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中國網絡可信身份服務發展藍皮書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
- 1242字
- 2020-03-02 16:11:13
第二節 組織開展網絡可信身份服務技術和應用試點
一是美國加大資金投入支持應用試點。NSTIC發布后,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與商務部合作,啟動了聯邦機會基金(FFO),該基金旨在鼓勵地方政府、私營機構、大學和研究機構等參與研究和實施與身份生態系統相關的啟動項目和解決方案,帶動整個身份生態系統的發展。從2012年開始,FFO每年支持一批符合聯邦機會基金要求的引導項目,在不同層面和領域開展身份生態系統建設的啟動與示范工作。例如,2012年FFO投資1000萬美元用于5個試點項目,涉及民間機構、大學、科技公司等五個機構,試點內容分別為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在線醫療服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等;2014年FFO將重點放在地方政府應用上,密歇根州社會服務部和賓夕法尼亞州公共衛生部分別獲得了130萬美元和110萬美元的投資,用于強化在線公共服務方面的網絡空間可信身份管理;2016年FFO重點推動可信身份在醫療保健領域的發展,投資75萬~100萬美元試點聯合憑證解決方案,使患者通過一張聯合憑證就能在線獲得多個機構的健康醫療記錄,超過150家機構參與了試點項目,試點項目影響了超過590萬人,對12個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二是歐盟投入資金開展eID管理項目研究和試點。早在1998年,歐盟委員會啟動了第五次技術發展和示范研究框架計劃(FP5),圍繞電子政務、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設置了一系列課題開展網絡身份管理研究。2002年開始的第六次技術發展和示范研究框架計劃(FP6),相繼有PRIME、FIDIS、TRASER等研究計劃推出,不僅包括原有的電子政務等方面的研究,也開展了在未來網絡中引入并部署身份管理的研究,包括關鍵技術、架構、平臺、應用場景等。2008年,歐盟投入2000萬歐元實施“STORK”一期項目,旨在發展歐洲eID通用憑證,實現跨國界的居民身份管理和跨國界的公共服務。第一期項目所開展的示范服務包括:①電子服務跨國認證平臺,支持在多個成員國之間進行跨境電子服務;②Safer Chat,旨在提供一個安全的在線交流環境,使人們能夠通過eID進行在線交流;③Student Mobility,旨在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能夠從一個成員國高校轉移到其他成員國高校;④Electronic Delivery,旨在認證現有基礎設施能否支持跨國電子文件傳輸;⑤Change of Address,旨在認證eID鑒別應用能否支持歐盟公民的地址變更,從而方便歐洲公民在成員國之間的遷移;⑥ECAS,目的是將“STORK”與歐盟委員會鑒別服務進行整合,使歐洲公民能夠訪問歐盟委員會的大量應用。2012年“STORK”第二期計劃啟動,共有19個國家的58個合作伙伴參與,主要支持四個新的示范項目,包括:①電子學習和學位認可,旨在建立一系列能為公眾、政府和企業使用的科研服務;②電子銀行,旨在通過提高人們訪問核心服務的便捷性(如跨境銀行開戶),使得人們更容易在歐洲范圍內自由遷徙;③商業公共服務,旨在使合法實體能夠使用其他國家的公共服務;④電子醫療,目的是使用STORK eID基礎設施作為安全eID和認證方法,訪問電子醫療基礎設施。此外,歐盟還啟動了“SPOCS”“e-CODEX”等項目。2018年2月,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稱已開展試點將其多功能身份解決方案應用于歐盟的eID相關應用和服務框架,試點項目重點關注移動網絡可信身份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