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中醫診療皮膚病的特點

第一節 整體觀念

所謂中醫的整體觀念,有兩層含義,即兩個整體,一是人體自身的小整體,一是人與自然的大整體。茲分述如下:

一、人身小整體

皮膚之疾,雖病在體表,卻很多都是與臟腑有關,不能只治其表,而忽略其里。否則,要么無效,要么短效。如常見的痤瘡,局部表現為毒熱,其熱源則在臟腑,不治其臟腑,徒治其皮表,療效往往不佳,而且還會帶來許多副作用。遺憾的是,目前還有一些中醫皮膚科醫生依然簡單地認為,不管痤瘡的內在根源是什么,只要局部的毒熱存在,我就先解毒清熱。這種治療思路對于某些患者而言,或許有效,而對于另外一些患者(寒熱錯雜或上熱下寒者),則非但無效,而且還會導致腹痛、腹瀉,傷及整體。這是臨床應該避免的。《內經》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治療疾病就是補虛瀉實,使其平和,僅僅瀉實而不補虛,則必傷人也。

二、人與自然的大整體

清末名醫石壽堂《醫原》曰:“人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于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人之有病,猶天地陰陽之不得其宜。”人必須順應四時,順之則不病,逆之則病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四季變化對人體施加影響,人順之而調整機體內部平衡。不同體質之人,對四季氣候變化的反應不同,因此,體質不同的人在同一環境下受到的影響也有區別。比如蕁麻疹,有遇熱而發,有受寒則生;濕疹也是如此,有夏季發作或加重者,也有冬季發病或加重者。作為醫生,我們應該詳查細考,先明確患者本身的問題所在,再考慮自然界對其施加的影響以及患者的反應,得出人身小天地與自然大天地的綜合作用結果,明確病因病機,再擬定治法與方藥,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虛虛實實之戒。對于皮膚病的辨證論治,許多教材也僅僅是考慮到了人身小天地,對于自然界與人之間的作用與反應則沒有考慮進去,這勢必會導致辨證不客觀和出現偏差,影響治療效果。思路決定治法與方藥,關乎治療效果,應該加以調整,促進中醫皮膚科乃至整個中醫學科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邑县| 连平县| 屏东市| 三台县| 建始县| 垦利县| 额敏县| 青川县| 靖宇县| 旬邑县| 溧水县| 疏勒县| 雷州市| 花莲县| 锦州市| 贵溪市| 合作市| 鹿邑县| 高台县| 尉氏县| 饶阳县| 镇赉县| 宁河县| 衢州市| 内黄县| 中方县| 乐亭县| 板桥市| 绥化市| 洞头县| 正镶白旗| 阿瓦提县| 峨边| 绥江县| 河池市| 黄梅县| 阜城县| 揭阳市| 广州市| 海安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