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真假鐘馗像(一)

(求收藏!球推薦!大家多多支持,感激不盡!)

黃花梨木的比重較輕,紋理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麗。

最特別的是,木紋中常見的有很多木癤,這些木癤很平整不開裂,呈現出狐貍頭、老人頭及老人頭毛發等各式紋理,沒有規律,全憑運氣,但無論哪一種都有獨特的魅力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鬼臉兒”。

像林濤擺在二樓這樣的大型茶臺,是拿整個根所雕刻的,更是極為難得,用的都是幾百年的老料,現在就是有錢都買不到。

而且寓意也很好,制作此茶臺的人稱其為‘把根留住’!

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一面,在這樣的茶臺前喝茶,有種擁抱大自然的愜意之感,當然,對你個人還有整個房間的氣勢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

林劍坐在茶臺前,熟絡的從消毒鍋中拿出一只紫砂茶碗,熱水沖洗后,給自己倒了杯茶,在這樣富有自然氣息的茶桌前,茶香與木香交織在一起,心曠神怡,此時恰到好處的拂過一陣秋風,閉眼間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喲~喝上了?”林濤剛才去里屋不知道干了什么,本以為是去拿畫,結果卻是空著手回來。

“畫呢?”林劍反問。

“畫?那不是嗎?”林濤隨手指著對著窗戶的墻上,一幅鐘馗圖映入眼簾~

“這是?鐘馗?”林劍也拿不準,但看著像,畢竟小時候家里就掛著鐘馗的驅邪圖,但印象不深了。

只是眼前這幅鐘馗像,竟然是老爹口中的鎮店之寶?不應該啊~

他之所以疑惑,是因為他走上前去,竟然感覺到‘尋寶鼠’的溫度不但沒有升溫,反而降低了,他剛剛一直坐在價值數百萬的黃花梨茶臺前,后腰一直都處在加熱狀態,但離開茶臺朝著鐘馗像的方向走,溫度一點點下降,站在紅木臥榻前,溫度跟之前看到文候壺的時候差不多。

林劍懷疑這溫度還是因為紅木臥榻的價值,跟畫沒有半毛錢關系。

林濤臉上寫滿了自豪感,“是啊,鐘馗,關鍵是你得看落款,得看是誰畫的~”

林劍聞言,打眼一看,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我靠,吳道子?”

對于林劍的驚訝,早在林濤意料之中,每一個看到這幅畫的人,都是這副表情,見怪不怪了。

還是那句話,林劍對文玩字畫一道,懂得并不多,僅僅是最淺顯的那一層知識,還是最近幾天臨陣磨槍而來,比起那些研究一輩子的專家或者浸yin此道的老爹,差了不知道多少層次。

但饒是如此,他也知道吳道子是誰,在華夏畫壇歷史中,居于什么樣的地位。

蘇東坡曾在《書吳道子畫后》一文中說,“詩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韓退之(韓愈),書至于顏魯公(顏真卿),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

蘇軾這一番話,足以說明問題了。

這可是“畫圣”啊,自古以來能被稱為圣的,哪有一個簡單人物?

但現代人對吳道子的了解太少,可供查詢的史料也不多,只知道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唐朝人,純血的。

當然,歷史上明確記載了吳道子因為畫功了得在開元年間被唐玄宗召入宮廷任職,并歷任供奉、內教博士等名頭。

傳說吳道子自幼貧苦,曾追隨書法大家張旭和賀知章學習書法,但他由于醉心畫藝,改習繪畫,并盡得繪畫的精髓和奧義,未及弱冠便已“窮丹青之妙”。

后入侍唐玄宗,李隆基命令“非有詔不得畫”,只得在宮內作畫或是隨玄宗四處游歷時作畫。

也因為李三郎的‘占有欲’,吳道子之后的際遇生平變得異常平淡,史書上沒有記載,只是記載了去世的大致時間。

也因為此,導致吳道子流傳下來的真跡甚少,想想吧,“非詔不得作畫”,他的畫95%以上都收藏在皇家,偶爾有幾幅被上次給寵臣,而安史之亂期間,亂軍攻入長安,玄宗外逃,皇室的書畫毀損散失不計其數,可想而知,吳道子的真跡毀了多少,就算僥幸得以保存,也流落到民間不知所蹤。

后來又經歷數個朝代的興亡更替與戰火離亂,字畫真跡損失與毀壞難以估量。

到了近代,清朝被外國入侵,大量字畫珍寶被外敵掠走,流失海外,更是雪上加霜!

再者,因為吳道子真跡畫作有很多都是寺廟中的宗教壁畫,很多朝代中都出現過,當權者崇尚的宗教各不相同,不喜歡佛教的皇帝下令毀滅佛教、佛龕的活動,吳道子的很多壁畫作品在數次打壓佛教的行動中,隨著佛寺和佛像的損毀而消失,即使有個別被保存下來的,也是屈指可數,到現在也基本上被國家保護下來,民間所存不足萬分之一。

對了,根據宋代畫癡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記載,到宋代宣和年間宮廷收藏的吳道子真跡畫作僅為93件,什么概念?

