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得到天波保證的南方安定后,召集軍部開會,在經過一番討論后,為了盡快支援北方軍團,從禁衛軍中抽調八千騎兵,會同四大城衛的全體騎兵,由君元帥率領,前往與摩瀾帝國的邊境支援。
四大城衛中,東城衛是由一萬重裝騎兵組成,除了重裝騎兵外,禹迪親王還給這些重裝騎兵配備了上萬的騎兵扈從,這些騎兵扈從都是輕騎兵。因此在國都集結了三萬騎兵的支援部隊。
諾亞帝國的國都位于帝國的中心地帶,之所以在國都配備如此之多的騎兵,就是為了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快速支援其他軍團。
國都的騎兵部隊用了一天便集合完畢,浩浩蕩蕩的奔赴前線。
國都的騎兵部隊走后,帝國軍部居然命令南方軍團只留下兩萬人看守南方軍團大本營,其余部隊全部北上支援北方軍團。
諾亞帝國的這一舉動不僅在國內引起劇烈反響,也給人族各國帶去一個信號。
諾亞帝國與異族已經達成協議。
有了諾亞帝國這個開頭,加上其他人族國家的考察團也都回國匯報了在聯盟與獸族的前線所看到的情況,各國都把精力放在是否答應聯盟的要求上。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摩瀾帝國。
摩瀾帝國雖然答應給聯盟有償提供戰馬,但同時也提出,聯盟不得參與人族國家間的內部爭斗。
摩瀾帝國的這個條件得到了其余幾個國家的贊同。沒有國家希望在皇權上面還有一個聯盟凌駕至上。
龍族作為聯盟的代表,只能不斷往返與諾亞帝國與摩瀾帝國之間,希望能夠調停這次戰斗。
因為有了龍族的調停,導致摩瀾帝國與諾亞帝國之間只有小摩擦,并未發展成大規模戰爭。只不過雙方都在邊境囤積了大量軍隊,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
諾亞帝國方面自然是不想在現在這個時候與摩瀾帝國開戰,因此以國家將面臨戰爭為由,征用了方家工廠里新出貨的兩只戰爭巨獸。以此來給龍族施加壓力。
因為天波的關系,加上諾亞帝國的戰爭巨獸比摩瀾帝國的戰馬更加被聯盟所急需,因此為了幫助諾亞帝國,也為了防止兩國真的打起來,龍族倒是很光棍的將地行龍騎士團派到邊境線上,夾雜兩國軍隊中間。大有誰先動手,就要先從地行龍騎士團的尸體上跨過去的感覺。
如果在半年前,摩瀾帝國肯定會毫不猶豫的一路南下。但從摩瀾考察團帶回來的消息來看,不要說異族聯盟,僅憑龍族一族,就有毀滅摩瀾帝國的能力。這樣摩瀾帝國皇帝面對五百人的地行龍騎士團,有些投鼠忌器,只能不斷的通過外交施壓,譴責龍族干涉人族國家間的戰爭。
同時摩瀾帝國還打出道德牌。自己的公爵是應龍族邀請才路過的諾亞帝國,如今公爵在諾亞帝國境內被殺,龍族不幫助摩瀾懲戒兇手,反而阻礙摩瀾帝國報仇。一時間,龍族面臨的輿論壓力十分巨大。
雙方你來我往的口水戰,打得十分激烈。
雖然摩瀾帝國與諾亞帝國隨時有開戰的可能,但按照人族的傳統,即將到了一年一度的冬日祭典時間。
冬日祭典是人族還是一個統一國家時流傳下來的習俗。在每年的最后時間里,乞求上天,來年能有個好收成。
人族各國還是以農耕為主,因此冬日祭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諾亞帝國現在內憂外患,但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給國民營造一個和諧富饒的形象。因此今年帝國的冬日祭典還是照常舉行,絲毫沒有因此與摩瀾帝國即將開始的戰爭而受到影響。
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冬日祭典的人越來越多,國都里的旅店早已人滿為患。在國都幾條繁華的接到,往來穿梭的人群摩肩接踵。
外地的商販們也嗅到了商機,紛紛帶著各地的特產前來國都兜售。同時也是希望通過這些來國都參加冬日祭人將自己的商品在外地打開銷路。
因為國都的人口激增,因此治安部的工作壓力非常大。每年冬日祭的時候,也是治安部最為繁忙的時候。南來北往的人都匯集在國都,造成國都龍蛇混雜,因此也造成了無數治安案件。小到偷竊搶劫,大到打架斗毆。治安部的監獄比國都的旅店更加火爆,原本關押一個人的牢房現在至少要裝十個人。這些人連躺下的地方都沒有,只能蹲坐在牢房里。
治安部的所有人都取消了休假,要么在街上巡邏,要么在治安部里審訊犯人。就連一把年紀的治安大臣杜維現在每天都住在治安部,生怕在冬日祭典前出什么亂子。
杜維看著鏡子里自己蒼老的面容,也在思考,是不是該向陛下提出辭官的請求。現在國都內的形勢并不是太好,自己這個治安大臣很多問題都要首當其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晚節不保。與其每天提心吊膽,還不如回自己在南部的老家,安安穩穩的過完余生。
除了治安部,守衛國都的禁衛軍每天壓力也很大。禁衛軍有守衛城門,負責進出國都檢查的職責。這幾天往返于城門的人越來越多,這讓守門的禁衛軍比平時多出兩倍的人,也不足以緩解壓力。
禁衛軍因為被抽調了八千人去支援北方軍團,原本只有一萬人的禁衛軍只剩下五分之一的人手,因此顯得人手不足。最后經過禁衛軍統領羅波的請求,皇帝從北城衛抽調了五千人,協助禁衛軍的工作。
同時,因為禁衛軍被調走的兵力過多,因此皇帝還從南城衛調了五千人進城,在國都內巡邏,負責國都內的安全。
現在國都內,除了治安部和禁衛軍外,情報部也十分繁忙。如今國都內聚集了大量的外來人口,這些人里難免會有其他國家的探子,如何甄別這些探子,并且防止他們在冬日祭典上搗亂,成了情報部十分頭疼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