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龍已死,趙高于胡亥秘不發喪,等到了咸陽,卻是宣布他們偽造的詔書,宣布胡亥繼位為大秦帝國的二世皇帝。
而公子子嬰就在這人群當中,他沉默了,沒有發聲,只是看了看,手中帝師張子圣所給的錦囊,仿佛已經明白了,他所要承擔的使命。
整個繼位大典并不平靜,明里暗里,卻是波濤洶涌不斷,不過扶蘇已被賜死,公子子嬰又是無人認同,眾臣,也就只得承認其為皇帝了。
…………
二世繼位以后,也巡游過好幾次,最后,卻是沉迷享樂,不理朝政。
趙高掌權,命寒鴉軍戍衛宮禁,隱官出身的他,終是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他當權的第一件是,就是腰斬李斯,在鏟除李斯之后,他召開朝會,指鹿為馬,眾臣卻是敢怒而不敢言之。
二世只顧享樂,胡亥雖有心計城府,也頗為陰狠,但是對于他這位老師,卻是極為信任。
仿佛在沒有了敵人,開始解放天性,不想承擔責任,只想享樂,這一切,公主嬴陰嫚和公子子嬰,都看在眼里。
趙高明里暗里,與之交鋒幾次,幾次欲除掉他們,卻應忌憚帝師張子圣所留下的后手,而遲遲不敢行動。
最終,公主嬴陰嫚去了南越,找司空敬、贏高穩定局勢,公子子則嬰留在咸陽周旋。
而樊龍象、姜鐵鷹等人,則是一直在河套之地,應對匈奴新任冒頓單于,步步逼近的風險。
蒙恬本來難逃一死,被公子子嬰暗中救下,他本想尋死,被子嬰一激,說道:“如今朝廷奸佞當道,汝死,自是仇者快,親者恨,不若留待有用之軀,以報先帝厚恩。”
內庭長史蒙毅,也是被其勸說,逃往云州,當了云州刺史。
長城軍團,和南越五嶺,則是按兵不動,二世皇帝,雖名義上享有四海,實則是早已失去了,對地方上的掌控。
許多事情,都在悄然間,發生了改變。
不過,大澤鄉起義,還是毫無征兆的爆發了。
農家弟子陳勝,本陳國王室之后,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掀開了反抗秦帝國的序幕。
揭竿為旗,斬木為兵,一時之間,秦國,好似成了天下人人喊打的角色。
沛縣這邊,一句,天下苦秦久矣,劉季自命沛公,響應楚懷王的起義。
正值青年的項羽,也在吳地會稽起義,一聲令下,江東子弟,隨即殺官奪印,野心勃勃,直奔關中而去,誓要為父報仇。
六國君王雖昏庸,但六國之人也有英雄,他們不甘被秦滅亡的命運,誓要掀起一場,這最后的腥風血雨。
是以這天下,才終究是一場悲歌,蓋因,冤冤相報何時了。
烽煙轉瞬四起,而二世皇帝則全然不知,如今已是中丞相的趙高,則是一方面派兵遣將,抵御六國復辟,一方面則是加緊迫害忠良,在朝廷內部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公子子嬰暗中持帝師張子圣之錦囊妙計,主持局面,看在帝師張子圣記名弟子的份上,在這個風雨飄搖,六神無主的局面之下,一大批忠良,向其靠攏。
巨鹿城下,看著那主帥項羽的方向,章邯看了公子子嬰給其寫的信:“羽此人,好勇力而素無智,要謹防其魚死網破,置之死地而后生。”
燒毀了信件,又想起了朝廷內部的斗爭,章邯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是還好,還有公子子嬰,還能夠素有智計,穩定大局。
不然朝中早已要治他作戰不利之罪了。
………………
巨鹿城還是丟了,破釜沉舟的項羽,帶領他的軍隊,發揮了百分之三百的戰斗力,簡直無人可擋。
不過還好,因為早做了準備,五十萬刑徒潰而不亂的撤向了函谷關方向。
…………
趙高給劉季送來了共分秦土的建議,可劉季卻是想暗中收買秦將,想要繞道武關,屯軍灞上。
這一信息,被一直在關注局勢的公子子嬰收到了,他再也無法忍受了,一方面令潛伏在軍中的宣慰司的人,殺掉被收買的武關守將,接替城防,一方面親率宣慰司內潛伏的城防軍士,向宮中走去,欲要鏟除奸臣趙高。
另一邊,趙高察覺事發,要去望夷宮發動政變,本想劫持胡亥出逃,投降六國聯軍,但是臨了改變主意,勒死了胡亥,斬下了他的頭顱,率領寒鴉軍,悍然叛變,攻擊咸京城的北城門,欲死中求活。
一陣激斗過后,趙高極其寒鴉軍,被子嬰和其寵物金烏,極其大軍剿滅,寒鴉軍被萬箭射死,趙高被子嬰親手擰下了他的頭顱。
武關門下,眼見事情出了變故,劉季顧不得那么多了,率軍趁亂攻打,一場混亂過后,雙方兩敗俱傷,武關守城大陣起了效果,劉季無功而返。
函谷關下,也是一片腥風血雨,身為武道神境巔峰的強者,以一人之力,對抗函谷關的守城大陣,然卻也是久攻不下。
劉季雖也為神境,但卻是初入神境,完全不能夠與之相比。
隨著久攻不下,秦國派王離率長城軍團前來支援,項羽卻也是急躁了,底下的人,也各個是人心浮動。
已經繼位的秦王子嬰射來書信,說愿為秦王,效周天子故事,只留關中一地,為秦領土,其余天下,皆為諸侯們自取。
一聽此話,本就東拼西湊的聯軍,哪個還想滅秦呢,有著時間,還不如多占些領土,裂土封疆啊。
要不是已自命為西楚霸王的項羽不愿,大家早就散了。
然而劉季也是不愿,蓋因他知道秦國的恐怖,這個曾經征戰天下的國家,一旦緩過氣來,恐怕,舊事只怕又要上演,在座的各位,也亦是無一人可活。
他的話,也是又動搖了一部分人,是的眾人,搖擺不定。
…………
一番進攻和談判之后,最后,秦王子嬰被逼和楚懷王簽訂城下之盟,秦國向楚國臣服,為楚國附庸,年年上貢,出人參加楚軍,不得稱王,退位為秦君,交出除關中之外,所有的地方。
算是以法理契約上,退出了天下爭霸的局面,此書昭告天下,削弱了天下人心,也讓得秦王令,本來就按兵不動,遠遠觀望,遙遙威脅聯軍的王離軍團,送了口氣。
自此,事情告一段落,劉季、項羽雖遺憾,奈何關中天險,秦國南北大軍支援,遲則生變,只得如此。
項羽滿是憤懣的撤軍了,也由此對支持撤退的聯軍嫉恨上了,心中不禁滋生出了,要獨攬六國軍權,使之如臂指使的想法。
劉季卻是暗中長恨不甘,奈何兵微將寡,人微言輕,他有種預感,錯過了這次機會,恐怕之后就便再無機會滅秦了。
而秦君子嬰望著聯軍遠去的身影,卻是深深的吸了口氣,其中既有恥辱,也有喘了口氣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