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萬澤東先生(1886—1968)
萬澤東先生(1886年2月—1968年3月),名沛霖 (一作林),字澤東,遼寧省法庫縣人。自幼對中醫頗感興趣,1901年開始向本村祖伯父萬世倫學醫,奠定了以醫濟世的志向。1914年,28歲時,萬澤東先生開始獨立行醫,行醫不久,深感中醫博大,所知甚少。遂于1916年,又拜法庫縣名醫祁益三為師,學醫四年。在這期間,萬澤東先生精讀了眾多中醫經典著作,對各家學說多有涉獵。為了開拓眼界,1920年,又來到了奉天城(今沈陽),隨張錫純大師在立達醫院繼續學醫,此時的萬澤東先生已是醫名小著了。1926年,年已不惑的萬澤東先生結束學習,先后在撫順市萬育堂、法庫縣德慧厚、萬和藥局等處坐堂行醫,由于他精通醫理,對醫術精益求精,頗有聲望。
遼寧省衛生廳著手籌建“遼寧省中醫醫院”之初,從省內各地抽調醫術精湛、德高望重的名老中醫前來業醫。七十高齡的萬澤東先生于1956年6月從法庫縣調入遼寧省中醫醫院,成為首批建院元老,在醫院開設的“特診室”出診,為來院就診的省市領導診病。醫院門診醫生遇有疑難病證,也請萬澤東老先生會診。
1958年,遼寧中醫學院 (今之遼寧中醫藥大學)成立之際,萬澤東先生因德厚醫高,被聘為學校顧問,與他同時聘為顧問的,還有丁一青老先生,只此二人。在學校期間,萬澤東先生仍堅持門診,并參與編寫了《金匱講義》等教材,每周三還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2醫院,為該院的西學中班講授《傷寒論》。也是在學校期間,萬澤東先生開始將平日記載的病案一一整理,將畢生積累的經驗匯集成冊,名為《臨床經驗錄》,包括臨床醫案、醫方、藥物等門類。學校也指派了專人協助整理是書。
《臨床經驗錄》一書完稿后,并未立即付梓,轉由學校保管。學校對 《臨床經驗錄》進行了再次整理修訂,刪繁就簡,并刪除了書中與《醫學衷中參西錄》相仿的內容,存留醫案127則,藥物28味,醫方28首,名為 《萬澤東醫案選》,書稿完成于1963年,但亦未付梓。該書手稿后經人傳抄得以保存下來,筆者幸復印保存一冊。
本次整理之前,筆者嘗試尋覓當時見證之人,惜人去樓空,無從覓得。失望之際,檢索文獻,得知王品山先生 (1920-2013)曾受學校委派,參與整理萬澤東經驗,待尋得線索時,王品山老先生剛剛故去。從另一篇文獻,得知那紅生先生曾隨診于萬老,最終在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郭鐵柱師兄的協助下,得見那紅生老先生,才根據老先生的口述補充了萬澤東先生的生平,得知本書成書始末。
本次整理,將萬澤東先生早期在《遼寧醫學雜志》(今《遼寧中醫雜志》)發表的五篇論文中的13篇醫案,一并收錄,并補入了那紅生先生所撰寫3則醫案,共計16則,作為 “補入醫案”附于書后。論文中與書中重復的醫案,則互為參考,修訂為一體。
萬澤東先生之名見于《醫學衷中參西錄》第五期第八卷“萬澤東來函”,萬澤東先生在信中詳細介紹了其母病痰喘咳嗽、族弟婦病產后虛勞、本街室女病經閉三則醫案。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山茱萸解”、“山藥解”中,也分別引用了萬澤東治療壯年男子腹痛、萬母痰喘咳嗽、萬妻泄瀉等案,作為佐證。由此可見,萬澤東算是張錫純的得意門生了。
從 “萬澤東來函”一文,可見萬澤東對恩師無限尊仰。他在撰寫《臨床經驗錄》一書時,更是延續了《醫學衷中參西錄》之體例,雖原書已被修訂,但仍能看出每則醫案,必詳列病因、證候、診斷、處方、復診、效果等。診治思路,幾乎與張錫純同,且大量沿用張錫純創立醫方,如:急救回生丹、清解湯、寒解湯等,并在老師基礎上,有所發明。如變通肝脾雙理丸為散劑,名舒肝散,配合湯劑同服,治療肝氣諸??;如在清疹湯等方基礎上創立清解散,治療小兒瘟疹及風疹初起;如吸取母病痰喘咳嗽經驗,受一味薯蕷飲啟發,經數十年臨床體會,擬成滋陰養肺湯,治療喘嗽經年不愈,肺氣大虛,陰液將竭之證。
張錫純門人眾多,但有所著述并能流傳于世的,寥寥無幾。幸存的《萬澤東醫案選》顯得彌足珍貴。希望能借助此書,使大家知曉在遼寧省中醫院建院歷史上,有一位張錫純的得意門生——萬澤東,并能從本書中更多地了解張錫純的學術思想。
張會永
2013年11月于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