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7章 糟香菜(求收藏!求推薦!)

此椅由珍貴的紫檀木精心制作而成,整體呈方形,搭腦中間較高凸起,扶手為前端下凹,后凸起呈弓字形,坐面平素,束腰、直腿。

太師椅三面鏤空,正反兩面雕夔(kui二聲)龍,龍形輪廓邊沿起線,制作難度非常大,因為這龍形是按照古時候青銅器紋樣制作而成,趨向圖案化,象征皇帝為真龍天子,皇權至高無上。

椅背扶手正反兩面黑漆為地,上以金紅彩滿繪纏枝花卉、蝙蝠、雜寶紋,靠背中部間飾描金萬字紋。

牙板雕如意卷云紋,中飾圓珠,腿上部內側雕如意卷云紋。

這把太師椅用材貴重、工藝考究、體態寬大、莊重大氣,線條輪廓轉折流暢生動,紋飾繪畫細膩繁復,金色完美,頗為富麗華貴,這都是典型的乾隆宮廷官造特征。

不過遺憾的是,椅座邊沿輪廓部分,局部略有小修,這是一點小瑕疵,瑕不掩瑜,整體保存還算完美,能夠數百年留存至今,還保留在民間,已經實屬不易了。

“嘖嘖~真是好東西啊~”林劍上手摸了摸椅背,光滑中帶著一絲厚重,那份厚重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包漿,很多人誤以為包漿可以用來斷代,其實這是錯的,如紫檀、黃花梨、鐵梨木等一些高檔木材,其木質本身具有油性,隨著使用的年深月久,木材自身的油質會向外滲出,加之和空氣中的塵土等互相融合從而形成包漿,這沒問題。

但很多的包漿實際上是人們手上分泌的汗液積淀在木頭表面,再經過擦拭之后,時間長了形成一種包裹層,這其實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包漿。

王老爺子不知道什么時候跟了進來,見林劍在細細觀賞便沒有打擾,只是靜靜的站在身后,要不是林劍聽到背后傳來笑聲,搞不好會被嚇一跳。

“老爺子~”林劍不好意思的叫了一聲。

“沒關系,現在喜歡老東西的年輕人可不多了,剛剛小唐介紹你家里是做古董行業的?”

“對,不過現在由我接手了,以前年輕,對這些東西提不起興趣,但靜下心來研究一下,還是挺有意思的~”

“那是當然,老東西能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價值,怎么樣?給我這把椅子估個價兒?”

林劍琢磨了一下,“至少200萬,關鍵是保存的品相很好,雖然有瑕疵,但并不在主要位置,做工這么精湛的乾隆紫檀太師椅不多見,如果遇到心儀的對象,翻一倍也不是問題。”

老爺子點了點頭,“差不多,王世襄老先生當初給了個50萬的價格,如今快20年過去了,翻幾倍很正常。”

林劍一聽王世襄也見過這把椅子,頓時來了興趣,“老先生怎么評價?”

王老爺子神情忽然一變,意興索然的擺擺手,“和你說的差不多~”

緊接著便轉身回了廚房繼續處理食材,林劍撓了撓頭,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

找了個機會吧唐雎叫出來,“老爺子情緒不大對,是不是我勾起他的傷心事了?”

他把剛才的情況簡單的復述了一遍,唐雎不在意的擺擺手,“沒關系,可能是想起當初跟王世襄老先生的事,有些感傷罷了,別放在心上,老爺子不是小心眼的人~”

林劍松了口氣,他倒不是怕得罪人,主要是擔心影響之后唐雎跟老爺子學菜,他知道老爺子手里一定掌握著不少傳說中的菜譜,要是都能學來,還怕唐雎做不出來?

別看這小子一張豬腰子臉,人賊著呢,尤其是在廚藝這一道的天賦,不次于擁有了金手指以后的林劍在古玩行當的才華。

這么說好像有點貶低主角,但唐雎的廚藝確實值得稱道。

言歸正傳,老爺子進了廚房再沒出來,一頭扎進灶臺里,足見其對廚藝還是有著相當熱情的,只是他沒有把愛好變成職業,愛好只是愛好而已。

今兒的食材不少,除了唐雎點名兒要吃的燜蔥,還有不少珍貴食材,而且瞅著架勢,是要復原王世襄的拿手菜啊。

講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王世襄先生的背景。

老先生出身仕宦之家,高祖王慶云曾任兩廣總督、工部尚書,祖父王仁東曾任內閣中書,伯祖王仁堪為清光緒三年狀元,是梁啟超的老師。

父親王繼曾擔任外交使節,一度做到了軍機大臣張之洞的秘書,大清朝滅亡之后在北洋ZF擔任過國wu院秘書長,那可是牛逼轟轟的大guan了。

母親金章是畫魚藻類畫家,大舅舅金北樓是當時畫界領袖人物,創立了Z國畫學研究會,可以說正是這種身世背景,為王世襄后來成為“京城第一玩家”打下了基礎。

沒點背景想要當頑主,那只能被人看作土豪,絕不會受人尊敬,這一點請參考現在的某些公子。

總之,正是有了環境的熏陶,才早就了后來的王世襄,老先生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進廚房,看家廚做菜,這些家廚都是當時的名師,試想一下,要是沒有這樣的家庭背景,他如何能夠接觸到最頂尖最正宗的美食?

