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思辯
- 醫女懸壺濟天下
- 起舞弄清影影
- 2100字
- 2020-03-04 22:57:28
晨光熹微,天色微明。
黎明的曙光逐漸揭開夜晚的面紗,寧衫按照昨日所言踏至蕭瀟門前,他敲了敲門。
尚在睡夢之中之中的蕭瀟被敲門聲攪醒,翻了個身嘟囔道“大清早的擾人清夢”。
不怨蕭瀟發牢騷,以前在家中如果有事,蕭深也會大清早敲她房門,此情此景著實相似。
寧衫等候片刻,卻未見蕭瀟身影。房內沒有任何動靜,四周靜悄悄地,仿佛落下一根針的聲音都能清晰可聞。
寧衫獨自站在門前,無奈之極,女子閨房他也不便進入,只得抬起手連敲了數下門。
熟悉規律的敲門聲再度傳來,蕭瀟迷糊勁兒過了,立馬清醒了,一骨碌地從床上爬了起來。
蕭瀟睡眼惺忪地拉開房門,寧衫見蕭瀟這副慵懶的模樣和半夢半醒的狀態,他說道“叫你起早床可真是個苦差事”。
蕭瀟有點慚愧,自己跟寧衫比起來貌似不夠勤快,她打了個哈哈“偷偷懶,第一天,僅此一次僅此一次,你等我收拾收拾,馬上就好”。
剛剛打開的房門哐啷一下又關上了,沒過一會兒,蕭瀟再次開門之時,已換上了一副朝氣蓬勃、干勁十足的模樣。
“走準備早餐,用膳后便可開始跟著師傅修練基本功了”期待地語氣透露著蕭蕭的雀雀欲試。
不等寧衫作出回應,她便率先朝前方疾步駛去,寧衫尚且還來不及跟上,他忙喚了一聲“等等我,晨起還一派疏懶,這會兒作甚如此著急?”。
蕭瀟回眸“好寧衫,您君子不計小女過,就別指摘了”。
寧衫知曉蕭瀟如此急切乃是為了早點進入練功房一探究竟,寧衫心想看在這聲君子份上,既然自己是君子,那便要成人之美,遂加快步子跟了上去。
得力于寧衫的配合,早膳準備的極快,寧云之也比往日起的稍早,早已在前廳坐下,等待寧衫與蕭瀟前來用膳。
蕭瀟見得寧云之已在前廳就坐,說道“師傅也早起了一番,定是明曉徒兒們迫切的學藝之心,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
寧云之淡淡地說道“不必溜須拍馬了,入座即可,用膳之后為師便帶你們去練功房”。
“你的心思全然掛在臉上,明眼人想不知曉都難”寧衫輕飄飄地丟了一句。
明人不說暗話,蕭瀟相當坦然地應道“我本身對武藝便極其尊崇與熱愛,現下得已跟隨師傅進入練功房修煉自是欣喜萬分”。
“女子如此熱衷武藝的卻是少見”寧云之若有所思地緩緩道。
“師傅,徒兒覺著蕭瀟本就不似女子,大家閨秀的作風舉止在她身上瞧不見一星半點兒,故而她愛武藝,徒兒覺著無甚稀奇”寧衫平靜地說道。
這話看似為蕭瀟解圍,但入了蕭瀟的耳卻別有一番意味,蕭瀟說道“誰說女子便不能習武,大家閨秀難道就應該天生老老實實地呆在家中做嬌小姐,從來越是那些個弱不禁風嬌滴滴地小姐們越容易疾病纏身,有時譬如風寒這種小病小痛便能丟了性命”。
寧云之點了點頭,甚是贊同,他道“言之有理,還有何見解,你且一并說來”。
蕭瀟繼續說道“每每那些個小姐們的父母親火燒眉毛、著急萬分,心急如焚的他們卻不曾想過從小養在深閨只是作詩作畫舞文弄墨哪里能抵御的住疾病侵襲,習武可以強健筋骨,女子習武理所應當”。
寧云之心里打起了算盤,蕭瀟小小年紀見地不淺,領悟能力頗深,她與衫兒的習武入門應當分作兩派。
蕭瀟見寧衫一直默不作聲,彎了彎柳葉眉,笑的張揚,揉了揉寧衫的腦袋道“至于徒兒,徒兒學武若是學的好,還能治治寧衫這個小徒兒”。
寧衫方才在細細聆聽蕭瀟的見解與說辭,蕭瀟所言確是有理有據,但蕭瀟此時冒出的“治理他”言論讓他不甚舒心。
寧衫板著臉,打掉了蕭瀟覆在他發上的纖手,道“我已不是小孩兒,男女授受不親不要總是揉我的腦袋,至于治理我,咱二人尚且都未入門,現在乃平分秋色,況且即便入了門,誰弱誰強尚未可知”。
蕭瀟晃了晃寧衫打落的手,對于寧衫這番“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言論,她心中算是認同,但是對于精進武術她勢在必得。
談話之間三人已就餐完畢,寧云之領著寧衫與蕭瀟穿過前廊,向右拐了一拐來到一間極為樸素的房前。
厚重的朱紅大門嚴絲合縫地緊閉著,紅漆微微脫落已有些年頭,若不是高懸在檐上金色蒼勁有道的“練功房”三個大字,蕭瀟真不敢相信這么樸素年久失修的房間里面卻是別有洞天。
蕭瀟揚言“師傅,您能為寧衫修繕廚房,何不把自己親自坐陣的練功房也修整一番,著實樸素了些,都說人要衣裝佛靠金裝,練功房自當氣派一點兒”。
寧云之應道“英雄不問出處,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樸實無華的物什可能暗含玄機,平淡無奇的人可能身懷絕技,修整練功房實屬多此一舉,白白耗力”。
金色的練功房三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此刻縱是紅漆脫落的房門仿佛也披上了圣裝。
蕭瀟聽得寧云之的教誨,心下覺得自己剛剛所言甚是膚淺幼稚,她立在門前,先對寧云之說道“師傅,您老人家思想深邃,徒兒剛剛所言卻是失了內涵”。
隨后蕭瀟又對著練功房的大門拜了一拜,在蕭瀟心里此舉乃她表達對修行之處肅穆的敬意。
寧衫靜靜地站著,陽光穿過他如玉的側臉拉長了蕭瀟的身影,緘默良久的他出聲說道“言多必失,如若做不到全然的謹言慎行,寡言少語有時也是好的”。
“寧衫你這悶葫蘆的性子可不是誰人都能養成的”話雖如此,但蕭瀟細細想來,古語言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說的大抵就是寧衫,話不多但做事牢靠。
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便可”蕭瀟心中告誡著自己以后也要“三思而后行”。
寧云之聽聞寧衫這話,想到寧衫一向惜字如金,如今了悟了其中緣由,皆因他有此準則與想法,他朝寧衫望去,眼神里透露著贊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