到了宋朝就僅存不足百件,哪怕民間有留存,民間也沒有皇室的保護手段,估計損壞了十之七八,失去了收藏的價值。

目前,華夏已知現存的吳道子真跡,只有徐悲鴻老先生的遺孀捐贈給國家的《八十七神仙卷》,灣灣的《寶積賓伽羅佛像》《關公像》《百子圖》,壁畫真跡有《云行雨施》《維摩詰像》《萬國咸寧》等。

再沒聽說誰手上有吳道子真跡,10年前倒是在一場拍賣會上出現過,那是一幅神仙圖,被人以1500萬的價格收下,后來再沒有消息,只是聽說,有人認為那副神仙圖并非真跡。

可話又說回來,誰又有能100%復制吳道子作品的本事呢?

要知道吳道子的繪畫藝術,不僅有張旭和賀知章的書法精粹,更有在公孫大娘舞劍時領悟到的用筆之法,再加上吳道子本身的刻意求新、勇于創作,幾乎就沒有他不擅長的類別。

比如山水畫,別看吳道子很擅長人物畫,就以為他只會話人物,事實上論起華夏山水畫的祖師,絕對非他莫屬。

吳道子的畫永遠不俗套,他在山水畫上就有變革之功。

在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人物畫上也有獨創,他所畫人物線條遒勁而有韻律,衣褶飄揚如被風吹拂,突出了人物的立體感與質量感,表現了人體曲線和自然的結合,因此有了有“吳帶當風”之美稱。

這種畫風甚至影響到后來的西方畫家,所以別一味的吹畢加索、梵高,當然,不能否認他們的藝術成就,但咱們自己國家,也有值得崇拜的對象。

西方總說華夏沒有真正的藝術家,那是因為他們淺薄的歷史,看不到華夏5000年聞名的源遠流長,坐井觀天罷了。

就比如那《八十七神仙卷》,作為吳道子僅存的真跡之一,其場面之宏大、構圖之精確、線條之健勁圓潤、人物神情之華妙,都令人嘆為觀止,此畫代表了華夏古代白描繪畫的最高水準,被歷代畫家奉為指針。

著名的近代畫家徐悲鴻更是將此畫視為生命,將刻有“悲鴻生命”四字的印章蓋在畫上,并說這幅畫“足可頡頏歐洲最高貴名作”。

說起來,徐悲鴻與這幅傳世之作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時,徐悲鴻到德籍畫家馬丁夫人家中做客,看到她家角落里有一副畫像,這幅畫像還是國畫,卻被丟棄在角落里,棄之如履。

徐悲鴻心生不愈,卻也不好多說,只能走過去撿起這幅畫,本想好好的放置好,結果端詳許久后,竟然愛不釋手,于是他跟馬丁夫人說,無論出多少錢他想買下它。

馬丁夫人見徐悲鴻這么喜歡這畫,于是想狠狠宰他一頓,她就說:大家都是朋友,看你這么喜歡,就賣你一萬塊。

要知道,那個年代能出國留學已經不易,徐悲鴻哪有那么多錢。

但深愛之物在前,他不想放棄,于是東奔西走借到了一萬塊錢,最終買下這一幅畫,回去研究之后,確定這幅畫是唐朝畫圣吳道子的作品,畫里面有87位神仙,所以就叫做《八十七神仙卷》。

但是后來一位‘磚家’來徐悲鴻家里做客,看了《八十七神仙卷》,斷定這是一幅假畫,因為專家在當時很權威,徐悲鴻也遲疑了,甚至已經輕信。

專家說:這幅畫雖然是假的,但是我比較喜歡,這樣吧,我用20萬買走,但是這錢我不給你,就捐給國家抗戰。

徐悲鴻是愛國人士,自然同意這一壯舉,畢竟用一副假畫幫助深陷困苦的國家,還是值得的。

誰知幾年后,徐悲鴻的朋友忽然傳來消息,說專家的《八十七神仙卷》被人偷走了。

徐悲鴻聽到消息,也只是唏噓了一番,沒多在意,可誰想到這名小偷居然聯系到了徐悲鴻,要把畫賣給他,還威脅徐悲鴻如果敢報警,他就敢把畫撕了。

愛畫如愛命的徐悲鴻當然沒有報警,還不惜變賣家產湊了20萬給小偷,把畫收了回來。

后來徐悲鴻回國,歸國后一直從事美術教育,為國家培養了許多人才,因病去世后,其夫人遵照遺愿,將包括《八十七神仙卷》在內的1200余件收藏,一并捐獻給了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方山县| 左贡县| 乌兰察布市| 石河子市| 南城县| 华坪县| 汉沽区| 宁德市| 洪雅县| 张家口市| 文成县| 开阳县| 富民县| 乌什县| 大城县| 肇州县| 巴南区| 叙永县| 湘潭县| 漯河市| 建平县| 郎溪县| 新龙县| 德令哈市| 三原县| 桂林市| 金乡县| 民权县| 繁昌县| 南宫市| 井陉县| 丽江市| 巩义市| 巴林右旗| 台中市| 东丰县| 宁南县| 汝州市| 富顺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