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碰撞鈑金修復技巧與實例(第2版)
- 顧平林 馮小青
- 5345字
- 2020-02-21 16:40:34
第五節(jié) 汽車前端和側(cè)面碰撞的修復
一、車身前端損壞的修復
車身前端損壞主要是前端受碰撞(如追尾)形成的,損壞的部位包括前部橫梁側(cè)旁的擋泥板、縱梁及前翼子板等相關區(qū)域。
1.前縱梁和前翼子板內(nèi)加強件的校正
如圖2-42所示,首先按與撞擊相反的方向拉拔換件側(cè)的縱梁,然后修復修理側(cè)的翼子板內(nèi)加強板和縱梁,最后修復翼子板內(nèi)加強板和縱梁的安裝部位。
通常修理側(cè)的整個翼子板內(nèi)加強件和縱梁都存在或左或右的偏斜,而長度方向并未發(fā)生扭曲,如圖2-43所示。修理過程中,應不斷地測量對角線長度,且校正其距離。為提高作業(yè)效率,可同時拉拔縱梁與翼子板內(nèi)加強板上部的加強肋。如果修理側(cè)的縱梁朝外偏斜,則應朝前轉(zhuǎn)一個角度拉拔,同時應注意測量對角線的變化。如果修理側(cè)的縱梁朝內(nèi)側(cè)偏斜,則應直接向前拉拔;如果修理側(cè)的縱梁損傷嚴重,則應在對角線長度正確的點處把橫梁和散熱器上的固定板拆開,分別進行修理。
圖2-42 拉拔校正換件側(cè)的翼子板內(nèi)加強件和縱梁
圖2-43 拉拔校正翼子板加強件修理側(cè)
2.A柱和前圍的校正修復
對于換件側(cè)的前翼子板內(nèi)加強板和縱梁的修理,主要的修理部位是前圍。如果碰撞比較嚴重,損傷可能涉及A柱,也會使車門定位受到影響而關不上。此時,只簡單地夾住翼子板內(nèi)加強板和縱梁的前緣處進行拉拔,并不能修復A柱和前圍的主要損傷,而應在主要損傷部位附近夾卡進行拉拔,如圖2-44a所示。在對A柱向前進行拉拔的同時,增加一個液壓動力推桿從內(nèi)側(cè)撐頂,如圖2-44b所示。
在車身修理中,通過尺寸測量可判定其修復的程度。車身上有一些特定的標準參考孔,若測得的標準孔之間的尺寸符合廠家的規(guī)定,則表明車身的修復比較理想。圖2-45所示為檢查車身前端的標準孔,有前翼子板的后安裝孔、前地板下加強肋上的參考孔等。
圖2-44 A柱和前圍的校正修復
a)在主要損傷部位附近夾卡進行拉拔 b)增加一個液壓動力推桿從內(nèi)側(cè)撐頂
圖2-45 標準測量點
對于前置發(fā)動機后輪驅(qū)動的汽車,前縱梁遭到嚴重損傷時,其變形如圖2-46所示,標準測量點的高度會降低;對于前置發(fā)動機前輪驅(qū)動的汽車,前縱梁遭到損傷時,其變形如圖2-47所示,標準測量孔向上傾斜了。在修理汽車時,應重點關注這兩類情況。
圖2-46 典型的前置發(fā)動機后輪驅(qū)動汽車前縱梁的損傷
3.前圍側(cè)面的校正修復
對于因側(cè)向碰撞而引起的前部車身側(cè)面彎曲損傷的修復,最好采用車架校直裝置進行校正。在圖2-48所示校正中,B點受力最大,必須保證夾緊。拉拔沿兩個箭頭相互垂直的方向進行。如果點C處未夾緊,點A處就不能拉拔;如果點C處沒有合適的卡夾部位,可使用間夾在四個點上的車身固定器來修理車身。
二、車身側(cè)面損壞的修復
如果汽車側(cè)面門檻中部遭到嚴重碰撞,則車身地板會彎曲變形,整個車身彎曲呈香蕉形。修復這種碰撞損傷的拉拔方法如圖2-49所示,固定車身彎凸一側(cè),在凹陷側(cè)沿三個方向用“三向拉拔”校正法進行校正,先將車身兩端拉開,再將凹陷部分拉出。
如果汽車側(cè)面其他部位如前部遭到嚴重碰撞而損傷,則在拉拔修復前,應先將汽車錨定,且錨定力與拉拔力的方向應相反,如圖2-50所示。
圖2-47 典型的前置發(fā)動機前輪驅(qū)動汽車前縱梁的損傷
圖2-48 側(cè)向彎曲損傷校正
圖2-49 車身側(cè)圍的校正修復
圖2-50 車身側(cè)面前部拉拔的錨定的方法
