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溫熱塑矯形器實用技術
- 趙正全
- 1825字
- 2020-07-24 14:49:19
前言
隨著康復醫學事業的快速發展,矯形器的臨床應用日趨深入和廣泛,在殘疾預防、疾病治療及功能代償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低溫熱塑矯形器是矯形器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一類器具,是20世紀80年代初才在我國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矯形器技術。由于該項技術在材料、制作工藝和裝配應用方面的特點,相對其他類型的矯形器,它既能達到治療功效又能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得醫療工作者和患者很容易接受。目前,在我國尚未有系統介紹低溫熱塑矯形器制作與應用的專業書籍,多數從業人員都是經過較短時間培訓后立即開始為患者提供該項服務,難免在服務過程中出現諸多的問題,影響了該項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因此,編寫一本低溫熱塑矯形器實用技術專業工具書非常必要,可為培養專業人才和指導臨床實踐工作提供較系統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術。
為了突出本書的實用性特點,所有章節均以實際醫療工作需要和專業技術要求進行論述,可操作性比較強。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①闡述了矯形器的功能、分類、醫師與矯形師的職責,讓讀者能清晰地了解各類矯形器的臨床治療作用以及低溫熱塑矯形器的特點與優勢;②詳細介紹了軀干與四肢功能解剖和運動生物力學,讓讀者在醫學和運動學理論指導下進行矯形器的設計和制作;③突出了矯形器的裝配應建立在對疾病認識基礎上的理念,只有對疾病的不同階段及其患者臨床表現進行評估并熟悉和理解醫療檢查結果,才能為患者提供最適配的矯形器,為此,本書納入了肌力評定、關節活動度測定、痙攣的評定、腫脹的評定、疼痛評定及影像學診斷等內容;④結合低溫熱塑矯形器種類,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各類低溫熱塑矯形器的結構、穿戴時的體位和適應證,使讀者清楚地了解不同矯形器的性能并針對臨床表現更準確地選擇矯形器類型;⑤從材料與輔具、設備與工具、操作步驟與方法等方面系統地介紹了低溫熱塑矯形器制作技術和操作規范,以保證產品質量;⑥臨床應用是矯形器服務最重要的環節,從適用于低溫熱塑矯形器的各種創傷、疾病的性質、臨床表現、功能障礙到矯形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進行介紹,適用于康復醫學科、矯形外科、創傷外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燒傷科、兒科、腫瘤科等臨床學科的從業人員。為了讓讀者更清楚了解各章節內容,特別制作和精選了近700幅插圖,收集了近年來國內有關輔具的條例法規,使專業人員了解行業的政策,擴大學術視野。因此,本書既是一本在臨床上實用性很強的工具書,又是專業教育必要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
本書由醫學院校和從事醫學工程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家編寫,得到國際著名康復醫學專家、美國醫學院外籍院士、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學會前任主席勵建安教授的指導并為本書作序。國際義肢及矯形學會常務理事、國際義肢及矯形學會香港分會前會長、香港伊麗莎白醫院假肢矯形部前任主任關雄熹先生,國際義肢矯形學會理事、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歐陽財金先生,中國康復輔助器具協會副會長、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張曉玉教授對書稿進行了審閱,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了更好地保障該書的臨床實用性,充分體現康復技術產、學、研互相融合的優勢,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我們特邀請了廣州科萊瑞迪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李力老師、李彩虹老師參加了本書的編寫。李彩虹老師為本書插圖的制作做了大量工作,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向艷平老師對文字和圖片進行了整理和校正,華潤武鋼總醫院的易蘭老師幫助翻譯了部分國外資料。在此對各位專家和同仁的熱情幫助和辛勤工作深表謝意!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我的老師南登崑教授,是他將我引入康復工程專業之門。20世紀70年代初,南教授傳授我理療儀器和康復設備的工作原理及電子維修技術,教誨我對事物邏輯思維的方法,在南教授主導下,我們成功地進行了包括經顱磁刺激儀、智能電診斷儀、完全失神經治療儀等儀器的研制并投入臨床使用。1978年,在他的親自教導下,我開始從事神經電生理—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EMG)臨床檢查工作,豐富了我對人體生物力學、運動學的認識,為日后開展假肢矯形器工作積累了良好的臨床基礎。1989年,為了世界衛生組織康復醫師培訓班的教學工作,南教授指派我去香港學習,使我開始接觸假肢矯形器的臨床應用和教學工作,1996年再次去香港專門進修假肢矯形器專業之后,他幫助我建立了同濟醫院中德假肢矯形器中心,為我創造了優良的工作條件。
本書的編寫參考了部分國內外教材、內部文獻、論文等資料,在此瑾向有關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誠摯的感謝。
由于本人知識和能力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或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2016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