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yī)治癌實踐錄
- 陳炳忠 田應芳
- 4318字
- 2020-02-21 13:32:40
四、中國和國外醫(yī)學界對中藥抗癌作用的研究近況
大部分中藥都是植物藥。在醫(yī)藥發(fā)展史上,植物藥有著重要貢獻。例如洋地黃、奎寧、阿托品、嗎啡、利血平、麻黃素、馬錢子堿等都是從草藥中發(fā)現(xiàn)的,盡管當時它們都沒有經(jīng)過雙盲法臨床研究,但它們的療效是確切的,現(xiàn)在已獲得公認,并為后來新一代藥物的研究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根基。其中洋地黃、奎寧、嗎啡、阿托品、利血平等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近年來,中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包括西方國家都對中藥的抗癌作用做了大量研究。除了探討中藥是否有抗癌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學機制的實驗室研究外,也有一些臨床研究。
讓我們看看一些用隨機對照法并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的臨床研究。
鄒海萍等比較單純中醫(yī)治療和中醫(yī)治療加西醫(yī)化療對晚期大腸癌的療效。38例患者均經(jīng)病理學檢查證實。根據(jù)1989年國際抗癌聯(lián)盟(UICC)TNM分期標準屬第Ⅳ期(T 1~3N 1~3M 1)。隨機分為2組,一組21例單純用中藥腸寧方治療,另一組17例用腸寧方加西醫(yī)化療。腸寧方組成:黃芪、仙鶴草、薏苡仁、苦參、水蛭粉、大黃、甘草。西醫(yī)化療方案:氟尿嘧啶(5-FU)+亞葉酸鈣(CF)+奧沙利鉑(L-OHP)。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癥狀好轉,生活質量(Kamofsky評分)提高20分以上,CT等醫(yī)學影像學顯示病灶縮小。
有效——癥狀好轉,癌塊無變化,生活質量評分穩(wěn)定或略有改善。
無效——癥狀改善不明顯,癌塊繼續(xù)擴大或轉移,生活質量評分下降。
結果:腸寧組有效率66.7%,腸寧+化療組70.6%。用 U檢驗作兩個樣本率的比較, U=0.2583, P>0.05,即兩組療效的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不具有顯著性意義。表明單純中藥治療與中藥加化療的療效相似。可惜該研究缺少一個單純化療組來作比較。
賈小強等分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大腸癌療效,57例結腸癌均經(jīng)病理學檢查證實,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8例用手術和輔助化療加中醫(yī)藥辨證治療,對照組僅用手術和輔助化療。結果如表3-4、表3-5所示。
表3-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n/(%)]

注:兩組比較 * χ 2=5.388, P<0.05; △ χ 2=0.259, P>0.05。
表3-5 兩組生存率比較[ n(%)]

這個研究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單純西醫(yī)治療的生存率相似,但有中醫(yī)治療者生活質量較好。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何永成教授的實驗研究證實仙鶴草、黑芥子和穿心蓮有抗肝癌作用。
國外醫(yī)學界對植物藥抗癌作用的研究甚為重視。西醫(yī)所使用的抗癌化療藥物有不少來自植物。例如紫杉醇(paclitaxel,taxol)來自太平洋短葉紫杉,多西他賽(docetaxel;商品名taxotere)亦屬于這個系列。使用多年的抗癌化療藥長春新堿(vincristine)來自長春花(圖3-7)。三尖杉堿(cephalotaxine)和高三尖杉酯堿(homoharringtonine)來自三尖杉,喜樹堿(camptothecine)來自喜樹,伊立替康[camptosar(CPT-11)]是喜樹堿的半合成衍生物。靛玉紅(indirubin)來自中藥青黛(圖3-8),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和替尼泊苷(teniposide)是鬼臼素的半合成品。

