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
牡蠣是好東西,男人都知道。
契訶夫要在這篇短篇小說里說什么呢?
【1】哪兒有?
【2】在誰手里?
【3】他是怎么處置的?
【4】用的人都咋樣了?
【5】還有沒有啦?
【6】后來怎樣了?
您可能還有其他問題?好吧,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人物:父親,我,其他人。
句子:
[開頭]那是一個下雨的秋天,我簡直可以不費絲毫力氣地就回想起來,幾乎連一個細節都不會漏掉:我如何跟著父親站在莫斯科一條比較繁華的街上,又如何感到自己在逐漸發作一種奇怪的病。我沒有覺著痛苦,可是我的嗓子卻被堵著說不出話來,腦袋衰弱得往一邊歪著,腿不由自主地往下彎……看來,我立刻就要倒下去,變得昏迷不醒了。(看來,主人公病了,難道要用牡蠣治病?)
……
他那件原本漂亮的夏大衣已經穿得越變越舊,越變越臟,我反而越發熱烈地愛他;他是在五個月前來莫斯科尋找文書位子的。五個月里他一直都在城里東跑西跑去找工作,直到那天才下定決心到街頭來討飯。(干嘛討飯哪!)
……
“牡蠣……”我認出了招貼上的字。
……
“爸爸,什么是‘牡蠣’?”我用干啞的聲音問。
……
“爸爸,牡蠣是不是在大齋時吃的素菜?”我問。
“這東西是要生吃下去的……”我父親說,“它們生在殼里,不過……他們的殼是兩半的。”
……
全吃了……什么東西出現在我的眼睛里,我就吃什么,因為我覺得除了吃以外什么也治不了我的怪病。那些牡蠣眼神可怕,樣子惡心;我一想到它們就渾身不自在,但是我還是要吃!吃!(孩子餓得不行了!)
……
“牡蠣!給我牡蠣!”這些話從我的胸膛里冒出來,我伸出了手。
……
“難道你也吃牡蠣?這么小的孩子?”我身邊傳來了笑聲。
……
“小孩子,你吃牡蠣?這是真的嗎?這可非常有趣!你是怎么吃呢?”
……
我記得這此后口渴得很。我躺在床上,胃很痛,干燥的嘴里有一股怪味,鬧得我無法睡覺。爸爸踱來踱去,做著手勢。
……
我似乎著涼了,”他喃喃自語,“我的腦袋里有那樣一種感覺……如同有人坐在我的頭上一樣……大概這是由于我今天沒有……嗯……沒有吃過什么……真的,我是個怪人,太笨了……我親眼看到那些先生為那牡蠣付了十個盧布的,我為什么不走到他們面前,求求他們……借給我幾個錢呢?他們肯定會答應的!”
快天亮的時候,我睡著了,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只青蛙坐在殼里,轉動著眼睛。到中午,我口渴得醒過來,看看父親:他依然在踱來踱去做著手勢。[結束]
呼應:
【1】哪兒有?
飯館。
【2】在誰手里?
小孩子手里。
【3】他是怎么處置的?
狼吞虎咽,饑不擇食。
【4】用的人都咋樣了?
渴。
【5】還有沒有啦?
沒有啦。他爸爸都沒吃上。
【6】后來怎樣了?
他醒了,還是渴。他爸爸在房間里踱來踱去,已經一天一夜沒吃東西了。
小結:
這篇短篇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我”和父親到一家飯館去討飯。餓極了,連聲說“給我牡蠣!”有好事者給我拿來了牡蠣,向看我怎么吃。父親已經告訴我了。吃完回家躺床上,口渴。父親什么都沒吃上,他第一次討飯,實在不好意思,但是他又沒有找上工作,怎么辦呢?我睡醒的時候,父親還在房間里踱來踱去!故事大體如此。什么意思呢?我之所以能吃上牡蠣,一是我餓極了,顧不得面子,二是有人想看我笑話。父親之所以沒吃上,是因為他愛面子,連穿著都是如此,但是他居然找不到工作。故事啟示我們:第一,有飯吃,有衣穿,就很好,要艱苦樸素,不要奢侈浪費。第二,要為家人打好現在這份工,城里不比農村有地可以自己種吃的,真失業了你連吃的都沒有!第三,相比外在的東西,比如衣服皮鞋之類的,內在素質的提升更加重要,后者可以給你帶來財富!試想一下,你盡管穿著得體,但是遇到事兒半天憋不出一個屁來,還不是招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