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兒看到至清四五歲了,覺得他也該去學堂,怎么說被先生教化一下總是好的。于是次日一大早便親自送王至清到學堂讀書,做母親的總是希望兒子日后考取個功名,雖然王至清不是親生的,但是人都是有感情的,婉兒早就拿他當自己親生兒子看待。
“去了以后,要聽先生話,好好讀書,不要惹是生非,學堂不比家里,先生嚴厲的很”婉兒再三叮囑,連哄帶嚇唬,畢竟這孩子是她一手帶大的她很了解,孩子雖然頑皮了些,但是確實聰穎過人。
“我知道了娘,保證去了以后好好讀書,不惹是生非”得到了王至清的保證,婉兒這才放心離去。
“娘這數叨的脾氣什么時候能改改才好,不惹事,也得看看小爺心情好不好!”婉兒剛一轉身,王至清便偷偷嘴里嘟囔道。
學堂里的教書先生看起來約莫四五十歲,帶著一個大鏡框,滿口知之乎也,整個就是一酸腐文人。
此時,神州大地正掀起一片文化改革的浪潮,否定前朝文化,以當今朝上大學府中的學術言論為依據,創造了當今皇上認可的文化書籍,相較于古文中的文言文,改革后的現代文顯得更直白些。
最主要的還是當今皇上雖然改朝換代,但是還是怕唐朝的李氏子嗣復辟,畢竟有武則天的先例在,當今朝中亦有些李氏子嗣。所以,在他登基的第一天就宣布,唐朝所有的制度,文化,全部廢除。
所以,現今分為古文和今文兩派,今文比較吃香,古文是受到打壓排擠的,也有那種博古通今的大家,但是少之又少,當今朝代,皇上以武治國,所以,文采自然是忽略了些,按照王至清的性格,可能適合今文那派,但是很不幸,他遇上的是古文那派的老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開學第一天,老師在上面講課,王至清在下面呼呼大睡,睡覺倒也罷了,偏偏打上呼嚕。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位老師手持戒尺,走到王至清面前,用戒尺狠狠的敲了一下王至清的手。
王至清一個激靈站了起來,看見是先生,尷尬笑著道“先生講課過于無趣,學生不覺倦怠!”
這下捅了老師的痛處,這位老師最怕學生說他講課無趣,這確實也是古文和今文的差距,古文雖然規矩,但是確實了無生趣,今文雖然直白些,但是很有樂趣。
眼看的站在他面前這個小不點眼皮聳拉,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老師雖然心中憤怒。但是還是努力保持著為人師表的那種涵養和素質,背后用力握著的戒尺卻早已出賣了他的內心。
“我剛剛講了什么?”老師壓抑著心中的怒火,眼睛狠狠的盯著王至清道。
“忘了”
“忘了?”底下的學生哄堂大笑。
“那好,我在問你,今日在課上講了唐朝詩人李白的哪首詩?”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王至清學著先生的模樣,雙手背著,邊走邊念,一副了然于胸的樣子。
“好,好”待他念完此詩,所有學生拍手叫好,這其中也不乏有起哄者,這詩這么長,還未下課便背過的人,背過也就算了,偏偏還聲情并茂,著實少見。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在講臺上搖頭晃腦的背詩,老師見此,怒氣也消了大半。
非是王至清不肯聽課,而是這課對于他來說,簡直容易至極,他只需看一遍,文中的內容便熟記于心,老師講一遍,他便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成了學堂里的神童。
不過令老師頭疼的是,這孩子非常頑皮,一到上課,便各種搗亂,藏先生教案,用桌子把門擋住老師推了好幾次才推開,那些學生也都唯他命是從,可是每次犯完錯,看著他站在你前面那無辜的大眼撲閃撲閃的,你就沒辦法訓斥他。
最后,這個先生被氣的稱病不出了,縣里一連請了四五個先生,最后都和第一任先生下場是一樣的,不是氣的稱病不出就是氣的直接走人。
縣長也找過婉兒多次,婉兒也拿這孩子沒什么辦法,每次縣長一去,婉兒只能哭得梨花帶雨的訴說自己的苦難命運,弄得縣長也一頭兩個大,很是無奈,無奈之下,只好請這幾個孩子頭的家長來商量此事。
“陸兄何故至此?”就在陸老爺馬車剛到學堂門口,遠遠看見一人也往此而來。
“原來是張兄,哎,別問了,肯定是你那侄兒陸成九又在學校惹是生非了,提起你那侄兒,我就一肚子火氣”
“不瞞陸兄,我今天剛把你那侄兒張懷打了一頓,這小子記吃不記打”
“張兄,陸兄都在啊,我猜這幾個小子又在學堂惹事了,哈哈”這時,又打北邊過來一個壯漢。
“原來是李兄啊!這下人都到齊了,托這幾個孩子的福,咱們幾個老兄隔三差五的得聚聚!”說完那人哈哈大笑。
“李兄還有心情打趣,真是好雅致”姓張的人說道
“孩子這個年齡調皮搗亂很正常,只是這幾個孩子湊一塊調皮的可能有點過分了,要不不可能是縣長叫我等,更不可能將我等都叫來的。”陸丁道。
“陸兄說的有道理,這幾個小崽子可能惹了什么大禍,連縣長都被驚動了”
就在這三人議論間,縣長從屏風后面走了出來,三人一拱手“縣長大人最近安否?”
“為點小事煩憂,差下屬把在座各位請來,是想請各位幫忙出個出個主意,這學堂你們誰會教課?反正我看先生是教不了了,請一個你們那孩兒給趕走一個,現在周邊地方的先生們一聽咱們這學堂,不敢來”縣長有些無奈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