圖3-7 長春新堿來自長春花

圖3-8 靛玉紅來自中藥青黛
近年來,國外興起了姜黃研究熱。至今已有逾千篇研究論文發(fā)表于一些重要的國際性醫(yī)學期刊上。根據(jù)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瑞士和愛爾蘭等地的大學的報道,姜黃素對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白血病、黑色素瘤、前列腺癌等均有效。美國癌癥研究所和英國的一些大學已經(jīng)用姜黃進行Ⅰ期臨床試驗。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Mukhopadhyay A等用MTT法和 3H標記的胸腺嘧啶核苷滲入法都發(fā)現(xiàn)姜黃素對多種雌激素受體陽性和雌激素受體陰性的乳腺癌細胞以及前列腺癌細胞有抑制或殺滅作用。法國Odot J等用核小體間DNA裂解檢測凋亡細胞的方法證實姜黃素對黑色素瘤細胞有明顯抑制作用。
在作用機制的研究上,發(fā)現(xiàn)姜黃的作用是多靶點的。姜黃素可以下調cyclin D等16種基因的表達,上調GADD153等22種基因的表達。姜黃抑制一些細胞信號通路,包括: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啟動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AP-1)、信號轉導和轉錄啟動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B細胞淋巴瘤基因2(B-cell lymphoma gene,Bcl-2)、Bcl-X(L)、天冬氨酸特異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多聚腺苷-5-雙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enosine-5′-diphosphate-ribose polymerase,PARP)、IκBα kinase(IKK)、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JNK(c Jun N-terminal kinase)、絲裂原啟動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環(huán)氧化酶-2(COX-2)、脂加氧酶(5-lipoxygenase,5-LOX)。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認為,姜黃與COX-2抑制劑塞來昔布(celecoxib)在抑制胰腺癌方面有協(xié)同作用,認為姜黃與塞來昔布合并使用增強抗癌療效,并可減少塞來昔布的用量,從而減輕塞來昔布的毒副作用。
姜黃不僅有廣譜和良好的抗癌作用,而且非常安全。姜黃素小鼠灌胃的LD 50>2g/kg,而抗癌化療藥甲氨蝶呤(MTX)對大鼠的LD 50為0.06g/kg,5-FU對大鼠的LD 50為0.241g/kg。姜黃素引起細胞凋亡所需劑量濃度為100~200μmol/L。食用1g姜黃后腸腔內(nèi)的姜黃素濃度可達270μmol/L,而人類可每天食用姜黃達8g而無毒性。事實上姜黃是很多亞洲國家普遍使用的食品。
加州大學產(chǎn)科婦科與生殖科學系的研究指出,黃芩對卵巢癌和部分乳腺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他們用7.5g干燥生藥加水125ml煎沸45分鐘,過濾,作1∶20~1∶640的稀釋。細胞死亡由MTT法確定,細胞凋亡由TUNEL法和流式細胞儀測知。所測試的人類乳腺癌細胞有BT474、MDA231、MCF7和SKBR3;所測試的人類卵巢癌細胞有SKOV3、CAOV3、OVCAR-3、Hey、HeyC2、HA8和OCC。研究排除了中藥可能含有的微量水銀、砒霜的作用,證實黃芩對上述所有卵巢癌細胞系列都有100%的殺滅作用,而對兩種乳腺癌細胞MCF7和SKBR3也有良好殺滅效果,即使在低濃度下也有效。對黃芩耐藥的乳腺癌細胞系列則有bcl-2的過度表達(bcl-2指B-cell lymphoma gene,是人類B細胞淋巴瘤中過量表達的原癌基因,有抗細胞凋亡的作用)。
近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外科系Shoemaker等用SRB法發(fā)現(xiàn)12種中藥具有抗癌作用而對正常細胞的影響則小或無(表3-6)。加州大學外科系的研究用中藥的水提取物。其制備方法是將7.5g干燥中藥磨碎,加入125ml蒸餾水,煮沸45分鐘,冷卻后過濾,離心。這與傳統(tǒng)的中藥水煎劑用法是一致的。
表3-6 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的12種中藥的抗癌作用(抑制:-0~50%;+51~75%;++76~100%)

