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明朝簡史
  • 吳晗
  • 12字
  • 2020-02-14 18:26:09

政治:明暗交織的大明政局

一個王朝的初建

一、明太祖的建國選自吳晗:《朱元璋傳》第四章《開國皇帝》。

吳元年(1367,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朱元璋的北伐大軍已經平定山東,南征軍已降方國珍,移軍取福建,水陸兩路都勢如破竹。一片捷報聲使應天的文武臣僚歡天喜地,估計著自己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各族人民渴望統一的擁護和支持;估計著元朝政府的無能、腐敗,元朝將軍們正在瘋狂地進行你死我活的內戰,統一全國已經是算得出日子的事情了。為了適應這新的局面,必須建立全國性的統治政權,從過去歷史實際得出的結論,王只是局部地區的統治者,全國性的統治者應該稱皇帝,以此,吳王應該改稱皇帝,王府臣僚自然應該提高一級做新皇朝的將相了。

朱元璋像

一切都商量好了,準備好了,中書省左丞相宣國公李善長領頭率文武百官奉表請朱元璋做皇帝,十天后,朱元璋搬進新蓋的宮殿,把要做皇帝的意思,祭告于上帝皇祇說:“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爭。惟帝賜英賢為臣之輔,遂戡定群雄,息民于田野,今地周回二萬里廣。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臣不敢辭,亦不敢不告上帝皇祇。是用明年正月四日于鐘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帝祇,惟簡在帝心:如臣可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祇來臨,天朗氣清。如臣不可,至日當烈風異景,使臣知之。”《明太祖實錄》卷二四。

李善長像

這篇祭告文把元朝蒙漢地主階級聯合政權的傾覆和自己皇朝的建立,都推到上帝身上。前朝的建立和傾覆是天命,自己做皇帝也是天命。上帝的意旨是不可違背的,秉承上帝意旨做皇帝的權力自然也是不可違背的,他就憑這個上帝命令來統治全國人民,叫人明白違背他就是違背上帝,把神權和世俗政權結合在一起。至于挑的日子,當然是經過研究的,劉基是當時有名的天文學家,一直到今天,民間還流傳著有關他的許多怪異傳說。但據朱元璋對劉基兒子講的話:“他的天文,別人看不著。他只把秀才的理來斷,到強似他那等(天文家)。鄱陽湖里到處廝殺,他都有功。”劉仲璟:《遇恩錄》。看來劉基對氣象預測是有專長的,在他那個時代所達到的科學水平,幾天以內的氣象變化看來是可以掌握的。劉基預測正月初四是天氣好的日子,朱元璋的祭告文里便有充分信心讓上帝來選擇他配不配當皇帝,承天命了。

劉基像

即位的禮儀也決定了。這一天先告祀天地,即皇帝位于南郊,丞相率百官和都民耆老拜賀舞蹈,連呼萬歲三聲,禮成。具皇帝鹵簿儀仗威儀導從,到太廟追尊四代祖父母、父母為皇帝皇后,再祭告社稷。宗教儀式都做完了,于是皇帝服袞冕,在奉天殿受百官朝賀,這樣就算成為合法的正統的皇帝了。

這一天的天氣當然很好,日朗風和。烈風異景,連一點影子也沒有,上帝批準了。

皇帝辦公的正殿名為奉天殿,皇帝詔書的開頭規定用“奉天承運”四字。《明太祖實錄》。原來元朝皇帝詔書的開頭用“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文言譯作“上天眷命”,朱元璋以為這口氣不夠謙卑,改為“奉天承運”,表示他的一切行動都是“奉天”而行的,他的皇朝是承方興之“運”的,誰敢反抗天命?誰又敢于違逆興運?

