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區冶子,鑄劍師,越國人。
越王,楚王都請我鑄過劍。
吳王更是嗜劍如命,不惜代價請我鑄劍。
平時若不在劍池,吳王都會帶我參加家宴,偶爾也會問我對時局的看法。
可我只鑄劍,不說話。
言多會死。
有一天大王帶幾位將軍在家用膳,正好商量伐楚之事,勝玉公主也在席上。
勝玉公主是大王最疼愛的女兒,寵幸之極,所以公主的脾氣很大。
可她對我恭敬,可能是我的年紀太大,也可能是她有一把我鑄的短劍——盤郢。
那天大王邊吃邊議事,但也沒忘公主在旁,看公主還沒吃魚,便把桌上還剩的半條魚夾給了她。
卻不曾想,公主突然大怒,離席而去。
她認為父親給她夾的魚不是賞賜,而是侮辱,因為這半條魚是吃剩下的。
片刻后,勝玉公主憤然自殺,用我鑄的劍。
大王悲痛欲絕。
他命數萬工匠及所有刑徒為公主修墓。
到下葬那天,大王帶我同去,我推辭不過,那天,我見證了人殉。
大王命工匠做出巨大的白鶴,帶領著送葬和陪葬品隊伍,隨葬品極盡奢華,黃金美玉,珠寶綢緞和那柄盤郢。
尋常百姓從沒見過這樣的場面,也沒見過如此貴重的皇家隨葬品,隨著巨大的白鶴在空中舞動,來看熱鬧的人越聚越多。
萬人空巷。可隨行者早已不止萬人。
到了公主墓,有人說大王今日葬女,隨行者全部賞賜酒肉,分隊跟人去參加宴席即可,要回家的就跟衛隊同返。
人們聽說還有飯吃,絕大部分人都自覺分隊跟衛隊走了。
我也隨大王同返。路上,還有千余返家的人,他們也許認為人太多,搶不到肉吃,也許是家中有要緊的事還沒有做完。
走到一處狹窄的小路時,士兵們突然變臉,所有的長矛齊刷刷對著手無寸鐵的千余百姓,千茅齊落,就把這批回家的人全殺了,路面瞬間變的一片血紅,然后士兵們有條不紊的開始收尸……
可這些無辜的人到底做了什么?
一陣心驚后,隨即轉頭看了大王一眼。
大王察覺到我在看他,就平淡的說了原因。
公主下葬不能沒有活殉,我在上面沒有照顧好她,所以死后一定要讓她過的安穩,在下面照顧她的人越多越好,算是對她的彌補。
聽完,我突然想,那去吃酒席的那萬余人豈不是……
果然,我們的隊伍又帶著千余尸體返回公主墓。
吳王也竟然真的殺了整整一城的百姓為公主殉葬,這座城吳國已經苦心經營多年。
搬運尸體的人就像螞蟻運食回巢一樣,密密麻麻,排著隊把百姓的尸體運往公主墓中。
想來是看熱鬧的百姓太多,所以士兵分隊帶向不同的山谷或者湖邊,再被士兵集體殺掉,然后再由士兵和從公主墓里出來的刑徒,工匠把尸體運回公主墓作為人殉。
吳王的精心設計。
無辜的百姓愛看熱鬧,所以就把白鶴舞的恢宏壯觀。到公主墓后,擔心百姓太多,即使赤手空拳,反抗起來也不容易對付,所以分批坑殺。
大王眼里,百姓和牲口一樣,都是可以用來祭祀的。
后來不久,在位十九年的吳王闔閭戰死。
吳王闔閭在位期間重用孫武,伍子胥,讓吳國變的強大,在這個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巧的是,當年闔閭用我鑄的魚腸劍殺了吳王僚,發動政變得了王位。
伍子胥又帶著我鑄的龍淵劍從楚國逃至吳國受到重用。
吳國強大后,越王允常把我鑄的湛廬劍獻給了吳王。
可公主用我鑄的盤郢自殺而死。
越王勾踐(允常之子)命人在我鑄的巨闕劍上萃毒后帶上戰場,吳王不慎,被巨闕劍鋒削掉了腳趾,戰死。
太子即位,吳王夫差。
為使前任吳王安眠與地下,夫差命十萬民夫,數萬工匠,甚至牽來數百大象運送巨石,穿土鑿池,又歷時三年才建成吳王闔閭墓。
下葬那天,吳王夫差邀我去看闔閭墓的三千劍池,我鑄的魚腸也在劍池中陪葬。
那天我還看見越王勾踐竟然也在工匠隊伍里忙碌。
此一時,彼一時。
這次沒有騙來萬民陪葬。
可人殉的還是在繼續,因為我看到工匠已經在往里運吳王夫差生前女仆的尸體,無辜的年輕女子。
近百名年輕女子也許被賞賜了酒肉,也許被賞賜了瓜果,她們曾享用著來自主人的恩賜,可她們并不知道自己何時服下劇毒。
之后,數十位妃嬪也被運進墓中,可我看見,她們分明還活著。
妃嬪們被反綁了手腳,是要把她們像物品一樣擺放,跪在吳王棺槨左右。
后來聽相識的一名賓客說,不止如此,為了防止妃嬪腐爛,會在墓中令她們喝下水銀,在毒發身亡前,在頭頂鑿出小洞,再次灌入水銀,這樣妃嬪就永遠不腐,永遠年輕了。
壯觀的三千劍池,可憐的三千工匠。
最后封墓之時,士兵們突然舉起長茅逼著三千工匠進了墓道,然后落下幾十條萬斤巨石封死。
兩任吳王的眼里,百姓和牛羊沒太多區別。
后來,吳王夫差四處征戰,也短暫的成為一方霸主,可最后被越國所滅,夫差最終被逼自盡。
巧的是,帶領越國滅吳的人就是當日在吳王墓中忙碌的勾踐,他興兵伐吳時佩戴的是我鑄的純鈞劍。
越王勾踐當年被夫差扣在吳地充做奴隸,可等他經歷九死一生回到了越國后,重用范蠡,文種,最終強大了越國,完成復仇,也短暫的成為一方霸主。
蜚鳥盡,良弓藏。
勾踐復仇后逼走范蠡,逼死文種,不久,自己也病死于榻,而后我鑄的巨闕,純鈞也陪葬越王。
只是不知我的劍有朝一日還會不會重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