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北京積水潭醫院難治性創面修復與整形作者名: 沈余明 胡驍驊本章字數: 891字更新時間: 2020-07-15 15:30:28
序一
皮膚是人體最大而又暴露在體表的器官,自古以來人類在日常生活、工作、勞動及自然災害、戰爭中,皮膚軟組織特別容易受到損傷。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高峰期,各種外傷、機動車交通傷、熱電化學放射燒傷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創傷發生率很高。首當其沖的就是皮膚軟組織的損害與缺損。皮膚軟組織缺損勢必危及在其深部的血管、神經、肌腱、骨、關節甚至內臟等重要組織、器官。現代醫學在骨骼、關節的損傷、包括內臟的病害中,利用侵入性的手術干預和植入人工的生物性制品也越來越廣泛,如果傷口感染,植入物外露,形成難愈性的創口,則是致死、致殘率極高的醫源性大難題。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發展,糖尿病、血管疾病造成的創面以及壓瘡等也趨增多。因此,各種原因的創面的處理,是醫院許多科室在日常工作和應對突發事件、備戰時都要面對的問題。簡單的淺度創面通常換藥就可愈合。深Ⅱ°、Ⅲ°、Ⅳ°和深部組織壞死的創面常常就需要手術修復創面。幾百年前發明的游離植皮術,是外科醫生處理創面的一大利器,至今仍為臨床常用。二次世界大戰后蓬勃發展起來的皮瓣外科,更是修復深度創面的有效方法,挽救了無數傷病員的生命和肢體,使他們恢復功能回歸社會和家庭。我國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皮瓣外科手術得到巨大發展和普及,并有許多發明創造,對世界醫學卓有貢獻。目前,除了城市中大的醫療中心專科醫生以外,許多地區縣級醫療單位也都有開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當然,各種修復深度、難治性、慢性創面的皮瓣、肌皮瓣及其他組織瓣移植外科手術適應證的選擇,能否成功施行并取得良好療效,是需要有豐富的解剖、包括顯微外科解剖知識和經過良好訓練的外科手術技巧,經歷過成功和失敗的體驗,才能在臨床上得心應手地運用。
本書是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整形科一些有志于此的醫生,在繼承和發展前人經驗基礎上精心鉆研,總結幾十年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和心得體會寫成。相信對從事創面修復的醫生和其他有關的醫務人員和醫學生都有良好的參考與借鑒的價值。
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前主任 主任醫師、教授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中華醫學會燒傷醫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杰出貢獻獎獲得者
2015年11月12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