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嘴炮
- 皆為漢土
- 造物者的夢囈
- 2020字
- 2020-04-06 08:04:03
醫者仁心。
又或是古人重義。
顧盼一時不知說些什么,輕輕啟唇,欲言卻又止。
他從來不會懷疑這位萬古流芳的“醫圣”之醫品,也知道張仲景一定不會獅子大開口。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就是張仲景給出的答案。
在顧盼眼里,醫生的醫德從不是看收費多寡,而是看他是否真心為病人著想。
顧盼寧愿能多給一些,好借機說出自己的請求。
這樣一來,倒是感動中多了幾分尷尬了……
“小友可是還有事情要說?”察覺到顧盼的神情,張仲景開口道。
顧盼點點頭,起身施禮道:“不瞞仲景先生,顧盼還想請仲景先生過宛城一趟。”
“為了給黃公子治病么。”
“是,也不是。”
“這倒是有趣。”張仲景不急不惱,臉上依舊是那副淡然溫和的笑容,“若這請求只為黃公子治病,那便無甚余地可談。小友雖為友治病著實心切,但張某亦有千百鄉鄰等候企盼,這也是耽擱不得的。命無貴賤之分,亦無高下之別,這小友應當理解。”
“這點自然省得,我也很是鄙視把自己的意愿與價值評判強加于人者,似這般人物甚是可惡,縱是為了好友治病,也絕不可取。”
“不錯,不錯。”張仲景撫須道:“那小友還是為了何事?”
“一言以蔽之,盼是想請仲景先生治吾友,也治天下!”
“【顧盼】再次發動技能:【穿越者的嘴炮】。
【技能描述】:穿越者通過對時代的理解和大勢的把握,對承接話術者進行高瞻遠矚的雄辯或辛辣刻薄的挖苦,口才不佳者慎用。
【技能效果】:大幅提高話術效果,一定幾率使承接話術者納頭便拜/心悅誠服/惱羞成怒/殺之后快……”
……
顧盼還在腦海中對自己的嘴炮技進行著補充和描述,那邊張仲景也接話道:“治天下?莫非小友想請我做官么?”
“非也,以先生之才,做官太過委屈了,繼續行醫才是先生的路。”顧盼搖搖頭。
“哦?做官都委屈么。”張仲景眼神微亮。
雖說他自己對舉孝廉為官、踏上仕途是不屑加鄙夷的態度,但無論是高門還是百姓,絕大多數人都覺得,有個官職在身是再好不過的,何況還是和醫工相比。
古代醫生的地位一向不高,就連華佗都是“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數百年后的韓愈也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敢在這時候對人說一句“你適合當醫生,不適合做官”,那怕是形同侮辱,要直接被人飽以老拳,亂棍打出。
不過,確實有人這么對張仲景說過。
這個人,是他同鄉的帶預言家——名士何颙。
張仲景年少時曾與何颙同在洛陽,何颙認為他“用思精而韻不高”,不適合進入官場,但“后將為良醫”,又評價他的醫術“雖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醫也”。
這位預言家的預言可不是隨便說說,看他事跡,說一句料事如神也不為過。
史書記載,何颙在初見曹操時就曾預言:“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當時,曹操還是個不羈放蕩的無名之輩,何颙對他如此贊賞,可見其眼光獨到。
而何颙的話,自然也被張仲景記在心里。
如今看尚且年輕的顧盼對自己的評價與何颙如出一轍,張仲景也起了興趣。
“那小友,又要如何使我醫治天下?”
“時逢亂世、兵戈四起,百姓罹難、十不存一,仁人志士如我與先生者,無不希望天下安定,卻也怕是無力挽救天傾。
這樣的世道中,一人之力是何其微小?無論是行醫,還是做官,都救不了大漢人,先生以為否。”
張仲景不答,眉目低沉似是正在思考,顧盼又道:想要改變如今景象,唯有一條道路可走——那便是走大漢特色明君中興之路!
輔佐賢明君主,席卷六合八荒,早日撥亂反正,使得天下重回正軌、百姓少遭動蕩。
如此,才是醫世治國上上之策。
如今之時,為官者不過干臣能吏,為醫者不過藥到病除,做到極致至多造福一方,但在大勢之下,也不過汪洋狂瀾中的一葉小舟罷了。
盼以為,眼下一切問題,都是人民的問題。老百姓但凡溫飽無憂,又怎會以刀槍血火充饑取暖?
人民,乃國家中心、國之根本。民生問題,乃是政權穩固之核心問題。
我觀先生抱負和志趣皆是高潔傲岸,若是投一深諳此道、愛民如子的明主而事,以醫術治其百姓、固其民生,則您一身本領方可以發揮到極致,甚至遠大于您一人之力。
先生,吾友曾言:‘能力越大則責任越大’,我料如先生般高士,怕只怕能力不足,而絲毫不懼擔責也。待您功業加身而威望齊備之時,定可以從治一人、治一城,以至于治一國、治天下,從而使萬千黎民早日免于戰亂和災禍,使更多生靈性命得以保全,這是積大德行大善的圣人之舉,先生以為否?”
看著那愈來愈亮的眼神,顧盼咽了口唾沫,笑容也爬上了嘴角。
他知道,張仲景心動了。
和同樣被舉為孝廉的“九星毒王”、“開顱圣手”華佗不同,張仲景雖然厭惡仕途,但還是做了官的,官職還不小——長沙太守。
至少說明顧盼招攬的計劃是一條通路。
于是顧盼又趁熱打鐵道:“您想想,再好的醫工,一日一年,治病救人能有幾何?您治好一位,明日可能就有十位甚至數千數百的病人,因為疾病和戰亂被吞去了性命。
宏觀而言,這就是您行醫時講的‘治標不治本’。
如今治本之策盼已告知,如何選擇,還請先生思量后明示。”
言畢,張仲景緩緩站起身來,向一臉真摯的顧盼問道:“如今,可有這樣的明君?”
“那是自然。”顧盼微微一笑:“正是當今天子。”
“天子?”
“真正的大漢天子,劉辮,也就是被賊董卓廢掉的弘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