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一呼百應。是出乎我預料的。
不過有支持,至少第一步證明我的路是對的。
接下來的,就看廠真的辦起來怎么樣了。
唉,明明都過上社畜夢寐以求的養老生活了,為什么還要給自己找事做呢?我抱頭想了想。
唉,商機呀,商機就在眼前,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它溜走了吧。
總之這對楊柳村和自己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吧。不試一試太可惜了。
我還是堅定信念下來了。
吃完晚飯,我寫出一份不知道算不算策劃書的東西出來,發給吳雪冬。
跟他一盤算,辦一個茶葉廠,花銷最大的還是機器。
盡管對楊柳村的老人家來說,總是覺得人工手炒出來的總要比機器炒出來的茶葉香。
但是對統一銷售來說,這是不可行的。
一是,品質會參差不齊。畢竟每一家的鍋也不一樣……
二是,成本高了。
三是,速度會慢。看老黃媳婦給我炒那一點茶葉就知道了。
炒好后的茶葉一稱才一斤三兩。我還覺得自己后面熟練了,采茶速度快了,應該能多一些,畢竟新鮮茶葉有一筐,我還以為出茶率會高一些。
但是脫水后的茶葉真的一點也不重。
一斤茶葉就能夠我家喝一年吧,只要50塊?簡直跟送的一樣。
市面上能在網上搜到的茶葉,很多只有幾兩也賣上百吧。
我也知道,那些是有名有品質的茶葉。但是我問了老黃,楊柳村的茶葉有名嗎,他說有,在古代還是上貢的東西呢。不少懂茶的本地人一般送禮也是送楊柳村出的茶葉。可見有名也有品質。
“但是現在不行了,會欣賞楊柳銀針的人越來越少。沒什么人買。”老黃感嘆。
我說那是我們太低調,不會宣傳。
好東西不該被遺忘。如果能讓它重新走入大眾視野,也不說這么大吧,就先走進本市人民的視野吧。
畢竟包括我在內,對這種本地就有的,品質高味道好的茶葉還知之甚少呢。
以前爸媽倒是會在夏天,每天早上煮一壺茶。中午下課回來,喝上一口溫溫的茶往往比冰箱里的冷飲更解渴。
我以前也沒問過,就知道喝,也不知道那是不是楊柳村的茶。爺爺奶奶也是楊柳村人,這種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回憶里的好東西總是會比現實中同樣的東西要更香。我又喝下一口茶。順便發個朋友圈,給茶葉做做宣傳。
結果半個晚上沒睡著。
茶雖然好喝,我大概能明白晨練小分隊里抱著保溫杯一路不停喝茶的大爺了。但是晚上真的不能喝,年輕人還有強大的代謝能力,老年人晚上喝了茶,就跟我一樣,盯著天花板盯大半晚上。
我到這個世界來,頭一次在十二鐘后才睡著。
就是因為沒忍住,多喝了一杯茶。
拍拍臉蛋,眼睛下面都現了一個眼袋了。晚睡的報應來的真快。
“老師,茶葉哪里的,你有賣嗎?”
我習慣性看了一眼手機,看到了朋友圈下的評論。
喂,這位小朋友,老師不是微商,不賣茶葉的。
不過我還真有做茶葉的項目在后面。那小小的做一下宣傳也不過分吧。
“楊柳村的楊柳銀針,大家聽過嗎?沒聽過也不要緊,以后就會聽到了。PS,為師真的不是賣茶葉的微商。”
關了手機,又聽到老黃喊我吃早飯的聲音了。
我應一聲,表示馬上就來。立刻去刷牙洗臉。
吃過飯,我們沒有往地里去。地也鋤好了,接下來就是采茶葉了。
但是如果我能在清明之前先把廠開起來,就能趕上清明到谷雨這一段采茶和買茶的黃金時間,先把楊柳銀針推向市場。
我跟老黃說了下,就開車先回城去了。
辦廠并不難,有機器有人有執照,就算一個廠,能開起來了。
但是辦廠也挺難的,機器要錢賣,場地也要錢。
總之萬事開頭難。而資金是第一步。
“爸,我出50萬,這是我的幾乎全部了。”吳雪冬給我一張卡。
主要之前還是想的太熱血了,真的問到了一家做炒茶機器的公司,又囊中羞澀了。
村里大家多的投一兩萬,少的投幾百。大家也沒接觸過這種事,對茶葉廠的前景還是持保留意見。既向往這個新事物能給家里帶來更多的收入,給楊柳的未來一個不一樣的發展。也心里忐忑,害怕像無數的失敗一樣,他們的投入也付之東流。
我當然能理解。換成我,我也一樣。
在喝著人家給我們端上來的茶的時候,我又看了一眼響起通知聲的手機。
茶葉在透明一次性杯子里潛水。
一次性杯子好像也沒有削減茶葉的風姿,它們照樣舒展,變青。散發出輕輕裊裊的香氣。
手機里的通知來自于一條微信消息。名字是,藍晏?
藍莓他爸?
通知欄里的一排字還看不出是什么來意,我打開消息。
“吳老師,我看到你發的楊柳銀針了。好巧,我也是個愛茶的人,你真的不賣茶嗎?”
我回他一個“捂臉”的表情包,“真的不賣。”
藍晏:“那吳老師認識賣茶的人嗎,早上的回應是什么意思呀?吳老師看起來跟楊柳銀針很有淵源的樣子。”
我看了他的消息,回了消息過去。
“你想要楊柳銀針,我這里就有,不嫌棄我可以送一些給你。不瞞你說,我就是楊柳村的人,最近打算做一個茶葉廠,幫楊柳村脫貧致富之余也挑戰下自己吧,反正退休了時間也多的是。”
藍晏:“是嘛,能不能跟我透露一下計劃?我真不是想套話,就是對楊柳銀針真的感興趣,想了解一下。”
“對了,你們那還缺錢嗎,我能不能投個資。感覺這個項目很有市場的樣子。”
價錢公司的老板這時走過來招待我們,“兩位老板,價錢商量好了嗎,量大從優呀”
我看看機器上的標簽,給藍晏發了個“缺,挺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