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章有些什么疑惑,甚至覺得作者是低能弱智的,請見諒。章節尾作家的話有簡短的解釋)
木志堅臉戴墨鏡,整理著自己的西裝衣領,邊踏上紅毯。沿著紅毯,走到墻角轉身,無數攝像機面向他,無數話筒如煙花一般在他身前炸開。禮炮在他身子兩旁轟鳴,沐浴在禮花雨中,他最終踏上了舞臺正中央。這他曾經想都無法想的情景,經歷在他身上了。他,木志堅,不再是當初那個懵懵懂懂的少年郎了,他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他將自豪一輩子!
什么侄子,什么YPS戰隊,在他現在面前連屁都不是。他不再對之前的決定由任何愧疚,這是他自己的路,他認為這條路是對的,而這,就是他的成果。鮮花,威望,要啥有啥!
別人看一個戰隊,首先就是隊長。現在,燈光下,他顯得燦爛奪目,他就是世界的中心。而曾經,風頭全是凌風一的,威望全是他的,十束鮮花沒有一個是給他這個補位的。這才是他要的生活,臺上照他的燈光越亮,他就越自豪,越對之前的生活嗤之以鼻,他就越沒有愧疚之心。
“各位!”話音還未落下,臺下就已經響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聲。木志堅伸手示意他們停下,清清嗓子,繼續他的演講,“我想先問大家,你們認為,我們戰隊從無到有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然而,并沒有記者舉手。木志堅皮笑肉不笑:“也許你們心中的答案都是‘實力’,認為我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顯擺。”
木志堅頓了一頓,沒有人吭聲,默認了他剛剛的話。他繼續說:“沒錯,我們戰隊每個人的實力都很強,任何一人放到二線戰隊都是頂天立地的存在。”
“但是,你們想漏了一樣東西。”
“我做一個簡單的比喻,有一個叫‘珠行萬里’的游戲,你們小時候應該都玩過。就是每人拿著一節短管,幾人合作把球運送到遠處的杯子中。那么,如果讓你們重新選擇隊友,你會選擇有默契的人還是不怎么有默契甚至幾乎沒有的人?”
可以看到,記者們左望望右望望,沒有一個人愿意舉手。但他們都是文化人,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理解木志堅的意思。
“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有默契的人。為什么?因為這是一個團隊游戲,游戲經驗很重要,但團隊的核心就是團隊成員默契。默契越高,我們這邊的團隊就越像一個整體,沒有分散,沒有矛盾,‘只用同一個腦子思考’。第五人格也一樣,為什么低端局監管者主導天下,不是因為監管者太強,而是因為求生沒有默契。監管者只有一個人,他只有一個腦子,他就不會過多受外界的干擾和影響。但求生者有四人,這個求生者去逛街,另一個求生者去拆椅子。沒有任何默契,我愛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笑!把低端局情況套到我們高端局。如果每個人都不知道什么場合該干什么,一救不根據情況卡半或壓滿,搏命不根據情況偷人,其他人不根據情況摸或不摸殘血的人,游戲怎么會贏?”
“其實說白了,默契就是一個控制中樞,把一盤散沙般亂的團隊有序地組織,并且命令他們什么時間做什么事。”
記者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其中一個記者把話筒伸了出來:“木隊長,請問你們戰隊是如何練就的默契呢?”
木志堅這時卻主動下臺,請井上茶上去C位。井上茶面對記者人群,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卷厚大的卷軸。慢慢將它攤開,可以看到,這里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分文類別把對戰中監管者可能進行的大部分情況進行規劃。每兩種情況之間會有箭頭相連,上面寫著應對箭頭尾部監管者情況的解決方案以及實行后將面對的情況,可以說是一副較為完整的對戰思路圖。面對記者們的目瞪口呆,井上茶有條不理的解釋。
“這是我們戰隊自己總結出來的對戰思路圖。戰隊成員通常利用這個來達成默契,又或者說,這是一種制度,一個章程,而戰隊隊員的對戰大部分都要遵守這個章程。而出現了特殊情況,比如對局的新思路,或者更多的對局變化情況,我們也會在進行嚴密分析后,對我們的對戰思路圖進行更新。這里因為一些問題,只展示了簡略版的五分之一左右,請見諒。”
井上茶簡略地介紹完,再添加上適當的補充后,就合上卷軸,退回了后方。記者堆也是如同蜂群一般,吵吵鬧鬧。在見到木志堅重新走上前后,立刻停止了討論,把無數麥克風遞到木志堅面前。
“木大神,請問這個制度在你們戰隊推廣了多久,大約多就有了成效?”
“這樣會不會加大了成員的精神負擔,其他人有沒有什么看法?”
“其實靈活應對是不是給隊友更多操作空間,讓他們意識更能得到升華?”
……
木志堅招招手:“各位,我回答一下你們的一些問題。首先設立這個的意義。其實即使是自由無拘束,在比賽中靈活應對,說白了也是一種鍛煉的方式,最終的結果依然是形成類似于這種的對戰思路圖,明白什么時候做什么,思路圖越廣泛,也就是你們說的意識越好。其實兩種本質都是一樣的,而我們現在只是把這個更加具體化,我認為這個沒什么不好。”
“成員對此也不會有心理負擔。打個比方,沒聽課看筆記,那是預習;聽了課看筆記,那叫復習。我們這些說白了也只是一種復習,這里面很多情況他們都經歷過,也有初步的做什么的意識。也有種說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我們來說,這不算是什么大的心理負擔。又或者說,制定這個思路圖其實只是為了拓展戰隊隊員的認知,當戰隊隊員迷惑時提供道路。”
“我拿其中一個情況來舉例——第一個隊友倒了,救還是不救。一般沒有意識的人只有兩種情況,救和不救。有一點意識的則是60秒以上卡半救、40秒左右壓滿救、60秒但機子不夠壓滿救、隊伍有救人位我不救、距離近有搏命救等。而更高意識,就是我們,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壓耳鳴卡滿救、壓耳鳴偷人、壓機不救、舍小保大等。本質問題還是‘就還是不救’意識越高有更多選擇,選擇越多,你游戲思路越清晰,容錯率越低。”
“我最后說一下我們平時的訓練,一般我們每天只針對一個成員進行專項訓練,比如其他成員,聯合監管者會在游戲開始前提前商量好比賽地圖,比賽走向,然后再游戲中途專門設置一個轉折點,讓那位受訓練的成員判定接下來如何做也就是考驗他的判斷力。當然,他是不知道劇本的。另外一種是殘局訓練,和上一種差不多,只不過上一種真實性更高。或者共同編寫一份試卷,讓某位成員完成。”
“或者,我們會特意制定單挑場地,專門為求生方和監管方訓練。例如,求生方需要訓練地窖逃生,而監管方就需要訓練如何攔截求生者跳地窖。”
“總的來說,為了達到團隊默契,我們平時訓練專門訓練人的判斷力,我們認為,判斷力是形成團隊默契的基礎,而團隊默契是勝利的必備條件。感謝你們聽我的演講,謝謝。”
謝謝
這兩個字后面在木志堅回頭面向隊友時又從他內心由衷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