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忘生(三)
- 而敘凡塵
- 阡寒雨墨
- 1019字
- 2020-01-18 22:28:19
就算是白癡,也能明白,黃道周這是在自尋死路。
然而,黃道周堅定地向前進發,明知必死無疑,卻依舊慷慨赴會。正如當年他拒絕和談,絕不妥協。
在江西婺源,他打了他人生當中第一場仗,也是最后一場仗。
結果毫無懸念,縱然再怎么反抗也抵不過命運。在命運面前,無論是誰,都渺小的像一只螻蟻。可總是有人,明知前路是深淵,明知希望渺茫,他一定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人活著,總得不妥協幾次。
哪怕,回頭無岸。
黃道周被捕回南京,在獄中,他的信念也絕對不會低頭。
他在獄中吟詠:六十年來事已非,翻翻復復少生機。老臣擠盡一腔血,會看中原萬里歸。
無數人前來勸他投降,其中就包括,為活命向清朝投降的明朝將領——洪承疇。
獄中,無論洪承疇如何苦苦哀求,從軟到硬,他依舊面不改色,昂首著,目光凝重。
看著洪承疇那丑陋的嘴臉,他冷笑,揮筆寫下一副對聯“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他將史可法與洪承疇對比,使得洪承疇又羞又愧,但在內心又不由得對其升起了崇敬之情。
“黃道周,你是條漢子。”末了,洪承疇留下這樣一句話轉身離去。
回去后,洪承疇上疏請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準。
死亡,即將來臨。
可曾恐懼過?
未曾!如果恐懼的話,當初也就不會揮師北伐了。
這世道上,總會留有一些不屈的靈魂。這樣的靈魂,任何時候都不會少。
隆武二年三月十五日,黃道周就義。臨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紙墨,畫一幅長松怪石贈人,并給家人留下了遺言:“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
在就義時,伴其多年的一個老仆哭之甚哀,嚎啕千里。
黃道周看著他,也為之動容。而后旋即笑道:“吾為正義而死,是為考終,汝何哀!”
至東華門刑場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血書遺家人:“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臨刑前大呼:“天下豈有畏死黃道周哉?”
說完,那柄刀便悄然落下。
頭落地,而身體卻立在那里,就算死,也絕不下跪。
那日,他英勇就義。倒下的是他的軀體,不滅的是他的靈魂。
他英勇就義,他死而無憾。
他還活著,至少在人們的心里,是這樣想著。
后來,人們在他身上的遺物中看清了那封遺書的落款:
大明孤臣黃道周。
就好像是當年的他,不識時務,但又絕不妥協。
一年后。
南京城里。
雖說黃道周早已就義,但他仍為百姓所傳頌。
茶館中。
兩個男子對立而坐,一位身披黑袍,另一位則身形瘦弱。
黑袍男子率先開口:“現在,我應該叫你吳阿衡,還是黃道周?”
那名瘦弱的男子笑道:“這具身體本是吳阿衡,可這里面的靈魂,不是你安排的嗎,柳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