芮城清涼寺元碑上的“長生天氣力里”字樣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以應天為京師。

奉天殿受賀后,立妃馬氏為皇后,世子標為皇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各文武功臣都加官晉爵,授予莊田。皇族死的活的全都封王。一霎時鬧鬧攘攘,歡歡喜喜,新朝廷上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新氣象,新京師里平添了幾百千家新地主、新貴族,歷史上出現了一個統一的新朝代。

徐達像

皇族和其他文武官僚、地主家族組成新的統治階級,代表這一階級執行統治的機構是朝廷。這朝廷是為朱家皇朝服務的,為地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朱家皇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給他的皇朝起的名號是大明。

大明這一朝代稱號的決定,事前曾經過長期的考慮。

歷史上的朝代稱號,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大體上可以分作四類,第一類用初起的地名,如秦、漢;第二類用所封的爵邑,如隋、唐;第三類用當地的物產,如遼(鑌鐵)、金;第四類用文字的含義,如大真、大元。大明應該屬于第四類。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二九,《元建國始用文義》。朱國楨《涌幢小品》卷二:“國號加大,始于胡元,我朝因之,蓋返左衽之舊,自合如此,且以別于小明王也。其言大漢、大唐、大宋者,乃外夷及臣子尊稱之詞。”

大明的意義出于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傳說,經過五百多年公開和秘密的傳播,明王出世成為民間所熟知的預言。韓山童自稱明王起事,敗死后,他的兒子韓林兒繼稱小明王。西系紅軍的別支明昇也稱小明主。朱元璋原來是小明王的部將,害死小明王,繼之而起,國號大明。孫宜《大明初略》四:“國號大明,承林兒小明號也。”祝允明:《野記》卷一。據說是劉基出的主意。

朱元璋部下分紅軍和儒生兩種人,也就是農民和地主兩個系統,到建國以后,原來由農民出身的將帥也都成為新地主了。這一朝代稱號的采用,使兩個系統的人都感覺滿意。就出自紅軍諸將的觀點來說,他們大多數起自淮西,受了彭瑩玉的教化,其余的不是郭子興的部曲,就是小明王的故將,或天完和漢的降將,總之,都是明教徒。用大明作新皇朝的稱號,第一表示新政權是繼承小明王的,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應該團結在一起,共享富貴;第二告訴人民以明王已經在世,只此一家,其他的全是冒牌,不要相信;第三使人民安心,老實本分,享受明王治下的和平合理生活。就出自地主的儒生集團的觀點來說,他們固然反對明教,和紅軍處于敵對地位,用盡心機,勸誘朱元璋背叛明教,放棄階級斗爭,暗殺小明王,另建新朝代。可是,對于這一朝代稱號,卻用儒家的看法來理解。明是光明,是火,分開是日月二字,古禮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說法,千多年來“大明”和日月都是朝廷的正祀,無論是列作郊祭或特祭,都為歷代皇家所重視,儒生所樂于討論的。而且,新朝是起于南方的,和以前各朝從北方起事平定南方的恰好相反,拿陰陽五行之說來推論,南方為火,為陽,神是祝融,顏色赤,北方是水,屬陰,神是玄冥,顏色黑。新朝建都金陵,是祝融的故墟。袁義新《鳳陽新書》卷一《太祖本紀》:“本姓朱,本祝融。祝融,帝顓頊子,為帝嚳火正,有大勛于天下,故別為祝融。在國臣(柯)仲炯言:……太祖定鼎金陵,則祝融之故墟也……故建國號大明,其有祖也。夫祝融大明,容光必照……所以我太祖以大明建國,亦以大明光天,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所重民歷,以示三綱五常,以昭日月,以引趨光而避兇,此皇明治天下,潛移默化之大旨,所以四海來朝,亦以是賜之耳。知此道者,其可以語我太祖取號大明之秘義乎。故漢德若水,我皇明其德如日月之代明,漢得地道,我皇明得天道,三統之義,皇明統于天矣。”元朝建都北平,起自蒙古大漠。那么,以火制水,以陽消陰,以明克暗,不是恰好相勝?再則,歷史上的宮殿名稱有大明宮、大明殿,古神話里“朱明”一詞又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稱號連在一起,尤為巧合。因此,儒生這一系統也贊成用這一朝代稱號。這兩種人出發點不同,結論卻取得一致。吳晗:《讀史札記·明教與明朝》。