在這些名師的指導下,老先生很小就開始自己上灶做菜。

他的祖上是榕城望族,別看他是京城出生的,但在家庭的影響下,其口味有很重的八閩省烙印,他拿手菜的烹飪手法也不是傳統京菜的做法,而是以閩菜為主、以浙菜淮揚菜為輔。

從小其父舉辦家宴的時候,經常請一位居住在京城的名廚陳一泗來家掌勺,陳主攻的菜系就是閩菜,用的也都是閩菜最傳統的手法技藝,無疑,對于腦海中一片空白的小孩子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

特別是“糟”這種技藝,更是成為王世襄后來拿手名菜的一大特色,比如糟溜魚片、糟煨茭白、糟煨冬筍、糟蛋海參等等。

王老認為糟香有別于酒香,做出的菜有特殊的風味,絕不是普通的酒能代替的。

其實浙菜、淮揚菜、魯菜都有糟菜的存在,但不如閩菜占得比重大,要知道閩菜的一大特色就是擅用紅糟做調料,這和其他地方的糟菜有所區別。

閩菜中的糟又分煎糟、矼糟、拉糟、醉糟等多種烹調方法,很多閩菜中的傳統名菜如醉糟雞、糟汁汆海蚌都是用糟的手法做出來的。

也因為糟香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所以在八閩流傳著“糟香思故鄉”這樣一句俗語。

這種情思自然也在王家的祖輩中存在,進而影響到王世襄。

王世襄對糟特別鐘愛,愛到什么程度?他去朋友家做客,都要帶上自己做的香糟汁。

他兒子王敦煌在其美食著作《吃主兒》中介紹過王家這種香糟汁的做法。

用高樁碗倒進半碗香糟,這種香糟是在孔乙己酒家買的,先加熱水少許,用勺子在碗內將香糟反復碾壓至醬狀,之后倒入古越龍山的陳年黃酒,加鹽少許,再用勺子攪拌,接著用碟子將碗口蓋上,放置12小時,最后用白紗布過濾出的汁水即是香糟汁。

其實閩菜大部分糟汁的做法都是這樣的,糟汁不能久放,一般在做好后12個小時之內就應該用掉。

糟香類的調味料還有閩式紅糟醬、糟鹵青蔥汁、糟油蒜泥煨汁等等,反正在閩菜中,看到帶糟字的菜,點就是了,基本錯不了。

這種烹飪手法其實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北魏的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術》中有糟肉的做法記載。

南宋時還出現過糟鮑魚、糟羊蹄、糟黃菜等多種糟制菜肴。

到了明代宮廷,菜單中又增加了糟瓜茄、糟豬頭蹄爪、酒糟蜆等等。

而今天去榕城旅游,都能吃到很多著名的糟香菜,什么熗糟五花肉塊、爆糟排骨、淡糟炒香螺片、煎糟鰻魚、香糟炒雞片、糟片鴨等,都是糟香菜的代表

當然,其它地區的糟香菜經過改良融合也有不錯的風味,王世襄的拿手菜糟蛋海參、糟煨冬筍其實都借鑒了浙菜的做法。

川菜中也用糟,不過用的是醪糟,醪糟與紅糟的區別不過是前者用的是黃酒的糟,而后者則是用糯米酒的糟。

有時候自己在做魚或者腰花的時候,可以用醪糟汁代替黃酒和料酒,連糖都可以省了,既能蓋住雜味兒,又能散發出一種清香,是那種讓人難以遺忘的清香。

王老爺子今天準備的正是糟香菜,其中一道就是糟煨冬筍,過去是東興樓的看家菜,現在市面上很難吃得到了,就算有做的也不正宗。

林劍從聞到糟香味兒的時候,就不由自主的站到了廚房里,唐雎也停止了打下手,仔細的在旁邊觀摩,短粗脆嫩的冬筍,先上鍋蒸,再直向改刀后平刀拍成不規則的碎塊。

高湯加香糟酒煮開,加姜汁,精鹽、白糖等作料,下冬筍,開鍋后勾薄芡,一沸即倒入海碗,冬筍盡浮湯面。

林劍感覺鼻孔完全被糟香打開,要是喝上一口,必然唇齒留香。

唐雎雞賊,直接將鍋里眉刀干凈的底,倒在了一個干凈小碗里,自己喝了一口,端給林劍,一口嘬下去,妙在糟香中有清香,仿佛身在蓮塘菰蒲間。

一塊冬筍碎片順勢進入口中,脆嫩爽滑,但又無需多嚼,這就是食材新鮮之妙,且火候煨的恰到好處,多一分鐘就老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晏县| 炎陵县| 仪征市| 盖州市| 古田县| 太保市| 聊城市| 屯昌县| 柞水县| 讷河市| 鹤峰县| 兴义市| 湟中县| 碌曲县| 乌兰察布市| 宕昌县| 万荣县| 杭州市| 黄浦区| 昂仁县| 奎屯市| 日喀则市| 武川县| 博野县| 新竹县| 保亭| 保亭| 永兴县| 曲阜市| 牡丹江市| 永济市| 丰原市| 蒲江县| 弋阳县| 远安县| 松滋市| 合阳县| 鄱阳县| 磴口县| 静宁县|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