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醒了。
我記得所有的事情。
我躺在神經外科的病床上,腦殼很疼。我是第一個在《物理神話玄幻歷史穿梭神經網絡學》理論指導下接受開顱手術的患者。
因為我在這個時域的戰斗中受傷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我參與的第七十六場戰斗,而陳啟明在我們走出星際驛站的第一場戰斗中就失蹤了。
據我對這種戰爭規模和慘烈程度中的人類存活率的估算,那個數值遠低于萬分之一。
我是被作為神族的戰士被救下來的,那些弒神的“現象級”武器的威力我親眼見識過了。
傷痛讓我擁有了兩天的休息時間,而我試圖借助這兩天時間去搜尋陳啟明下落。
人類曾經發明過一種讓AI最終超越了自己的公式:貝葉斯公式。
它的思想實質是通過現實樣本回饋來調整原先假設中的參數的概率分布。每次從一個可能性最大的點出發,根據搜索結果不斷調整概率,直至在“某個最可能”的位置找到最終目標。
這是一種不斷調整的策略決策。
它不光將概率論推向一個全新的境界,更是深度學習的基礎。借助這一理念,泛AI突破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局限。
“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兼容的物理原理構建的機器元件……”我默默告誡自己,“這正是物質世界對立統一的基礎。”
我獲取了那場戰斗的部分信息,計算了一下行程。兩天之內能達到的搜索范圍都在我腦海中細化成有著不同概率的方格。
我并不知道人類是不是真正借助實體幻象“金蟬脫殼”了。
十二維宇宙毫無消息。我們這個時域的結局我并不關心,因為我的一點點力量跟OAA這樣的眾神之神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這個時域是不是已經被放棄了?我邊走邊想。我甚至懷念那些曾經荒誕的任務,那些在荒誕中拯救某個維度的宇宙的任務。
我到達了第一個準備搜索的地方:嘉筑哨所。
這里是目前戰事的前沿,而在陳啟明消失的那場戰斗中這里還是泛AI的地盤。
我并不覺得攻城略地就是占了上風,因為我所見到所有守備的神族士兵的狀態都是一個樣子:疲憊。
七十六次的戰斗讓我意識到:在要么取勝、要么失敗、要么同歸于盡的結局到來前,這個時域的戰爭是永無休止的常態。
“您好!”一個士兵向我敬禮,他從信息資料庫見到了我作為勇氣勛章獲得者的數據。
“麻煩你幫我查一下這里的時空殘像中有沒有一個叫陳啟明的人的線索。”
“您是說……人類?”
“是的,但他不是普通的人類,他曾獲得過陰陽混沌之力。”
“什么?!……這……這不可能……”
“為什么?”
“您難道沒有聽說過……創始元靈大天尊的預言么……”
“什么預言?!”
“天地之爭,得陰陽混沌之力者勝。”
“天地之爭,得陰陽混沌之力者勝?!”
“對!就是說,陰陽混沌之力在哪一方,哪一方便會獲勝。”
“創始元靈大天尊呢?咱們有大天尊,怎么還需要借助陰陽混沌之力?”
“大天尊用他的神力支撐著整個時域。據《上古卷軸》記載,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這個時域沒有演化出最終結果,它就會出現在另一個時域——直到十二維的平衡被打破——八方混亂、六道重合,世界坍塌融合成為‘無極太極’之態……”
“果然大天尊也預見了這一幕!但是這個時域的未來,大天尊也不能決定嗎?”
“這個不是我等所知。您的權限要比我們高許多,大天尊和天尊們常說,神族的宗旨是維護三界六道、五行八荒的祥和順暢,但是道法面前,始終有更為強大的魔力、神力。道由心生,魔、神同樣由心生,所謂的祥和順暢,也不過在蕓蕓眾生的一念之間。如果萬物都等著神族去拯救,世界極有可能已步入‘浩劫之前的混沌’。”
“‘浩劫之前的混沌’?!”
“三界六道、五行八荒的浩劫即使是神族也無法阻止和改變。而每次浩劫產生前都會出現一種背離初衷的混沌狀態……找到了!陳啟明曾經最后出現的位置在哨所的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