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人間四月天(二)
- 期待春暖花開的日子
- 青青子裳
- 1957字
- 2020-04-07 10:31:53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節。
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度。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是在公歷的4月4日或5日。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
清明的雨,總是如期而來,晶瑩的雨簾,溫情著人世的薄涼。
青山隱隱,如離人掛罥著輕煙的眉黛;綠水迢迢,又如逝者含情凝睇的眼波。可是,眉眼盈盈處,如今卻安放著青碧碧的靈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描繪出一番深遠清幽的意象,也給清明這個傳統節日設定了祭奠故人的悲情基調。
清明雨不是眼淚,是滋潤靈魂的一泓圣泉,讓歸于沉寂的生命,安暖著天國靜好的流年。
今年清明的雨,是眼淚,是國人看到很多逆行者為了民眾,失去了生命,流下的感動的淚水,祭奠他們的豐功偉績,為中國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為世界做出的不朽功績。
晶晶心情也沉重起來,想到那些英雄,那些先烈,那些默默守護患者的醫護工作者……
今日清明節,是一個思念和追遠的日子。生命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輪回,見過了那么多的生離死別,我們在今天該做的就是為故去的人們致敬,把他們的故事銘記在心,然后用力地擁抱現在,珍惜和把握住仍陪伴在身邊的所有人。
不管你身在何處,不管你是否能掃墓踏青,愿所有人在今日同享春日,愿天涯海角的思念都可以到達世界的另一邊,愿你我牽掛著的人都平安、健康、幸福!
清明掃墓,既是一種對天地的恭敬姿態,也是一種生命的傳承禮儀。我們通過這樣的儀式,一代又一代傳承著華夏民族的記憶,生生不息;也通過這樣的姿態仰觀宇宙、游目騁懷,把思念和懷想寄宿在東風和春雨里。
清明時節,陰氣衰退,陽氣漸盛,氣溫越來越高,東風越來越暖,萬物潔凈,到處都是一片“清明氣象”。
清明時節,是所有人開啟守望的日子,守候梁間乳燕的呢喃,守候滿樹的希望,只待收獲的時節,滿樹華芳。
這時候的天空是純凈的,河水是清澈的,山川是青翠的,花兒是清香的,空氣是清新的,正是萬物吐故納新的時候。
我們也該吐出一口濁氣,放下心上的重擔,以愉悅、輕松的心態,走進即將到來的暮春時節。
春天的小雨淅淅瀝瀝下了很久,雨絲纏綿,是紀念逝者的哀思,是游子歸家的期盼,是相隔兩地親人間的切切思念。
雨紛紛飄落的清明時節,天空略顯陰沉,但是,空氣中的通透、澄澈卻足以讓我們的心清朗起來。
伴著雨聲,晶晶學習了一個上午,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句名言從小學讀到現在,會代代流傳,永記教誨。
今天爸媽都放假了,爸爸在整理工作材料,媽媽打掃房間。
晶晶累了,也渴了,去廚房看有沒有熱水,媽媽正好也從房間出來,和晶晶商量下雨天,是不是和涮火鍋很配啊?
媽媽說家里的青菜挺多,也有木耳和香菇,還有一條草魚,都可以涮著吃。
晶晶:“今天媽媽和爸爸都不用上班,涮鍋用的時間長,正好。”
晶晶喝了熱水壺的水,昨天晚上燒的,正好兩杯,不熱不涼,溫,正好。
媽媽準備涮的菜品,晶晶清洗青菜,準備了十多樣。
用檸檬燒開水,做鍋底,又加了枸杞、蔥花、香菜末等。
晶晶喊了爸爸出來吃飯,爸爸一看涮火鍋吃,很高興,看到媽媽切成塊的魚,說不容易熟,爸爸又盡量切成薄片。
然后,熱氣騰騰的火鍋涮菜開始了,先涮菜吃,最后放生魚。
……
一家人吃得非常開心又滿足。
愛是人世間最美的情感,就似這最美的四月天。愛,可以給人力量,讓人堅強,讓人生不再孤單,傳遞出綿綿無盡的暖意。
《了凡四訓》里講:“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人的福氣不是天定的,而是要靠自己去積累德行、努力修來的。
休息了不到一個小時,父母可能以為自己休息和學習,下午家里靜悄悄地,正好適合讀書,晶晶坐在書桌前,開始學習。
父母的愛,伴著自己長大,從這次疫情來看,人生有太多的未知數,只有好好愛疼愛自己的親人們,有他們的愛,才有自己的勇往直前,不怕困難。
父母的愛是偉大的。如果母愛似海,那么父愛就如山;父母的愛綿綿不斷,給予我前進的動力,在我需要時幫助我,父母的愛如江水滔滔不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后天培養出來的。沒生過孩子的人看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贊頌親情的文藝作品總以為父母對孩子天生就愛,其實不是,感情是培養出來的,沒有在身邊親自帶,沒有經常相處在一起,親情也不是無限期的。
父母的愛,是一種對兒女發自內心的愛,純粹的愛。古人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父母的愛,幾天幾夜也說不盡,只有自己好好愛他們,盡自己所能報答他們,其實他們不求回報,他們愛孩子是快樂的,孩子延續他們的生命,同時也給予他們無限的動力,去拼搏。
……
停了暖氣,每天屋里也沒感覺出太冷,但今天是陰雨天,雨雖不大,但屋里還是有點涼意,晶晶早晨起床時,就在睡衣外面套了個毛線衣。
室外春景如畫,室內少女在認真學習,何嘗不是一副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