過來往不多,住的還是比較近的。”
憶安看著面前和蘇家有些相似的大門,一時間有些感慨。
人說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蘇家和劉家不就是其中的代表嗎?
三十五年前,她的外祖父因病死在了任上,留下了她外祖母與三個年幼的孩子。
她的母親不過五歲,安樂公只有三歲,而現(xiàn)在的國母尚在襁褓之中。
外祖父這一支因此遠離朝中十數(shù)年。而蘇氏因為她祖父的原因,那時候是炙手可熱的世家。
十年前,她的父親遭遇流寇身亡,祖父傷心過度
十年前,她父親因為遭遇流寇而身亡,他的母親兄長姐姐還有其他的下人,都死于流寇之手,只有她活了下來,父親是蘇氏這一代中最能干的。
畢竟,在長子身上花多些心思才是最正常的事情。
而她的那位二叔因為和父親年紀相差不大,祖父的心思主要花在了父親身上。所以對于二叔花多大的心思。
她的三叔更是連功名都不成有。
所以父親英年早逝后,蘇氏就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沒落了下去。
現(xiàn)在蘇氏在燕京的貴族中,基本已經(jīng)排不上名號了。
畢竟京中的貴族,與別地方不同,個個都是世代為官。
如果沒有中了進士的人支撐門戶,那么,也算不上什么貴族了。
而且總體而言,每一個顯赫的家族,至少都有一位三品大員。無論是從三品還是正的,那都是不多的。
即使沒有三品大員,那么,也會有不止一位身居要位的四品大員。要知道有些時候,四品的官員甚至比三品官員的權(quán)勢還要大。
蘇家的確是已經(jīng)沒落了。而且,蘇家沒有像劉老太太那樣厲害的人物,她的那些堂兄弟她也見過,只能說蘇家在教孩子這一方面的確不如劉家。
所以,蘇家或許不能如同劉家一樣,在最沒落的時候能夠重新崛起,甚至成為最為煊赫的世家。
劉家的宅子并不比蘇家大多少,蘇家的宅子小是因為每一代的孩子都沒有多少,不需要那么大的地方。
而劉家,不過是因為當時請不起那么多的下人,拆了好些。
當年也是被其他人笑話過的。
憶安扶著那婆子的手,緩緩地走著,裝作不經(jīng)意的一瞥,卻是吃驚于劉家內(nèi)里的簡單。
她覺得,自己這位外祖母一定是一個人物。
她也去過其他文臣的家中,雕梁畫棟沒有哪里不精致,劉家卻是顯得大氣,細微處的處理也還不錯,沒有那些武將住處存在的問題。
有一個婆子在二門處守著,見了她,就向那接她的婆子說:“這便是表小姐了吧,太太讓我在這兒候著,迎了表小姐去見老太太。”
那去蘇宅接她的婆子也不矯情,把憶安交給那婆子便離開了。
憶安有些好奇,這劉家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