三、車門的修復
車門是車身的重要部件,而汽車發(fā)生碰撞時,車門很容易損壞,因此車門的碰撞修復是事故后車輛修復的重要工作之一。汽車車門主要由連接部件、使用功能部件、裝飾部件三部分組成。車門通過鉸鏈安裝在汽車車身側(cè)面,因此,要想修復汽車車門,就必須先修復汽車側(cè)面車身。
1.碰撞方向?qū)囬T的損傷
汽車碰撞一般有正面、側(cè)面、后面3個方向,由于汽車車身設計時要考慮乘員的安全,通常在車身結構方面都進行了精心設計。汽車的車身碰撞受力的大小、方向是碰撞損傷的重要因素,結合車身結構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碰撞損傷部位和損傷程度的結論,是碰撞修復的重要前提。
汽車的正面碰撞力的傳遞路線如圖2-51a所示,圖中箭頭表示正面碰撞的傳力途徑和碰撞力的分散狀況。從圖2-51a可以分析得到正面碰撞以后,車門受碰撞力的影響較小,只會影響到側(cè)車身的A柱。這種損傷通過對前車身進行基準檢測點測量,就可以確定修復方案。而后面的碰撞對車門影響通常也不大。側(cè)面碰撞時力的傳遞路線如圖2-51b所示,圖中箭頭表示側(cè)面碰撞的傳力途徑和受力狀況。發(fā)生側(cè)面碰撞以后,對車身的側(cè)面和車門的損傷十分嚴重。
2.車門碰撞的損傷分析與修復
鈑金技師應首先目測車身受碰撞的損傷程度,如果判定側(cè)車身的門框受到損傷,應先將車門拆下。拆卸車門應先將“車門開度限位器”拆除,然后拆除車門鉸鏈螺栓。拆除時應細心觀察有無損傷情況。車門拆除后應檢測車身測量基準點的變形情況,如果碰撞后發(fā)生了變形則應校正。需要強調(diào)的是,承載式車身都是薄板結構,因此在恢復車身構件的原始形狀的同時還應使金屬板件恢復原來的晶格狀態(tài)。通常可采用局部加熱和錘擊的方法,加熱的范圍、溫度要依據(jù)有關修理規(guī)范和經(jīng)驗實施,切勿隨意操作。
圖2-51 汽車碰撞力的傳遞路線
a)正面碰撞時力的傳遞路線 b)側(cè)面碰撞時力的傳遞路線
圖2-52 牽引拉出復位
車門修復可分成車門局部整平牽拉修復、更換車門外蒙皮和更換整體車門。采用何種方式應視車門損壞情況,例如,撞凹處硬化的程度、車門外蒙皮背面可接近的程度以及門框損壞的程度等來決定修復方案。
(1)鉆孔拉拔法
1)在撞后出現(xiàn)的凹陷處或褶皺處用手電鉆鉆出一排小孔,孔徑為3.0~3.2mm,孔距可為10~15mm。一般情況下孔距要根據(jù)車身外板變形處的情況而定。
2)將牽引鉤伸入小孔中,逐個將其往外拉,直到完全恢復原狀為止,如圖2-52所示。拉拔時每只手可握兩個拉桿,兩手用力保持均勻一致,慢慢地拉,不可用力過大。
3)拉平后,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將孔焊死。焊接方法如下:
①焊槍垂直于板面,對準孔中心,如圖2-53所示。
②將焊絲插入孔內(nèi),短暫地按下開關激發(fā)電弧,然后松開開關。
③焊絲在孔內(nèi)形成熔池,而后冷卻凝固。若孔徑較大,焊槍沿孔周邊緩慢地移動至孔中心,如圖2-54所示。焊點以略高出板面為宜,過高將給打磨帶來困難,反之則會使強度不足。
圖2-53 焊槍對準孔中心
圖2-54 緩慢移動焊槍
4)用電動砂輪機打平焊點。
(2)墊圈拉拔法
1)在鈑金表面凹陷最嚴重的部位焊接一定數(shù)量的墊圈,如圖2-55所示。
2)用拉桿鉤住墊圈進行拉伸,如圖2-55所示。
3)除掉墊圈,用砂輪機打磨平整。
圖2-55 墊圈拉拔法
(3)車門外蒙皮的分離、整形與修復 車門外蒙皮多采用雙曲微拱的鈑金件以增加車門的剛性。車門外蒙皮圍繞著門框包裹,緊固在凸緣上,用電鉚焊、點焊固定在門框上。