在元末二十年的波瀾壯闊的階級斗爭中,被統治者組織武裝力量,所標榜的是“明王出世”和“彌勒降生”的預言。朱元璋是深深明白這類預言,這類秘密組織的鼓動意義的。正因為他是明教徒,正因為他曾崇奉彌勒佛,正因為他是從明教和彌勒教的秘密傳播得到機會和成功,成為新興的統治者,他要把手創的這份產業永遠保持下去,傳之子孫世代,決不許可別人學他的榜樣,危害他的統治。而且,大明已經成為皇朝稱號了,更不能容許對這稱號有所褻瀆。因此,他做皇帝的第一年,就用詔書禁止一切邪教,特別是白蓮社、大明教和彌勒教。接著把這禁令寫成法律條文,《大明律 ·禮律 ·禁止師巫邪術》條規定:“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圣,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數、白云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或隱藏圖像,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煽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句解:“端公、太保,降神之男子;師婆,降神之婦人。白蓮社如昔遠公修凈土之教,今奉彌勒佛十八龍天持齋念佛者。明尊教謂男子修行齋戒,奉牟尼光佛教法者。白云宗等會蓋謂釋氏支流派分七十二家,白云持一宗如黃梅、曹溪之類是也。”明尊教即明教,牟尼光佛即摩尼。《昭代王章 ·條例》:“左道惑眾之人,或燒香集徒,夜聚曉散,為從者及稱為善友,求討布施,至十人以上,事發,屬軍衛者俱發邊衛充軍,屬有司者發口外為民。”善友也正是明教教友稱號的一種。《招判樞機 ·定師巫邪術罪款》說:“有等捏怪之徒,罔顧明時之法,乃敢立白蓮社,自號端公。拭清風刀,人呼太保。嘗云能用五雷,能集方神。得先天,知后世。凡所以煽惑人心者千形萬狀。小則人迷而忘親忘家,大即心惑而喪心喪志,甚至聚集成黨,集黨成禍,不測之變,種種立見者,其害不可勝言也。”《昭代王章》;《明律》一一,《禮》一。王世貞《名卿績紀》卷三《李善長傳》:“洪武元年,高帝幸汴還……又請禁淫祀白蓮社、明尊教、白云巫覡,扶鸞禱圣書符咒水邪術,詔可。”明確指出封建皇朝對人民秘密結社的恐懼,必須嚴刑禁止。溫州、泉州的大明教,從南宋以來就根深蒂固流傳在民間,到明初還“造飾殿堂甚侈,民之無業者咸歸之”。深為封建皇朝所忌恨,便借口它名犯國號,教堂被毀,教產被沒收,教徒被逐歸農。宋濂:《芝園續集》四,《故岐寧衛經歷熊府君墓銘》;何喬遠:《閩書》七,《方域志》。宋、元以來的明州,也改名為寧波。呂毖:《明朝小史》卷二。明教徒在嚴刑壓制之下,只好再改換名稱,秘密活動,成為民間的地下組織了。這一系列措施,顯示了當時階級斗爭的情況。元末農民起義,是通過秘密宗教的組織活動發動起來的,目的是推翻蒙漢地主統治階級,現在,明封建皇朝用嚴刑取締、壓制秘密宗教,目的卻是維護、鞏固封建皇朝的統治,但是,階級斗爭是不能用封建政權的法令壓制下去的,只要封建政權的性質不變,階級斗爭就永遠不會停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是任何人也阻止、抗拒不了的。

