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公徐輝祖聽得皇上駕臨徐府,他雖然不在徐府住了,可那兒畢竟是他老家,慌不迭地趕往徐府侍駕。
皇上真在煩惱之中,命徐輝祖稍候。
他太想見到柳絲絲了,忍不住就抓住這機會在徐府多聊了幾句。
徐輝祖按捺不住了,高聲喊叫:“皇上,老臣徐輝祖叩見圣上!”
皇上仍然裝作聽不見,柳絲絲在邊上輕聲道:“皇上,您素以仁孝冶國,對功臣和老臣都特優恤。”
“柳絲絲大哥年歲已高,皇上若再不加理睬,魏國公恐怕再也支撐不住了。這事要是傳出去,天下臣民不識天顏,恐于皇上名聲不利。”
柳絲絲這么一說,皇上再也掛不住了。他無奈,只得命太監召魏國公徐達相見。
徐達拜見皇上完畢,皇帝開口道:“魏國公,剛才朕與令妹相談甚歡。令妹以為,燕王三位小殿下在京師已久,恐念家心切,正勸說朕讓三位小殿下返回燕地呢!魏國公,您以為此事如何?”
魏國公怔了一下,看了看柳絲絲,好久才回話道:“皇上,臣以為,燕王送三位小殿下至京師,只是為了表明對皇上的忠心。皇上若一直把三位小殿下留在京師,恐天下人有非議,言皇上以仁孝治國,卻生疑燕王之心,把三位小殿下扣留是當作人質了。”
皇帝皺了下眉頭,又問魏國公,此事若依他又該怎么辦。
魏國公道:“臣以為,皇上扣三位小殿下,其實就是在打燕王的臉。只是此為皇上的家事,老臣也不敢多言。”
皇帝嘆了口氣道:“魏國公,你素對朝廷忠心耿耿,朕恕你無罪!唉,魏國公不知,剛才你之言,和皇后娘娘如出一轍。”
魏國公大氣也不敢出一下,皇帝此刻仍是猶豫未決。
他遲疑了好久問魏國公道:“魏國公,我若差三位小殿下返回燕京,燕王尚有反心否?”
魏國公膽戰心驚地道:“回皇上,臣只知扣三位小殿下實為不妥,但燕王是否有反心,臣不知,也不敢知。”
魏國公生性謹慎,當初太祖皇帝送燒鵝賜死他父親徐達時,魏國公徐輝祖就在身邊。
他深知伴君群伴虎,一言不慎,就有可能誅滅九族,因此無論皇上怎么問,魏國公始終不敢答。
見到哥哥不回皇上話,皇帝有些氣惱了,一邊的左都督徐增壽立即認為機會來了。
他趕緊跪奏皇帝道:“皇上,臣以為,燕王對皇上忠心不二,如何會有反心?這必是天下歹人離間皇上叔侄之情而放出的妖言。燕王知皇上心疑,能把三位小殿下送來京師,就是向皇上表明心跡。”
皇帝聽了,好一會緩緩點頭。
徐增壽趕緊趁熱打鐵道:“皇上,您若送回三位小殿下,燕王必感皇上隆恩,更不會有反心了。”
皇上點點頭,好久下定決心道:“那好吧!朕明日就下旨,送三位小殿下回燕地。只是護送之人,兩位愛卿看誰最合適?”
徐輝祖心中吃驚不小,他心知燕王有雄才大略,極有可能在三位小殿下回到燕地后就起兵造反。
只是他也不敢多言,不想給自己惹來災禍。如今聽得皇上欲下旨送返三位小殿下,徐輝祖倒不得不認真考量,畢竟京師的武將都歸魏國公管。
他正欲開口說話,卻見到弟弟徐增壽一直對他擠眼色。徐輝祖心知有異,只得咽住了話頭。
徐增壽借機暗示徐輝祖道:“大哥,皇上擔憂一路之上三位小殿下無人照顧,故欲下旨命小妹柳絲絲相送。小妹向皇上推薦一人,乃是燕王舊部張信,不知大哥以為如何?”
徐輝祖大吃一驚,他這才知道皇帝其實早就有了主意,開口問他,只是想順水推舟。
柳絲絲要去燕地,這倒是大出徐輝祖的意外。他不禁松了口氣,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柳絲絲真的是他小妹。
柳絲絲留在徐府,一直是徐輝祖扎在心頭的一根刺,絕對是個大隱患。
如今,這根刺就要拔走了,他如何不大喜?
只是聽到柳絲絲推薦張信,徐輝祖的心頭不禁咯噔一下。他知道燕王的舊部,大都對燕王有很深的感情,很少有人會背叛燕王。
雖然張信表面上被人傳得很恨燕王,可誰知道那是不是苦肉計?如果張信真的有目的,那他帶著柳絲絲與三位小殿下回到燕地之時,便是燕王起兵之時。
徐輝祖想到自己兄弟四人,獨自己和徐增壽地位出眾。如果他徐家讓帝王之家的權力斗爭都陷了進去,這將是一場大災難。
徐輝祖盤算了好久,終于下定了決心。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那他決定和徐增壽各保一主,將來不論是燕王與皇帝怎么樣,他老徐家總還能保留一枝。
徐輝祖想到此處,堅決反對由張信護送柳絲絲一行。
皇帝心中有些不樂意了,因為他看到柳絲絲臉上滿是委屈。
徐增壽察言觀色,已經猜到了皇帝的用意,他趕緊上前和大哥徐輝祖唱反調道:“皇上,微臣以為,若用張信,燕王必不敢反!”
皇帝一喜,命徐增壽說說原因。
徐增壽腦子急速轉了一會回奏道:“皇上,張信如今極為落魄,他心中已經恨透了燕王。若差張信去燕地,他怎么可能會幫助燕王?”
皇帝點點頭,徐增壽又道:“皇上,微臣還有一萬全之策。張信若去,皇上可叫他多帶軍馬,他日分軍一枝送小妹回京師,張信自得大軍鎮守燕地,為皇上時刻監視著燕王,令他即使有反心也不敢輕舉妄動。”
皇帝心中一動,轉臉問魏國公道:“魏國公,左都督之意,你認為如何?”
徐輝祖見弟弟鐵了心偏向燕王,他至此再無回旋余地,便打了個擦邊球道:“回皇上,燕王有沒有反心,老臣不敢斷言。”
“只是燕王如反,老臣便親提大軍征剿叛軍。燕地只邊陲之地,實力豈是我大明朝廷可比?”
皇帝的眉頭舒了開來,不禁開心地大笑道:“兩位愛卿所言,朕以為皆是精忠報國之心。此事當可,明日早朝,徐增壽你當眾上一表,朕在金殿之上就下旨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