在拆卸車門以前,檢查鉸鏈是否扭曲,觀察車門與車身門框的配合情況。同時,判斷車門外蒙皮是怎樣固定在車門框上的,并從門上拆卸所有的外飾件和門窗玻璃,而后校正車門內(nèi)部門框。需要時可使用液壓千斤頂或車身千斤頂。清除車門凸緣焊點上的油漆,用鉆頭、點切割器或砂輪除去點焊點,也可采用磨掉折邊凸緣邊的方法使車門外蒙皮與車門框分離。如果沒有車門樣板或其他測量數(shù)據(jù),應準備檢修完工后的檢測手段(制作樣板或測量數(shù)據(jù))。
千萬要注意,不要使用焊炬或動力鏨子去分離車身外蒙皮,否則車門內(nèi)框的板件可能變形或被不適當?shù)厍懈睢S脠A盤砂輪磨掉任何點焊、釬焊、銅焊和鐵銹的殘余。
車門外蒙皮修復的主要操作是整形,將外蒙皮凹陷部位放在平砧上,用木錘輕輕捶擊使其初步恢復原來的形狀,然后再用墊鐵細敲。如果敲擊時受曲折線條或直棱線的限制,甚至出現(xiàn)延展現(xiàn)象時,可采用點狀加熱收縮,通過周向作用的內(nèi)應力,使曲線條周圍金屬下沉,逐漸使曲折線條平直。在采用點狀加熱收縮時,應用焊槍火焰對準凸起最高處(即伸展中心),加熱范圍的大小要根據(jù)延展的程度而定。如延展面積較大,熱點直徑約為20~30mm。加熱后應趁熱急速錘擊加熱點的周圍,然后再敲擊加熱點。敲擊時應用合適的頂鐵墊實加熱點的反面,待冷卻后再用錘子輕輕敲平點狀加熱處。在進行加熱收縮工作時,一定要謹慎,對于可收可不收的情況,應盡可能不用加熱收縮,且收縮和敲平都要適當。
碰撞后的車門出現(xiàn)裂紋,通常就需要補焊了。如果裂紋較長,焊接過程中會產(chǎn)生過多的延展現(xiàn)象,造成金屬材料硬化,給修復帶來進一步困難,建議采用對車門中、下部進行更換的修復方法。
車門中、下部更換,首先應合理地確定更換范圍,且要便于操作和焊接。切割部位一般選擇在平面上,不宜選擇在棱線或彎折邊處。按其更換的部位尺寸下料,并留出折邊余量。按折邊、整形、起肋操作工藝加工、清潔、整修車門外蒙皮的接口,對齊接口后先做定位焊,然后再進行焊接。焊接時,采用的焊接方法較多,有分段定位、間隙法、左向法、右向法等,維修人員要根據(jù)工藝條件、工裝設備、操作技能等因素進行選擇。
(4)車門外蒙皮的裝配 將準備好安裝的新車門外蒙皮用鉆頭或沖孔機加工電鉚焊孔。用砂輪機清除焊接和釬焊處的油漆。在裸露的金屬焊縫區(qū)域涂上可焊透的涂料,并為裸露的金屬區(qū)域涂上底層涂料。
某些車門外蒙皮裝有消聲墊,它是用粘合劑粘到車門外蒙皮上的。為此,要用酒精或其他有效物質(zhì)來清洗車門外蒙皮,用加熱燈加熱外蒙皮和消聲墊,然后將消聲墊粘到外蒙皮上。
在安裝車門外蒙皮以前,要在它的背邊施用車身密封劑。安裝時,用虎鉗夾把車門外蒙皮附著到車門框上,并且正確定位,按要求的位置釬焊車門外蒙皮。用錘子和頂鐵彎曲車門外面外蒙皮的凸緣,用布帶覆蓋頂鐵的表面,以避免傷及車門外蒙皮,逐步彎曲折邊。當凸緣彎至與車門內(nèi)板成30°角以內(nèi)時,用折邊工具完成折邊。完成折邊要小心,不要使車門外蒙皮面板變形(圖2-56)。
圖2-56 車門外蒙皮折邊
維修人員要小心地敲打車門外蒙皮的邊,在車門外蒙皮的整個輪廓線中不能產(chǎn)生凸凹和皺紋。車門外蒙皮修復后,其表面必須平整、光滑、圓弧柔順。修整后平面不能有明顯的錘痕及翹曲現(xiàn)象。凸緣的折邊應涂上密封劑,而點焊、電鉚焊和釬焊區(qū)域應涂防銹劑。
在車門外蒙皮上鉆孔,以便于安裝裝飾條、裝飾件等。一定要校對車門與所有相鄰的構件,檢查其是否能準確地閉合或鎖住,并檢查構件間的間隙。
3.車門檻板的修復
汽車車門檻板是車身損壞頻率很高的車身附件,它是一個封閉的橫截面,如圖2-57所示。先將已損壞的部位切割下,然后插入對接件再將兩段對接焊接。