彌勒教等秘密宗教在民間傳播的情況,特別是江西地區的情況,從朱元璋在洪武十九年(1386)誥誡人民的話里可以看出來。他說:“元政不綱,天將更其運祚,而愚民好作亂者興焉。初本數人,其余愚者聞此風而思為之,合共謀倡亂。是等之家,吾親目睹……秦之陳勝、吳廣,漢之黃巾,隋之楊玄感、僧向海明,唐之王仙芝,宋之王則等輩,皆系造言倡亂者。致干戈橫作,物命損傷者多。比其事成也,天不與倡亂者,殃歸首亂,福在殿興。今江西有等愚民,妻不諫夫,夫不戒前人所失,夫婦愚于家,反教子孫,一概念誦南無彌勒尊佛,以為六字,又欲造禍,以殃鄉里……今后良民凡有六字者即時燒毀,毋存毋奉,永保己安,良民戒之哉!”明太祖:《大誥三編》,造言好亂第十二。他也講歷史的經驗教訓,把從陳勝、吳廣以來直到元末農民起義,都歸結為“作亂”“倡亂”,后果是“物命損傷者多”,也就是破壞社會生產力,阻止社會發展、前進,立場是十分堅定的。還特別指出凡是造言首事的都沒有好下場。“殃歸首亂”,他自己呢,是后起的跟從的,是叛變了農民革命的,成了事業,所以“福在殿興”。他苦口勸人民脫離彌勒教,不奉六字。勸人民不要首事造禍,翻來覆去地說。但是,他所說的“愚民”,還是好作亂,還是“聞此風而思為之”。從洪武初年到永樂七年(1409),小明王在西北的徒黨仍然很活躍,王金剛奴自稱四天王,其黨田九成自稱后明皇帝,年號仍用龍鳳。何妙順號天王,高福興自稱彌勒佛。帝號和年號都直接繼承小明王,根本不承認朱元璋的統治,前后攻破屯寨,殺死官軍。直到洪武三十年(1397)九月,才被鎮壓下去;單是“脅從”被宥為軍的就有四千多人,規模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明成祖實錄》卷九〇;沈德符:《野獲編》卷二九,《再僭龍鳳年號》。此外,龍鳳十一年(1365)八月,羅平縣藍丑兒詐稱彭瑩玉,“造妖言以惑眾”,鑄印章,設官吏。洪武三年(1370)九月,青州民孫古樸等自號黃巾賊,襲擊莒州,殺同知牟魯。六年(1373)正月蘄州王玉二聚眾燒香起事。四月羅田縣王佛兒自稱彌勒佛降生,傳寫佛號。十一年(1378)正月五開洞“蠻”吳面兒以“邪法惑人”起事,直到十八年(1385)七月才被湯和以計誘捕,俘獲四萬余人。十二年(1379)四月成都嘉定州眉縣彭普貴也以“妖言惑眾”起兵。閏五月,陳友諒余部王玉兒起事。十四年(1381)八月四川廣安州山民有自稱彌勒佛者,“集眾惑人”。十九年(1386)五月,福建將樂縣陽門庵僧彭玉琳初名全無,用行腳至新淦,自號彌勒佛祖,燒香聚眾,作白蓮會,自稱晉王,置官屬,建元天定。二十一年(1388)五月,袁州府萍鄉縣民有自稱彌勒佛“惑民者”。七月,寧都衛擒獲大笑山“妖賊”偽招討周三官等三十一人械送京師。二十四年(1391)三月袁州分宜縣民以“左道惑眾”。九月,寧波府有僧稱白蓮宗,會合男女,聚眾燒香。《明太祖實錄》。起義地點包括陜西、湖北、山東、四川、江西、福建、浙江、湖廣等省,都是過去彌勒教、明教、白蓮社長期活動過的地方。特別是西系紅軍的根據地蘄州、羅田,不但在洪武朝,直到永樂時,還在發生反抗斗爭。如永樂四年蘄州廣濟縣“妖僧”守座聚男女立白蓮社,毀形斷指,假神煽惑被殺。七年(1374)在湘潭,十六年(1383)在保定,都有彌勒教徒起事失敗的記錄。湘潭的起事頭目是從江西來的。保定的頭目演說“應劫”“五公”諸經,發展到真定、容城、山西洪洞等縣人民皆受戒約。《明成祖實錄》卷五六、九六、二〇〇。以后直到明亡,這些秘密宗教仍然不斷在各地傳播和暴動。

只要封建地主階級仍然在統治,通過秘密宗教組織起來的農民暴動就永遠不會停止,封建朝廷的法令和暴力鎮壓是無能為力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姚安县| 客服| 崇信县| 温州市| 陆良县| 布拖县| 威宁| 固原市| 吉木萨尔县| 佛冈县| 东海县| 耿马| 麻城市| 镇平县| 宜春市| 会宁县| 色达县| 陵川县| 股票| 虎林市| 永吉县| 南汇区| 株洲市| 陆河县| 句容市| 华蓥市| 灵台县| 佛学| 岑巩县| 普宁市| 涿鹿县| 英吉沙县| 普宁市| 乐平市| 应城市| 黔西| 辉县市| 格尔木市| 南川市|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