續(xù)表

*癌細胞系列:A549(人肺癌),LLC(鼠肺癌),Panc-1(人胰腺癌),panc02(鼠胰腺癌),PC-3(人前列腺癌),LNCaP(人前列腺癌),MCF-7(人乳腺癌),MCNeuA(鼠乳腺癌)。 **HuMEC(人乳房上皮細胞)。
除了單味中藥的抗癌作用外,歐美的一些大學近年發(fā)表了一種稱為PCSPES的草藥復方提取物抗癌作用的研究,發(fā)現(xiàn)PC-SPES主要對前列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有效。還有研究報告指出,PC-SPES對抑制胰腺癌細胞有效。
美國霍普國立醫(yī)學中心腫瘤外科的Schwarz RE等用流式細胞儀和TUNEL法檢測中藥復方SPES或(和)阿霉素引起的胰腺癌細胞凋亡,發(fā)現(xiàn)SPES殺滅胰腺癌細胞的作用比阿霉素強。
美國Boston癌癥研究所比較過PC-SPES與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治療前列腺癌的功效。90個患者隨機分成2組,一組口服PC-SPES膠囊(960mg),3次/日;另一組口服己烯雌酚3mg/d。結果,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下降50%或以上者,在PC-SPES組有40%的患者,而在己烯雌酚組只有24%。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英國一所醫(yī)院的泌尿科今年發(fā)表了一項臨床研究,他們用PC-SPES治療的10名難治性前列腺癌患者,有7名出現(xiàn)PSA降低,而且沒有發(fā)現(xiàn)嚴重副作用或凝血障礙。他們獲準進行Ⅱ期臨床試驗。
加州大學報告體外和體內(nèi)實驗均顯示PC-SPES對結腸癌有很好療效而且安全。他們的體外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PCSPES對3種結腸癌細胞(DLD-1、SW480和SW620)都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蛋白質印跡法分析顯示PC-SPES降低SW620細胞的β-微管蛋白。在體內(nèi)實驗中,他們發(fā)現(xiàn)PC-SPES使實驗小鼠的腫瘤數(shù)量減少58%,并且沒有發(fā)現(xiàn)副作用,與未用藥的對照組相比,實驗小鼠的進食和體重不受影響。
PC-SPES由以下8種成分組成(DiPaola等,1998;Hsieh等,1998;Darzynkiewicz等,2000): Dendrantherma morifolium Tzvel(菊 花)、 Ganoderma lucidium Karst.(靈芝)、 Glycyrrhiza glabra L.(甘草)、 Isatis indigotica Fort.(大青葉)、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參三七)、 Rabdosia rubescens Hart(冬凌草)、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黃芩)、 Serenoa repens Small(鋸葉棕)。
紐約大學醫(yī)學院病理系最近發(fā)表的論文指出,中藥黃芩治療前列腺癌比PC-SPES更有效。他們的研究顯示黃芩的抗癌機制是抑制環(huán)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通路(cyclins/cdks pathways)。動物實驗顯示用藥7周可使前列腺癌縮小50%,并且抑制LNCaP前列腺癌的PSA的產(chǎn)生。
紐約醫(yī)學院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研究了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inge)和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對乳腺癌細胞MCF-7的作用。用流式細胞儀分析發(fā)現(xiàn)二者的70%乙醇提取物均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而丹參作用更強。云芝封鎖癌細胞從G 1期向S期的轉化,促進癌細胞凋亡;而丹參顯著抑制Rb、cyclin D1和p53的表達(但Rb和p53是抑癌基因),并導致p65和p50形式的啟動轉錄作用的核因子NF-κB的減少。但丹參的作用會被云芝削弱。
近年他們又發(fā)表了一種中藥復方對前列腺癌的作用的研究。他們稱這種中藥復方為Equiguard,他們的研究結論是該中藥復方對男性激素依賴性的前列腺癌細胞LNCaP、男性激素非依賴性的前列腺癌細胞DU-145和PC-3均有顯著抑制作用。作用機制是多靶點的,包括減少cyclin D1、E2F的表達,并且降低AR和PSA的水平。Equiguard還減少COX-2和增加苯醌還原酶(quinone reductase 1和2)。對前列腺癌的治療和預防均有價值。
Equiguard由下列9種中藥的70%乙醇提取物組成: 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淫羊藿)、 Morinda officinalis How(巴戟天)、 Rosa laevigata Michx(金櫻子)、 Rubus chingii Hu(覆盆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五味子)、 Ligustrum lucidum Ait.(女貞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菟絲子)、 Psoralea corylifolia L.(補骨脂)、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黃芪)。
大阪大學醫(yī)學院的一項預設性研究中,260名肝硬化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用中藥TJ-9和常規(guī)藥物,觀察5年,結果顯示中藥可防止肝細胞癌。TJ-9的成分就是中醫(yī)的小柴胡湯[Oka H,Yamamoto S,Kuroki T,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chemopreven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Sho-saiko-to(TJ-9)[J].Cancer,1995,76(5):743-749]
肝癌通常是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發(fā)生的。肝細胞癌的發(fā)生通常經(jīng)歷以下演變過程:肝炎病毒感染或者其他肝損害因素→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硬化的實質主要就是肝纖維化。研究表明,肝纖維化指標與原發(fā)性肝癌密切相關,肝纖維化的治療對預防原發(fā)性肝癌有積極的臨床意義。據(jù)大阪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茵陳、梔子和大黃組成的TJ-135顯著減少肝纖維化,其機制是減少Ⅲ型前膠原mRNA的表達和減少肝內(nèi)星形細胞活化的數(shù)量。肝纖維化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肝內(nèi)星形細胞的活化。活化的星形細胞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可分泌多型膠原、層黏蛋白、纖維連接蛋白和透明質酸等多種細胞外基質(ECM)成分,核因子NF-κB和轉化生長因子TGF-β 1及其受體表達增加是最強的促膠原生成因子。檢查肝纖維化的常用指標有4種:透明質酸(HA)、Ⅲ型前膠原肽(PⅢP)、層黏蛋白(LN)和Ⅳ型膠原(Ⅳ-C)。有研究顯示,用四氯化碳處理6周導致肝纖維化的大鼠服用丹參、三棱、當歸、蟲草、郁金、崖棕根這6種中藥后,NF-κB和TGF-β 1的表達受到抑制,血清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以及層粘連蛋白(LN)和透明質酸(HA)濃度降低。另一項研究顯示,丹參和當歸對于結扎膽管導致肝纖維化的狗和肝硬化患者都能降低門靜脈高壓,作用慢而持久,與硝苯地平(nifedipine)處理組比較,沒有副作用。在一項動物實驗中,使用丹參、當歸、桃仁、紅花4種中藥,結果顯示丹參和紅花可以抑制肝纖維化,丹參作用更為顯著。
以上這些由西方國家的醫(yī)學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表明,中藥的抗癌作用并非虛構;同時表明,中藥的抗癌作用一般是多靶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