需要注意的是:切割時只需切割損壞的外板件,要保留無損傷的內(nèi)部加強件。切割時應盡量避免過度加熱,否則會影響保留部位的工藝性能和強度。如果采用縱向切割車門檻板,由于容易裝入插入件,可采圖2-57中1的插入件;如果是橫向切割,可采用圖2-57中2的插入件。焊接時應該使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并采用能減少焊接應力與變形的焊接工藝,以減小焊接部位的變形。例如,圖2-57中3、4采用電鉚焊孔的工藝等。焊接過程一般可先用定位焊定位,并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以及合理的焊接工藝參數(shù)等。為了使涂裝工作順利進行,焊接后的接縫應保持平整,不能有凸起的部位,凹坑深度不能超過1mm,更不能有小孔、裂紋等缺陷。焊接是鈑金修復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合理的焊接工藝是保證鈑金修復的重要前提,應引起鈑金技師的足夠重視。
圖2-57 車門檻板的修復
1—縱向切割插入件的截面 2—橫向切割插入件的截面 3—插入件 4—電鉚焊孔
側(cè)車身修復是車門修復的基礎,特別是與車門接合部位的修復尤為重要。在側(cè)車身修復以后必須認真檢查,采用車身測量儀檢測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車身測量儀檢測車身,并將檢測點的數(shù)據(jù)與原車身檢測點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就可以清楚判斷車身是否修復到位。任何一個數(shù)據(jù)不一樣,都需要重新校正,直到完全相同。最后需要將因修理所產(chǎn)生的應力消除,這樣才算完成修復。
四、應力消除工藝
1.金屬內(nèi)部應力的產(chǎn)生
碰撞損傷的汽車車身經(jīng)拉拔校正后恢復到原來的形狀,但恢復原狀的金屬內(nèi)部晶格排列產(chǎn)生了嚴重的畸變,即金屬內(nèi)部產(chǎn)生附加應力,這樣金屬材料的強度就明顯降低了。所以必須想辦法將這些有害的附加應力消除掉,使金屬恢復原有的晶格狀態(tài)。圖2-58所示為不同情況下金屬內(nèi)部晶格排列示意圖。
圖2-58 不同情況下金屬內(nèi)部晶格的排列
2.金屬內(nèi)部應力的消除
利用錘擊或控制加熱的方法可以消除金屬內(nèi)部晶格的畸變,如圖2-59所示。錘擊或加熱的具體要求應遵照汽車修理手冊的規(guī)定實施,切不可盲目操作。
圖2-59 使金屬內(nèi)部晶格恢復原始狀態(tài)的方法
a)平直 b)輕微彎曲 c)過度彎曲 d)整平后(未消除應力)
五、車身校正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在車身校正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必須按設備制造廠家的使用要求正確使用設備。校正拉拔時,要仔細觀察設備狀況,察看是否有危險情況發(fā)生。
2)禁止不熟練或未受過良好訓練的人員操縱校正設備。
3)校正拉拔前一定要把車輛固定住,并檢查夾緊和錨固裝置的緊固情況。
4)一定要使用為拉拔及錨定而推薦的那種尺寸和材料的環(huán)鏈,只能使用校正設備所配備的環(huán)鏈。
5)校正拉拔時,必須將安全鏈掛到車輛和錨固點上,同時安全鏈不能繞過尖角部位。
6)沿拉拔鏈再松弛地掛一根環(huán)鏈到車上,且校正拉拔時,拉拔鏈應加以覆蓋,以免拉拔鏈拉斷后甩出。
7)在車上或車下作業(yè)時,禁止使用隨車千斤頂,一定要使用推薦的千斤頂式支架來支撐車輛。
8)夾持器可能會滑脫或引起鋼板撕裂,因此一定要系上安全繩,以免造成人身傷害和設備損壞。
9)環(huán)鏈或夾持器所在直線上禁止站人,否則拉拔環(huán)鏈斷裂、夾持器滑脫和鋼板撕裂都可能造成人身傷害,拉拔的同時不可進行車內(nèi)作業(yè)。
10)液壓泵和液壓缸不應負荷過重。如果出現(xiàn)過載,則應松開,重新考慮拉拔方法,要按規(guī)定的方法改變拉拔方向,增加拉拔點或消除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