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六部今日一早送來的文書奏折,,,,,,”
朱由檢剛踏入御書房,王承恩便抱著厚厚一疊奏折,擺在朱由檢面前。
看著厚厚一疊奏折,朱由檢微微皺眉,這也太多了,什么時候才看得完。
翻開一本,放入眼前的是密密麻麻的小子,書法不錯,可內容就讓朱由檢無語,看得朱由檢頭昏眼花之后,就說了一件事,馬上冬季了,天氣冷了,朝廷要做好救災準備。
救哪里的災,怎么救,有什么防御辦法,這些奏折中都沒有提及半個字。
倒是引經據典,好好給朱由檢上了一個歷史課。
再翻開一本奏折,依然是長篇大論,想說的事情就那么點篇幅,看得朱由檢怒火中燒。。。。。。
“傳詔,諭令各衙門,條奏須簡出,毋出千字。如詞意未盡,可再奏。所奏需有條理,何事、起因、有何隱患,如何處理,簡潔明了,條奏需嚴謹,不可引經據典,不可用詞浮夸。。。。。”
下完這道圣旨之后,朱由檢也沒有心思繼續查閱這些奏折,每天埋頭看這些,真不是人做的事。
“打回去,讓各衙門重新整理之后,再呈上來。”
朱由檢沒看到加急奏折,都是些平常之事,由各衙門自行處理,朱由檢也懶得一一去看。
“陛下,工部尚書徐光啟求見。”
“宣,”朱由檢剛把奏折打回各京師衙門,徐光啟就來,看來其中有徐光啟的奏折,朱由檢沒翻到。
果然,徐光啟手持奏折,大步走了進來,向朱由檢行禮之后,大聲道:“陛下,臣有本奏。”
看了眼徐光啟手中高抬的奏折,朱由檢突然來了興趣,示意王承恩遞上來。
“起來吧,賜座。”
朱由檢一邊翻看奏折,一邊讓徐光啟坐下,朱由檢不喜歡這些人老是跪來歸去,但這個年代的傳統就是如此,也不是朱由檢一句話就能改變的。
翻開徐光啟的奏折,朱由檢眼睛一亮,這個徐光啟總算沒有讓朱由檢失望。
徐光啟的奏折很長,但沒有浮夸之詞,清晰明了,一看就懂。
而徐光啟所奏之事只有一個,那就是煉制大明火炮,充當邊防。。。。。。
奏折之中,徐光啟提了很多意見,而最讓朱由檢在意的是,徐光啟提到西洋火炮。
“如今邊鎮兵馬都有哪些火器?”火器是朱由檢最關心的,若非他還沒有完全掌控朝政,對地方的掌控還不足,特別是賦稅上面非常糟糕,否則的話,朱由檢早就著手火器的改進和推廣。
火器的改進和推廣最重要的便是錢財投入,而錢財一項,是如今大明最弱的一項。
本來朱由檢想等各地賦稅使司建立,改善大明財政,擁有足夠的錢財之后,才著手火器的改進。
可現在徐光啟提出來了,這讓朱由檢非常高興,因為徐光啟對火器非常有研究。
徐光啟聽了朱由檢的詢問,不假思索的道:“種類非常多,有鳥銃、火銃、神銃、銅銃等輕型火器,單人操作,但威力皆有所不足。”
“威力大點的則有佛朗機炮、碗口炮、小神炮、虎蹲炮、小將軍銅炮等,其中佛朗機炮最多,但射程較近。。。。。。”
“威力最大的當為紅夷大炮、大銅佛朗機炮、大將軍鐵炮、大將軍銅炮等,不過這些火炮皆笨重,操作不易,難以運送,只能固定在城墻、關卡之上。。。。。。”
徐光啟對明軍火器的運用非常了解,對各種火器都有所研究,這些火器各有好處,缺點也一樣大。
最主要的是非常雜亂,各種火器加起來高達二十來種之多。
朱由檢對大明的火器也有所了解,都是一些非常古老的玩意,卻又是這個世界的主流之物。
“軍中所用火器由那個衙門負責制造?”這是朱由檢最為關心的,他要看看大明的火器制造技術到了那個地步。
徐光啟急忙回道:“回陛下,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轄的軍器局以及內府管轄的兵杖局都有參與,不過許多火器都因為不便運送,所以都由邊關各軍自己制造使用。。。。。。”
朱由檢聽后微微皺眉,軍隊自己制造火器,這叫什么樣子,堂堂的大明帝國,連武器都要軍隊自己現造現用,大明已經衰落到這種地步了嗎。
“陛下,”徐光啟小心的道:“去歲,京師負責研制和制造火器的王恭廠發生巨爆,許多火器資料都已損毀。。。。。。。”
朱由檢嘆了口氣,王恭廠爆炸事件可是廣為流傳,也引發了無數流言蜚語,其中又有不少神鬼之說,甚至明熹宗還因為下了罪己詔。
不過在朱由檢看來,不是什么神鬼作怪,而是因為管理不當,造成了火藥庫殉爆這種巨大生產事故,這個時代根本不注重生產安全管理,不出事才怪。
“朕欲重用火器,卿家可有建議?”既然徐光啟提出此事,朱由檢也將火器研發提上日程。
徐光啟激動的道:“臣認為,朝廷可召集相關人員,負責火器的研制,同時建立較大的制造廠,專門用于煉制各種火器。”
朱由檢聽后暗自搖頭,徐光啟將火器研制想得太簡單了。
“將高啟潛叫來。”朱由檢沒有立刻回復徐光啟,而是令人去傳高啟潛。
高啟潛正是內廷兵仗局掌印太監,負責兵仗局事宜。
“臣拜見陛下。”身體微胖,臉色蒼白無須,太監的標準面目,高啟潛不像大多數太監那么瘦弱。
高啟潛很有能力,但不適合擔任重任,朱由檢也不準備派身邊這些太監去監軍,還是讓這些人乖乖的留在身邊辦事較好。
“說說兵仗局的情況,”朱由檢剛登基,事情很多,還沒時間去了解內廷二十四衙門。
不過朱由檢也不準備重用二十四衙門,太監就算再有才,朱由檢也不會讓他們掌握國家大事,特別是內廷八局之中的兵仗局,銀作局,朱由檢準備撤掉,由外廷相應官員負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