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車輛利用和管理評價定額及指標

1.1.1 車輛利用評價指標

評價汽車運行性能的指標主要包含兩大方面:運輸統計指標和車輛利用單項指標。

1.運輸統計指標

(1)運量

1)客運量:統計期內運輸車輛實際運送的乘客人數。計算單位:人。統計原則:在計算客運量時,不管乘客行程的長短或客票票價多少,每位乘客均按一人計算;不足購票年齡免購客票的兒童不計算客運量。

2)貨運量:統計期內運輸車輛實際運送的貨物質量。計算單位:t。

(2)周轉量

1)乘客周轉量:指報告期內運輸車輛實際運送的每位乘客與其相應運送距離的乘積之和。計算單位:人·km。計算公式:

乘客周轉量=Σ(運送的每位乘客×該乘客運送距離)

2)貨物周轉量:指報告期內運輸車輛實際運送的每批貨物重量與其相應運送距離的乘積之和。計算單位:t·km。計算公式:

貨物周轉量=Σ(每批貨物質量×該批貨物的運送距離)

3)換算周轉量:是車輛完成的貨物周轉量和乘客周轉量綜合產量指標。計算單位:t·km。計算方法:以運輸車輛所完成的周轉量,按一定的比例換算成同一計算單位后求得。公路乘客周轉量與貨物周轉量的換算關系為10人·km=1t·km

(3)運輸量 汽車運輸的運輸量是指汽車運輸完成的運量和周轉量,也稱產量。用運量和周轉量兩種指標評價。

例如:兩客運站A、B相距500km,每月運送旅客達到10000人,其中身高不足1m的有1000人,不足1.4m的有1000人(不足1m,免票;1~1.4m,半票)。A、B站中間有一個中途站點,有3000人在此轉車。

兩物流站A、B相距500km,某天運輸的貨物總質量達200t,A、B站之間有一個中途站,有100t貨物在此卸貨。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得到下面所有評價指標:

統計期是1個月。客運量:9000人(不足1m的免票,不計算在運量中)。

統計期是1天。貨運量:200t。

乘客周轉量:(10000-1000-3000)×500+3000×250=3000000+750000=3750000人·km

貨物周轉量:100×250+100×500=75000t·km

運輸量={運量,周轉量}

計算第一個例子的運輸量,即客運量9000人,乘客周轉量3.75×106人·km

貨物運輸量,即貨運量200t,貨物周轉量75000t·km。

2.車輛利用單項指標

車輛利用單項指標包含的項目如圖1-1所示。

圖1-1 車輛利用單項指標包含的項目

(1)車輛時間利用指標

1)完好率:指報告期內完好車日在總車日中所占的比例。車輛完好率表明在報告期內,技術狀況良好,可隨時出車進行運輸工作的車輛情況,是反映車輛的技術狀況、車輛管理、運用和修理、保養工作質量的指標。計算單位:%。計算公式:

完好率(%)=完好車日÷總車日×100%=(總車日-非完好車日)÷總車日×100%=(工作車日+停駛車日)÷總車日×100%

2)工作率:指報告期內工作車日在完好車日中所占的比重,用以反映車輛的利用程度。計算單位:%。計算公式:

工作率(%)=工作車日÷完好車日×100%=(完好車日-停駛車日)÷完好車日×100%

車輛工作車日與車輛停駛車日之和為車輛完好車日。可見,要提高工作率必須提高完好率和減少停駛車日。

如某混凝土攪拌公司具有72臺混凝土攪拌車,2月營運20天,在此期間,有部分車輛需要進行季檢、年檢、維修和養護工作,以及部分車輛停駛,如表1-1所示。

表1-1 某混凝土攪拌公司2月車輛運行統計表

由此,可以得出

車輛完好率=[72×20-(7×2+8×1/8+1×3+1×7)]÷(72×20)×100%≈98.3%

車輛工作率=[72×20-(7×2+8×1/8+1×3+1×7)-12×15]÷(72×20)×100%≈85.8%

(2)速度利用指標

1)技術速度:車輛在運行時間內平均每小時行駛的里程。計算單位:km/h。計算公式:

技術速度=總行程÷運行小時數

技術速度實際上是車輛的行駛速度。汽車動力性能、道路條件(如路面、寬度、坡度、彎道、視線等)、所運貨物的特征、行車密度、車輛載重量等客觀因素以及車輛保修質量和駕駛人的熟練程度等都對技術速度有影響。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必須在許可的條件下提高技術速度。

2)營運速度:車輛在出車時間內,平均每小時行駛的里程。計算單位:km/h。計算公式:

營運速度=總行程÷出車時間

營運速度的大小不僅受技術速度的影響,還受運輸組織工作好壞、運輸距離大小和裝卸停歇時間長短等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的技術速度下,營運速度與出車時間利用系數成正比。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為:營運速度=技術速度×出車時間利用系數。

3)平均車日行程:指報告期內平均每一個工作車日車輛所行駛的里程,是車輛速度性能利用與出車時間利用的綜合性指標。計算單位:車·km。計算公式:

平均車日行程=總行程÷工作車日=營運速度×平均每日出車時間=技術速度×出車時間利用系數×平均每日出車時間

(3)行程利用指標

1)行程利用率:指報告期內載運行程在總行程中所占的比重。計算單位:%。計算公式:

行程利用率=載運行程÷總行程×100%

提高行程利用率是提高車輛運用效率,降低運輸成本的重要途徑之一。影響行程利用率的因素很多,例如,貨源、客源的充足程度及其在空間和時間的分布情況,運輸組織工作質量,車庫與貨場的空間布局等都對行程利用率有明顯的影響。

2)空駛率:指報告期內空駛行程在總行程中所占的比重。計算單位:%。計算公式:

空駛率=空駛行程÷總行程×100%

(4)裝載能力利用指標

1)裝載質量利用率:指報告期內載貨車實際完成周轉量與其載運行程載貨量的比值,用以反映載運行程載貨量利用程度。計算單位:%。計算公式:

裝載質量利用率=實際完成周轉量÷(載運行程×載貨量)×100%

2)載客量利用率:指報告期內載客汽車實際完成周轉量與其載運行程載客量的比值,用以反映載運行程載客量利用程度。計算單位:%。計算公式:

載客量利用率=實際完成周轉量÷(載運行程×載客量)×100%

在計算載貨車的載客量利用率時,附載乘客所完成的乘客周轉量人·km應換算為t·km。在計算客車的載客量利用率時,附載貨物所完成的貨物周轉量t·km應換算成人·km。

3)實載率:統計期內車輛實際完成周轉量占其總行程額定周轉量的比重,用以反映總行程載貨(客)量的有效利用程度。計算單位:%。計算公式:

實載率=實際完成周轉量÷總行程額定周轉量×100%

=里程利用率×載貨(客)量利用率(噸位相同的車輛)

(5)動力利用指標 動力利用指標主要是拖運率。拖運率是指報告期內掛車完成的周轉量與主車、掛車合計完成的周轉量之比,用以評價車輛動力的利用程度。計算單位:%。計算公式:

拖運率=掛車完成的周轉量÷(主車完成周轉量+掛車完成周轉量)×100%

3.車輛利用綜合指標

(1)車輛運用效率 車輛運用效率評定指標有單車產量、車噸(客)位產量、車公里產量。

1)單車產量:指在報告期內平均每輛車所完成的換算周轉量。計算單位:t·km。在計算單車產量時,不僅要對主車、掛車分別進行計算,還應對主車、掛車進行綜合計算。計算公式:

汽(掛)車單車產量=汽(掛)車完成的換算周轉量÷汽(掛)車平均車數主、掛車綜合計算時,采用下式:

單車產量=汽車和掛車完成的換算周轉量÷汽車平均車數

在一定的條件下,單車產量的高低與運輸企業完成的換算周轉量多少有關。換算周轉量完成的多少與企業車輛在時間、速度、行程、載貨(客)量以及貨物(乘客)運送的平均距離有關。因此,單車產量集中反映了車輛在時間、速度、行程、載貨(客)量等方面的綜合利用效率。

2)車噸(客)位產量:指在報告期內平均每噸(客)位所完成的換算周轉量。車噸(客)位產量,可按主車、掛車分別進行計算,也可以按主車、掛車綜合計算。計算單位:t·km。計算公式:

汽(掛)車車噸(客)位產量=汽(掛)車完成的換算周轉量÷汽(掛)車平均總噸(客)位(分別計算)

車噸(客)位產量=汽車和掛車完成的換算周轉量÷汽車平均總噸(客)位(綜合計算)

以上各項指標構成了車輛運用情況的指標體系。

3)車公里產量:在統計期內平均每輛車每行駛1km所完成的換算周轉量。計算單位:t。計算公式:

車公里產量=換算周轉量÷車輛總行程

(2)汽車的運輸成本 單位運輸產品產量所支付的費用。計算公式:

1)變動成本(車輛運行費用):與車輛行駛有關的費用支出,包括運行材料費用、車輛折舊費用、車輛維修費、養路費。變動成本占運輸成本的40%左右。在變動成本中,運行材料費用占25%~30%,車輛折舊費用占10%~15%。

2)固定成本:與車輛行駛無關的費用支出,包括職工工資、行政辦公費用、房屋維修費、職工培訓費。固定成本占運輸成本的60%,這也是國有運輸企業普遍虧損的原因之一。

1.1.2 車輛管理評價定額和指標

車輛管理評價定額和指標是堅持預防為主和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車輛技術管理原則的量化,包括主要經濟定額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兩個方面。

1.主要經濟定額 (1)行車燃料消耗定額 汽車百公里或完成百噸公里周轉量所消耗燃料的限額。可依據車型、使用條件、載貨(客)量和燃料種類分別制訂。

(2)輪胎行駛里程定額 新輪胎開始使用,經翻新到報廢所行駛里程的限額。

(3)車輛維護和小修費用定額 車輛每行駛一定里程,維護和小修耗用的工時和物料費用的限額。

(4)車輛大修間隔里程定額 新車到大修,或大修到大修之間所行駛里程的限額。

(5)發動機大修間隔里程定額 新發動機到大修,或大修到大修之間所行駛里程的限額。

(6)車輛大修費用定額 車輛大修費用定額是指車輛大修所耗工時和物料費用的限額。

2.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完好率 見1.1.1節標題“2.車輛利用單項指標”中的內容。

(2)車輛平均技術等級 車輛平均技術等級評定就是對長期運行的車輛在一定時期的技術狀況按統一的評定指標加以評估和劃分。車輛平均技術等級是指所有運輸車輛技術狀況的平均等級。

(3)車輛二級維護實施率 計算公式:

(4)維護返工率 車輛維護出廠后,返工車輛次數占維護竣工總車輛次數的百分比。計算公式:

(5)車輛新度系數 車輛新度系數是綜合評價運輸單位車輛新舊程度的指標。計算公式:

(6)小修頻率 小修頻率是指車輛每行駛1000km發生小修的次數(不包括各級維護作業中的小修)。

(7)輪胎翻新率 在統計期內經過翻新的報廢輪胎占全部報廢輪胎的百分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木里| 洛扎县| 鄢陵县| 抚宁县| 灵璧县| 定南县| 来凤县| 上林县| 河源市| 景泰县| 甘德县| 紫阳县| 鹿泉市| 镇赉县| 松阳县| 新安县| 博爱县| 新宾| 怀远县| 玉龙| 台北县| 墨脱县| 应城市| 和静县| 平南县| 进贤县| 邯郸县| 上饶县| 高清| 遂溪县| 格尔木市| 老河口市| 西乡县| 湘潭市| 玛曲县| 牡丹江市| 开江县| 和平区| 方正县|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